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郭洋:无法释怀的耻辱——甲午战败
送交者: 常乐[内阁学士★★★★] 于 2014-07-16 13:31 已读 1334 次 1 赞  

常乐的个人频道

2014-07-16
120年前,信心满满的大清国和弹丸小国日本爆发了一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战争,结果清国惨败。这场战争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在北京的1000多名举人进行了“公车上书”,康有为开始崭露头角,维新变法的大幕逐渐拉开,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开始出现。日本开始一个强国的身份重新进入中国的视野,学生厉害了,翅膀硬了,敢打老师了。老师呢,还是那个老样子,没有力气再反击了。中日关系在维持了上千年的稳定后,在1894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日本越来越强,对中国野心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瞧不起中国,它开始以另一个天朝上国而自居。日本不但要取代中国过去的地位,还要领导整个亚洲,更上一层楼。可是大清国内呢?爱咋咋的吧,我反正就是混日子了。甲午战争,标志着在近代的大变局中,中日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从而也获得了不同的国际地位。最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开启了接下来一百多年中日之间一系列纠纷和对抗的滥觞。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追问和反思,为什么当时仍然很强大的清国打不过日本,打不过就算了,怎么还输的那么惨?学者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武器装备不行、政治制度落后、军官无能、李鸿章指挥有问题、士兵素质不行等等,除了思考我们自身的原因外,是不是也得看一下日本何以取胜? ​ ​第一、政治的革命。明治维新最先就是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变革,中央集权,君主立宪,1889年制定了宪法,政党政治与文人内阁有利于减少重大决策的失误。严格地说,近代日本建立的是不完善的君主立宪制度,但是尽管如此,相比于仍然是皇帝专制的清国也要好得多了。 ​ ​第二、面对外敌,知耻后勇,卧薪尝胆。1853年“黑船事件”之后,日本奋发图强,首先打倒了不思进取的幕府,紧接着就进行了三十年的卧薪尝胆。改革的力度很大,不然的话也不会有后来西乡隆盛的叛乱。我认为日本近代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就是从国家层面上支持推动工商业的发展,有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味道。你看涩泽荣一,放着好好的大官不做,都去做买卖了,说明权力的诱惑性没有金钱大。这个路子,不是日本人第一次走。1500年以来,西欧各国就是靠着海外贸易起家,然后积累了大量财富,又进行了工业革命。“重商主义”几乎是资本主义几百年发展繁荣的不二法门。日本觉悟到这个道理,于是学得很快很到位很彻底,所以你看日本三十年已经强大起来了,敢和当时的亚洲老大清国动武了。一个身高160厘米,体重120斤的男人,怎么才敢和一个身高180厘米,体重160斤的男人打架?那必须是前者苦练身体,有了强健的肌肉,再去学学搏斗技术,这样他心里很有底气,才会敢和后者打架嘛。日本就是这样,三十年健身,学了一身好武艺,就等和大清国比试一下了。 ​ ​第三、日本皇室的态度。年轻的明治天皇,有头脑,有眼光。同样也是很年轻,你看中国的光绪皇帝就不行,软弱无能,不懂技巧,康有为的几句花言巧语就把光绪给骗了。要不就是光绪就感叹啊,发呆啊,抑郁啊,有这个时间还不如想想怎么讨好慈禧,然后找机会干掉她。明治天皇不是那种死死抓住权力不放的人,维新三杰——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都是很有权力的,天皇给底下的官员们很大的自主权。一方面是对自己下面的人很放心,另一方面则是在财力上要大力支持改革事业。1885年日本开始了十年强军的计划,天皇身先士卒,省吃俭用,吃糠咽菜,就是为了攒钱买军舰、买弹药。