[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范蠡说你爱它 它才爱你
送交者: KOG-eternal[♀举人♀] 于 2014-11-12 17:55 已读 11998 次 6 赞  

KOG-eternal的个人频道

     中國古代錢幣萌芽於夏代,起源於殷商,發展於東周,統一於嬴秦,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演變,約有四千多年漫長的歷史。               

     不僅如此,中國錢幣系統之完整,門類之豐富,脈絡之清閒,內涵之博大,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中國古錢幣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稱道,並由此產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的錢幣之學。 

中國還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距今四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無文銅貝」,為最原始的金屬貨幣。至西周晚期除貝幣外還流通一些無一定形狀的散銅塊、銅渣、銅錠等金屬稱量貨幣。東周時代(春秋戰國),各國鑄造不同形式的貨幣,可謂多姿多彩。

中國古錢數量之大,品類之盛,分佈之廣,為世界所罕見。不僅揭示了中國社會四千年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變遷,而且對周邊許多國家和民族也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是從另一個層面寫就的中國古代歷史。

 (一)     先秦----夏、商、西周和東周(春秋戰國時期) 

    夏代以前(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為商品交換手段的。但是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剩餘物品越來越多,交換的物品種類不斷增加,實物交換就顯得不太方便,於起就需要以某種天然物作為交換商品的手段。因為貝本身具有天然的單位,而且輕巧堅固,便於攜帶,同時在原始社會先民早已用貝作為裝飾品,對它很熟悉,所以用貝作為交換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適的。因此可以說,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起初,人們使用天然貝,以後又產生了人工製造的骨貝、石貝、陶貝和銅貝等。貝幣是夏、商和西周三代重要的貨幣。           

 1. 海貝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不知金屬為何物的原始社會貝殼是最珍貴的物質了,貝是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淺海的貝類,它小巧玲瓏,色彩鮮豔,堅固耐用,而成為原始居民喜愛的一種裝飾品,由於它大小適中,便於攜帶,便於計數等特點,後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商品社會的形成,貝作為交換的媒介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海貝就逐漸充當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的職能。貝幣的計量單位是什麼呢?是「朋」,「朋」的古字本義是指一串或兩串相連的「貝」,後來逐漸演化成計量單位。一般認為兩串五個的貝或兩串十個的貝為「一朋」。

     Picture

                   天然海貝

    虎斑寶貝,可以說是天然海貝中遺存至今的珍品大貝,也可說是三千多年前,作為貨幣的天然海貝的最高代表。            
Picture

                  虎斑寶貝

2. 骨貝 

海貝是最原始的交易媒體,其後為求方便,海貝採取不易,乃雕骨仿製,而有骨貝。

         

      Picture

                骨貝

Picture

      玉貝(上三)及陶貝(下三)

3. 玉貝及陶貝

夏、商至西周時期形狀類似貨貝的原始交易媒體,現今所見的除了玉製貝形外,還有天然海貝殼、石質、骨質、木質、螃、銅、鉛、銀或金等質地,玉貝的腹部中間磨有縱溝,端部有小孔,幣面無文,通常長:1.3--3.5cm。

          

Picture

                   玉貝(1)

             Picture

                   玉貝(2)

             

Picture

春秋玉貝

4. 銅貝

    人類歷史上最原始的錢幣(鑄造的貨幣),可稱為中國銅鑄幣之鼻祖。出現於約公元前14-11世紀,雖然商代時已有存在,但仍尚未廣泛使用,相信到了西周及春秋時期,仍有流通。 

                     

Picture

                   銅貝

Picture

           山西坑口銅貝

  殷商晚期以海貝為形式的青銅鑄貝出現了,1971年,出土於山西保德商墓中的這些保德銅貝,完全算得上是中國銅鑄幣之鼻祖,也是人類最早發現的金屬鑄幣。       

                 

