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1979年战后中国对越军的一些总结
送交者: astroboy[♂中书令★★★♂] 于 2014-09-30 13:31 已读 4656 次 5 赞  

astroboy的个人频道


中国对越军的的一些总结:

1979年战前,越军的战术设计是:沿越北边境地区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线扼守要点,层层设防。兵力部署采取前轻后重,全面控制,重点守备的方针。强调一线坚守,独立作战,与中国军队死打硬拼,最大限度地杀伤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最大化地迟滞中国军队的进攻速度,尽最大可能地为越军二、三线作战部队的机动、集结争取战役准备时间。

越军当时面临的形势是:越北战场正面宽阔,点线众多,越军兵力不足。因此,在阵地防御的具体战术应用上,越军充分利用了越北山岳丛林地带的地域特性,依托地形、地物组织防御阵地和设置火力。
因为越军兵力不足,又要防守宽大正面,互相之间强调独立作战,难以兵力支援,这种情况下,只有以点制面,以火力互相支援,以至环环相连,形成纵深的防御体系。

越军的做法是:在阵地防御上,采取鼎足配置战术。即在防御要点上,实行三个或三个以上阵地相互依托、互为支撑、互为防卫的动态组合,形成多点面、多方向的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把有限的防御兵力以战术协同的方式加以整合,充分发挥各种火器的威力,从而在多点线、多方向上抗击中国军队的连续进攻。

越军的这套战法颇为有效。在实战中,中国军队无论是进行纵深穿插还是阵地攻坚,经常遭到来自攻击目标左、右两侧甚至是后方的火力侧击、返射。在越北这样的山岳丛林地带,战场往往很狭小,中国军队的优势兵力难以展开,以致被越军的三面火力压制,攻击受阻,伤亡很大。最典型的就是攻击同登时,163师、165师攻击部队被越军在探某阵地群、鬼屯炮台、339高地的三面火力夹击缠住,多次攻击失利,伤亡很大。最后采取了三方面同时攻击,前后打了四天多,才将上述要点全部攻占。

在兵力投入上,越军采用了三部法战术。即在防御正面上,越军会在战前判断的中国军队的攻击方向,将其区分细化成主要防御方向和次要防御方向。在主要防御方向上,越军会集中兵力扼守要点。在营防御地域中,通常会指定一个加强连据守要点组织防御,在连防御地域中,通常会指定一个加强排扼守要点组织防御。这些防御分队都会得到营、连的火力加强;在次要防御方向上,越军多以班、排为单位进行阵地防御作战,这些分队通常得不到火力加强。根据战场变化,主、次防御方向的作战任务还会发生一定的互相转换。

在防御阵地的主要方向,越军通常会派出班、排为单位的战术分队,前出一定距离,构筑工事和设置伏击阵地,在地方部队、武装民军、青年冲锋队、特工队的配合下,进行战斗警戒,对中国军队实行袭击、伏击、打冷枪、放冷炮、设置障碍等迟滞骚扰行动,必要时可由营呼唤野战炮兵直接为其提供炮火支援。

实战中,无论越军的防御间隙有多大,都会保持着成建制的预备队。通常以营为作战单位时,保留一个连为预备队,以连为作战单位时,保持一个排或一个加强战斗班为预备队。越军在进行防御时,兵力的部署原则是:集中兵力,少摆多屯,既要形成环形防御,又要集中主要力量于主要方向。预备队一般配置于主要防御方向的纵深阵地内,且又便于机动出击的位置,随时增援防御阵地的关键方向,配合其他分队向中国军队进行反冲击。

集中兵力扼守要点,派出前沿警戒分队,始终保持预备队,越军就是以这样的三部法投入兵力,坚持多点面、多段用兵的战术,顽强地与中国军队死缠烂打。

在防御战中,越军强调顽强坚守要点,重视阵地内的兵力机动,适时在火力掩护下进行反冲击。在阵地失守和撤退时,越军擅长边撤边打,边逃边藏,往往化整为零,化军为民,钻山入林,不使中国军队打成歼灭战。在逃跑的同时,如果越军携带有电台,就会很快联系周边高地的越军和野战炮兵,以火力对中国军队占领的阵地进行袭击和压制,尽量杀伤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

越军还擅长袭击和伏击,通常利用夜暗或丛林为掩护,在隘口、峡谷、主要道路两侧的险要地形上设伏待机。当敌方进入伏击圈后,越军会拦头截尾,在近距离上突然开火,往往打了就跑。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越军有效运用了这种伏击战法,在魁剥山谷、栋替、吞片公路、班姆南侧、那嘎至班姆间公路、那嘎、朗庄等地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几次重大损失。

在防御战的火力配置上,越军强调曲直、远近、明暗、正侧面相结合的火力配系。在主要防御方向上,配置火器较多。连的防御阵地上加强有82迫击炮、无坐力炮、高射机枪,排的防御阵地上加强有60迫击炮、重机枪、火箭筒和无坐力炮。根据火器性能,越军会利用山顶、反斜面、鞍部、山腰、山脚的有利地形,分层设置迫击炮、高射炮、高射机枪、轻重机枪、无坐力炮、火箭筒、冲锋枪等火器。根据防御阵地的地形,越军会在多个阵地上配置火器,互相以火力支援,形成正射、侧射、返射的多方向交叉火力。利用隐蔽地形,越军会设置暗火力点,配以轻重机枪、火箭筒、无坐力炮等火器,进行反步兵、反装甲的突然袭击。