整个皇室在天皇的带领下都是省吃俭用的,每年还捐出不少钱给军队。你看这个头起的很好,整个日本都被感动了,普通民众都省吃俭用,捐钱给军队。日本的海军从无到有,几乎清一色的买,钱都是这么攒出来的。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中国的皇帝和太后就做不到,他们起反面作用。带头吃喝玩乐,带头奢侈浪费,带头挪用公款,时间一长,如何得了。 ​ ​所以从这三点来看,就是大清国能够好好表现,也不见得能打赢这场战争。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巨大耻辱。鸦片战争以来,欧美强国一而再再而三的打败我们,我们认了。你的船坚炮利,太牛逼,确实打不过,我们认输了,连京城都给你们占过了,那我们服了。尽管如此,在中法战争中我们还打过几次胜利的战斗,让法军很害怕。就是两次鸦片战争中,我们也有过小胜,比如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英法联军就被打的很难堪。这些白白的,黄毛的、红毛的魔鬼,我们打不过,认了。可是你一千多年以来就是我们的小学生的弹丸小国——日本,和我们一样的黄皮肤,黑头发的又矮又瘦的日本人也把我们打败了,而且让我们败得那么惨,签了那么苛刻的《马关条约》,这是令当时很多仍然抱有蛮夷观念的中国人所无法接受的。也可以说,这一战,给所有还持有天朝上国的观念的国人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朝贡体系被日本给彻底打破了,没过多少年,朝鲜就落入了日本的狼口。大清国昔日的那些藩属和进贡国几乎全部都沦陷了,大清国,你还有什么脸面做天朝上国呢?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对于中国来说有三大耻辱。​第一、三十年呕心沥血,顷刻间化为乌有。中国的洋务运动起步时间比日本还要早上几年,从1862年总理衙门设立,江南制造总局成立,我们已经开始了变革。靠着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起家的汉人地方官僚们,手握实权,比较开明,向西方学习的力度很大。李鸿章、左宗棠、郭松涛、曾纪泽等人,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与西方人有了不少接触,确实是开了眼界,有些觉醒。这些人在江南富庶省份大搞改革,中央恭亲王奕大权独揽,一呼百应,于是改革派们上下齐心,轰轰烈烈地搞起了洋务运动,英文里称它是自强运动,我觉得更加的准确。买枪买炮买机器,甚至买人,图个啥,不要说什么根本上是为了维护腐朽没落的封建皇权的统治什么的,最直接的就是为了自强,当时我们落后弱小的现实已经很明显,有点见识的官员都能意识得到。所以自强运动不单单是几个大官僚搞的,下面也需要人做事啊,底下的大大小小很多官员都跟着参与进来了。办了很多军事企业,后来又办了许多民用企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北洋海军的建成就是最直接的成果。可是到了1885年事情有了一些变化,什么变化?恭亲王奕訢被撤职了,因为他在中法战争中表现不佳。这个时候的慈禧可不再是辛酉政变的时候那个年轻没有经验的女人了,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练,中年慈禧的权力欲望是越来越强了,奕訢已经阻碍她的掌权之路了,于是奕完蛋了。改革派遭到了巨大的打击,此后的自强事业放慢了脚步。可以说,同治中兴积累了不少财富,也给清国带了希望,可是到了1894年,日本用一场海战敲碎了这一切,这既是对中国自强运动的一个巨大讽刺,也是中国当时改革事业的巨大耻辱。   第二、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巨大打击和转折。1793年马噶尔尼使团来华就为国人展示了热兵器时代的最新成果,可是八旗军人仍然醉心于战马和蒙古刀,对此未予理会。我们本来很早就掌握了火枪和火炮的,但是那个太落后,是中古的产品。到了鸦片战争的时候,我们的火炮仍然处于明王朝时期的水平,甚至更差,很多火炮炸膛,把自己人都炸死了。火枪我们也有也用,但是不是主角,数量也比较少。到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满族、蒙古族、汉族的八旗都完蛋了,汉族的绿营也不大好使了,所以汉族的“勇”崛起了。湘军、淮军、楚军等等,战斗力较强,士气旺盛,最重要的是装备了很多新式火枪火炮。这一下子太平军就扛不住了,在武器上就不是一个档次了。等到这股暴乱结束后,新的军队已经在战争中磨练出来了。