Picture

                 保德銅貝

  春秋戰國時期,商品交換的繁榮使得金屬鑄幣被推上了中國貨幣史的前臺,根據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當時的貨幣也逐漸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領域和貨幣體系,在中原地區,由農具鏟的演變在貨幣上出現了空首布,也稱鏟布。 

    布幣先後流通於周、鄭、晉、衛、宋及韓、趙、魏、燕等國,其形制各有差異。     

    在南方的楚國,一種鑄成橢圓形的「蟻鼻錢」應運而生,這種又稱為「鬼臉錢」的貨幣,形狀酷似貝幣,應該是銅貝的高級形式。當時,由實用刀轉化而來的一種貨幣,稱為刀幣,流通於齊、趙、燕等國。 

    到了戰國時期,仿照紡輪或璧環的形式在我國北方的魏、秦等國出現了圓形銅鑄幣----圜錢(圓錢)。圜錢主要流通於東周及魏、趙、秦等國。 

    至此構成了先秦時代中國貨幣史上早期較為完備的四大貨幣體系(貝、布、刀、圓錢)。

  在這一階段,除了青銅被選擇為貨幣的載體之外,黃金這種被稱為天然貨幣的金屬,這時也早早地出現於流通領域,側身於早期中國貨幣史的記載之中,戰國時期楚國的爰金,便是中國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黃金鑄幣。              現分別介紹如下:

 布幣

        Picture

                 斜肩弧足空首布  

    春秋至戰國初年周代的貨幣, 幣身有「武」字, 鑄於周王室畿地區(即洛陽一帶),青銅製造,為一種大型鏟形斜肩的有銎古幣,空首布的設計意念源鏟形農具,銎為農具上作為木柄的承接孔,而把農具的模型用作於貨幣,此由中國貨幣開始,由於幣的頭銎孔中空,故名空首布。 

    到了戰國中期的布幣已沒有「空首」的特徵, 稱為平首布,秦及西漢廢用,自後新莽復古,平首布再次出現,此後布幣已基本消失。 

               Picture

       齊 平首平肩方足布 (平足布)           

       青銅製,為戰國中至末期貨幣。

            Picture

趙安陽小方足布 戰國中至末期,青銅製。

          

 刀幣

              Picture

             燕 磬折明刀 (1)

    一般認為是先秦(公元前221年或以前)的戰國末期燕國貨幣。

             Picture

               燕 磬折明刀(2)

    刀幣是青銅製品; 因幣上有「明」的古字體,故名明刀。明刀的形制有兩種:一種柄部和身部曲折如磬,因此也稱「磬折刀」。 

 蟻鼻錢和鬼臉錢

     蟻鼻錢和鬼臉錢(也有人把蟻鼻錢俗稱為鬼臉錢),春秋戰國錢幣,主要流通於楚、陳、魯等國,其形制各有差異。蟻鼻錢多出土於河南、江蘇。鬼臉錢則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蘇、安徽等地均有發現,1963年湖北孝感野豬湖一次出土鬼臉錢5000枚面文為「咒」字,平均約重4.37克。以出土的地點墓葬和數量上看。 

    蟻鼻錢鑄行於戰國早期(公元前5世紀),鬼臉錢則鑄行於大約公元前4—3世紀的戰國中晚期。

        

               Picture

             蟻鼻錢

    楚國貨幣,由貝幣形狀演化而來的銅幣,其背面扁平,正面突起,橢圓形。蟻鼻錢有兩種: 一種文字筆畫彷彿一隻螞蟻,而稱蟻鼻錢,釋文不盡相同,稱「蟻鼻錢」;另一種上面鑄有陰文,文字連同穿孔,看來像鬼頭或古怪的人臉,稱「鬼臉錢」。

               

Picture

鬼臉錢

    它們大小不一,重量亦不等,鑄造工藝已脫離就範刻文的原有方法。因為比刀布交易方便,而且使用時間較長,所以廣大的地區都有它的蹤跡,可見楚國的貨幣經濟文化在當時處於較高的水平。 

爰金(楚國金幣)

            Picture

               爰金(1)