越军的火力配置中,强调步炮协同。越军的野战炮兵设置广而散,单炮和双炮阵地众多,战前预设阵地多,战术原则是远近结合,大小结合,曲直并用,突出重点,机动防御。步兵伴随火炮突出靠前,最大限度地支援一线步兵的战斗。

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越军正是以上述的兵力投入法及阵地防御战法与中国军队对抗。充分运用了有限的兵力,最大限度地撑住了防守点面,火力配置也较为合理,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很多麻烦。另外,越南全面实施“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系,以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自卫队相结合,全面投入到广泛的防御作战中,从而增加了越军的防御兵力,最大限度地弥补了越军作战兵力不足的劣势。当时流传了一种说法是“1个越南兵可以打30个中国兵”,可见越军的狂妄情绪。在越军下发的正式文件中,提出的战斗交换比例为1:3。根据1978年9月9日《x省x团防御作战方案》显示,越军内部下达的指标是:“营打加强团;连、排、班打加强营至加强排;各人打三名以上(的敌人)。”敢于以少胜多,成为了越军在1979中越战争中的战术指南。

在进攻战术上,越军通常以营、连为单位,强调有重点的多路进攻。在进攻发起前,对主要方向和主要目标进行集中的火力准备,根据战场情况充分发挥各种火器的效能。步兵分队发起进攻时,通常采用小群多路的方式,进行连续冲击。在突破敌方阵地后,强调连续投入兵力,连续进攻,扩大战果。在进攻遭到失败而撤退时,通常以攻击行动为掩护,给敌方造成错觉,借机抢运尸体与伤员。进行后撤时,注意控制地形要点,防止敌方尾追。

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越军主要进行的是阵地防御战,野战进攻的时候较少。而且越军在攻坚时意志不强,打不了反复争夺的恶仗,因此对中国军队的威胁并不大。当时越军只在东线的探垄地区和西线的代乃地区发动了两次团级规模的进攻,被中国军队坚决粉碎,随后即偃旗息鼓。

在反坦克战术上,越军也有一套目标明确、运用闲熟的战法:

(1).在正规作战部队中成建制地成立反坦克小组,每组3-5人,配备火箭筒和无坐力炮,在主要防御方向上实施反坦克作战。在团、营级防御方向,各反坦克小组可实行机动用兵、机动作战,分段、分片进行包干负责;在连级战术单位,可根据敌军的主、次进攻方向机动用兵,其反坦克小组不得少于3个以下;在实战情况下,也可打破作战单位临时编成反坦克小组;公安军、武装民军、冲锋队会大量配备各种反坦克武器,配置于次要防御方向,协同正规部队依托既设阵地或机动实施反坦克作战;特工队、工兵等专业兵种也成立了反坦克小组,于重点地区深入设伏,伺机袭击敌方装甲部队。

(2).在战术上,越军的各类反坦克小组会在纵深防御地域内选择多个要点布设伏击阵地,形成多层反坦克火力网。通常是在隘路转弯处、上坡、隘口、桥梁、交叉路口及便于坦克机动的区域设伏。反坦克小组利用道路两侧的堑壕、房屋、草丛、树林、甘蔗地、高地、单人掩体或自然地形、地物为掩护进行隐蔽作战。当敌方装甲编队进入伏击区域后,越军反坦克小组或单个反坦克狙击手会乘敌方坦克、装甲车拐弯减速时,在侧后10-60米距离内突然出手,采取“拦头、截尾、打中央” 的战术手段,以迅猛的抵近射击方式向敌方装甲编队进行突然袭击。当敌方装甲编队有步兵伴随时,越军的反坦克小组一般是打了就跑,并不恋战;当敌方的坦克与步兵脱节时,越军反坦克小组则会连续对装甲编队发起进攻,死打硬拼,纠缠不放。同时,附近阵地上越军的高射机枪、轻重机枪会对坦克上搭载的敌方步兵和跟近步兵进行火力拦阻,割裂敌方步兵和坦克的联系,使其无法相互掩护协同作战。

(3).越军还采用了在敌方的主要进攻路线上埋设大量反坦克地雷、挖掘反坦克壕、设置反坦克障碍物及炸毁桥梁等手段,迟滞敌方坦克及步兵的推进速度。

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越军正是运用了上述的反坦克战术手段,实施层层设防、步步拦阻的机动作战,尽量迟滞中国军队的进攻速度,为己方的主力部队发起反击争取时间。

此外,越军的特工部队活动频繁,经常渗透到中国军队后方进行袭扰和破坏,实施“斩首行动”,给中国军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和伤亡。越军特工曾化装接近125师375团和41师123团的指挥所,发动突然袭击,制造混乱,造成了中国军队一些指挥人员的伤亡。进攻迷迈山时,127师师长张万年的前方指挥所也遭到了越军特工的袭击,幸好张万年当时不在。

综观越军在1979年中越战争中的战术运用,确是精心设计,全民皆兵。战争初期,也给中国军队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和伤亡。然而,越军的战术方针有其死穴,就是过于依赖地形与阵地,很少实施机动的战术反击,实行的是消极防御;强调独立作战,不以兵力互相支援,结果被各个击破;火力分散配置,部队之间协同差,远战火力弱,攻击能力差,难以抵挡拥有炮火优势的中国军队大兵团进攻;虽然擅长游击战,但在中国军队的兵力、火力优势面前,无法逆转战争大势;最根本的一点,越军面临的是前所未见的大兵团作战方式,无论在战争准备上还是战场心理上都远远未能适应,战略上过于消极导致战术上的被动保守,战役指挥差。

喜欢astroboy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astroboy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