当时曾国藩高风亮节,解散了很多湘军,左宗棠呢?则带着他的湘军去西北接着打仗了,你看他的军队强不强,千里迢迢奔赴新疆,几个月就把装备有沙俄和英国提供武器的阿古柏军队打的落花流水。李鸿章的淮军当时几乎是清一色的西式装备,强得很,镇压捻军就非常的顺利。可是在甲午战争的陆军战斗中,八旗打残了,怎么淮军也不顶用了呢?刘坤一带着六万淮军风风火火地赶到东北,没几天就被日军给打废了,这也导致了清国决定妥协签约。淮军自19世纪60年代建成之后,它就没怎么再经历过实战,武器准备也没再有过多的更新。日本可不是,日军当时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准备,枪支弹药都是世界一流,而且训练有素。近代以来的一个趋势就是武器准备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而这也是北洋海军的一个失误。北洋海军自1885年建成之后,军舰就没再更新换代了,从1891年开始连枪炮的弹药也停止购买了。问题是你自己又不能造,还不买,那要是打仗了你怎么办?这明显就是作死的节奏。你看北洋海军的“镇远”、“定远”都是大怪物,7000多吨的满载排水量,就是放到现在也不可小觑。而当时的最新式军舰都是强调速度要快,机动灵活,火力要强,火炮射速要快。日军一门舰炮一分钟发射5、6发炮弹,清军发射1、2发,那这怎么打。所以你看黄海一战,日军无一艘军舰沉没,全身而退,清军五艘沉没,虽然主力战舰尚存。这个损失就比较大了,李鸿章就害怕了,没信心了。后面的威海卫之战,宁可让军舰当炮台使,也不愿意令它们出海作战。前面那战确实把李鸿章打怕了。中国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北洋海军舰队,号称亚洲第一,世界前十,就这样耻辱性的被日本给埋葬了。但是甲午之后,中国的军队又开始另一次新生,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启了新一轮中国军事的现代化,当然这是后话了。   第三、民族自尊心受到空前的刺激。读书人们首先就受不了了,前面讲了,消息传来,在北京的举人们就炸了锅了。士农工商,士人们终于坐不住了。你看康有为、梁启超这些所谓维新人士,我看他们不是什么资产阶级维新派,而是士大夫阶级觉醒派。康有为中了进士,做了翰林院编修,按照正常发展的话,他应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封建官僚。可是他偏偏没有这样,而是讲学办读书班什么的,宣传变法。当时全国不仅仅就是他一个这样做,还有很多读书人考了举人或进士,没有安心为官,反而整天折腾变法的事情。一部分士人的觉醒,这是甲午战争给他们巨大刺激的结果。自强运动的时候只是一些开明官僚有些觉醒,再往前就只有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少数人觉醒,你看甲午战争后不一样了,普通的读书人、新晋的士人们都意识到中国要自强、要变法了。在这个过程中,有民族主义情绪的人在逐渐增加,变法图存的口号就直接体现了民族主义情感,这俨然已经是到了生死存亡之秋了。虽然当时还没有“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但是原始的朦胧的民族主义萌芽确实已经出现。应该说,甲午战败的巨大刺激起了巨大的作用,日本都来欺负我们了,这还有王法吗?赶紧变法,学日本搞君主立宪,他们就是这样强大起来的,我们学他们这样,然后也能强大起来。维新人士们想得挺好,也很有上进心,可惜的是低估了慈禧实力派的反扑,最终死的很惨,只留下了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们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不要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我个人对这个耻辱无法释怀,因为我有很强的民族主义心理。中日是否还需一战来解决一下1945年以来积攒的问题?我希望不要这样,120年前的战争中,战败方如今已经鱼跃龙门了,战胜方也没有当初的底气和自信了。所以中日之间现在仍然需要多多对话沟通,从民生主义的立场讲,我觉得中日两国大多数民众都不希望战争。 共识网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常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常乐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