    楚國有一種有銘文的金鈑(版),這種金鈑大多呈方形,少數呈圓形,上面用銅印印為若干個小方塊,看似烏龜殼。完整的重約一市斤,含金量一般在90%以上。金鈑上的銘文有郢爰、陳爰、專爰、穎、覃金、隔爰及盧金等等。這些帶「爰」字的金鈑,習慣上被稱為「爰金」或「印子金」。「爰金」有形制、銘文、重量,是楚國的一種稱量貨幣。             Picture

                  爰金(2) 圜錢(圓錢) 

    圜錢是由玉璧和古時的紡輪演化而來的。圜錢是沿用璧、環的專稱來稱其形體的。

    圜錢是戰國中晚期的青銅鑄幣,是一種進步的鑄幣形式。最早的圜錢產生在政治經濟制度較為先進的魏國。            

    圜錢有兩大類:一是圓形圓孔,比較原始;二是圓形方孔(由圓形圓孔逐漸演變而成)。初期圜錢的穿孔比較狹小,以後逐漸變大。圜錢的正面鑄有銘文,反面則無任何文字。 

               Picture                   魏國垣圜錢  

     戰國中至末期, 為中國最原始的圓形貨幣之一,幣身的右側有一個大型的「垣」、「共」字等篆書,青銅製,重約8克。      

                      

    這種形式的錢幣,比起「布幣」、「刀幣」來便於攜帶,也便於互相接受,符合商品交換發展的需要。它的出現在錢幣興起上就有了一種新的鑄幣體系,在戰國時期為各國先後所仿鑄。先是趙國、秦國仿鑄,後有齊國、燕國仿鑄。 

             Picture

         西周圜錢(戰國時代的「西周」) [註]

              Picture

                 東周圜錢

                Picture

              釿圜錢(475--221B.C.)

         通行於戰國時代的東周及西周地區

              (釿是貨幣單位)。

   註釋:

    西周國在洛陽,東周國在鞏,這是周王朝在分裂後形成的。東周,古國名,戰國時代,從小國西周國分裂出來的另一個小國。前367年,西周威公去世,少子根在東部爭立,趙國、韓國用武力加以支持,遂分裂成西周、東周兩個小國。東周國建都鞏地(今河南省鞏義市西南),前249年被秦國所滅。

               Picture

              燕   明化圓錢

          戰國中至末期,青銅製。

    「匽」、「匽化」、「一化」圓錢都是燕國晚期所鑄。匽錢方孔圓形,無輪廓,背平素,一般直徑2.9釐米左右,重4.2—4.6克。匽錢是由燕化刀改的圜錢,時間很短,便鑄行減重的燕化圜錢,再進一步減重而鑄行一化(「化」本來是刀幣的單位),所以後世不易發現。這類錢的出現最近情理的看法是鑄行於燕王喜在位(公元前254—公元前222年)時期,是燕王喜近都遼東郡的鑄幣。   

齊圜錢

             Picture

                   齊國圜錢

        Picture

           四貨方孔錢

                 Picture

                    六貨方孔錢

    齊國圜錢的文字為「益化」,是戰國時期由齊國鑄行的圓形有孔的金屬貨幣。其形制較為獨特,穿孔呈方形且幣面有郭。齊圜錢的鑄造時期略遲,大約是在戰國晚期,但它們仍然繼承了齊刀幣的「化」為貨幣單位。             

             戰國秦半兩:              

                             

Picture

              秦統一前的半兩圜錢

    出現於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的秦國。秦的半兩圜錢,實際上是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所鑄行的方孔半兩錢的先驅。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進行貨幣改革——「初行錢」。

    「初行錢」不等於說秦國到了惠文王時才開始鑄錢,而是在這之前,錢幣多為私人所鑄,主要由商人鑄造,用以牟取暴利,現在政府改革,規定錢幣一律由公家政府來鑄造,私人不許鑄造。這無疑是秦國進行幣制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而且還是一次成功的措施。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KOG-eternal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KOG-eternal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