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时敌时友:乌克兰与俄罗斯爱恨交织三百年
送交者: northernwolf[♂★★☆狼迹天下☆★★♂] 于 2014-03-03 20:46 已读 2581 次 1 赞  

northernwolf的个人频道

 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起义军通过《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与俄国结盟,接受俄国沙皇的保护,然而这段历史后世却被俄国篡改为“乌俄合并”的事件。
■乌克兰:俄罗斯的发源地
公元9世纪,乌克兰民族的第一个国家基辅罗斯崛起。基辅罗斯是东欧平原上最早出现的文明古国之一,在弗拉基米尔大公及其子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基辅罗斯的人口达到500余万,疆界空前广阔,成了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基辅罗斯与拜占庭、西欧北欧各国、东方阿拉伯各国有着频繁的贸易关系。基辅城也被誉为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
弗拉基米尔父子统治时期,基辅罗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繁荣昌盛,由此奠定了今天俄罗斯、乌克兰共同的文化基础。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娶拜占庭帝国的安娜公主为妻,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所以,今天俄罗斯的国徽上带有拜占庭文化的标记———双头鹰。历代沙皇也以拜占庭文化的继承人自居。
弗拉基米尔父子之后,基辅罗斯逐渐衰落,被后来沙俄的始祖———莫斯科公国所灭。所以,从沙俄时代直至苏联时期,乃至在今天的俄罗斯,基辅罗斯一直被奉为俄罗斯历史的发端,基辅城也被称为“俄罗斯诸城之母”。
■抗击波兰统治,乌克兰主动加入俄罗斯
约在12—13世纪,“乌克兰”(本意为“边区”)一词开始使用,随后,这一称谓逐步扩大到今天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并以这一称谓为纽带,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然而,乌克兰当时只是作为一个地理学概念和民族学概念存在,却不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因为不存在乌克兰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土地分别被划入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的版图,乌克兰人成为一个丧失了自己国家的民族。
1648年,乌克兰人民在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率领下起义,反对波兰的统治。他致函沙俄政府,希望得到同样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的帮助。在信中,赫梅利尼茨基表示,乌克兰哥萨克愿意接受俄罗斯沙皇的领导。随后,在给沙皇的一系列的信件中,赫梅利尼茨基又多次表示愿意服从沙俄的领导。但沙俄政府反应谨慎,没有迅速给予答复。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乌克兰起义军依靠智谋,两次击败了当时的欧洲军事强国波兰。在文尼察保卫战中,乌克兰哥萨克首领博贡率军在冰河之上迎击波军。交战中,哥萨克佯装溃退,波兰军队在身后紧追不舍,没有注意到冰面上许多地方散扔着脏乱的稻草。波兰军队眼看就要追上哥萨克了,但刚一踏上这些稻草,脚下的冰就破裂了。原来,博贡下令事先砸了许多冰窟窿,当这些冰窟窿上又结了一层薄冰后,在上面盖上稻草,以作伪装。乌军趁波军陷入混乱时大举反攻,将其打了个落花流水。然而,由于波兰收买了克里米亚汗国,后者在乌克兰背后发起了进攻,腹背受敌的乌克兰起义军被包围,不得不再次向沙俄求援。
1650年,沙俄与波兰之间的领土问题谈判破裂,沙俄决心援助乌克兰。1654年3月,乌克兰代表团在莫斯科觐见了俄国沙皇。随后,双方签订了《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基本条约》,亦称《三月条约》,乌克兰在得到了高度的自治权力之后,与俄罗斯正式结盟。
■沙皇将乌克兰变成“小俄罗斯”
与乌克兰的结盟,一方面使俄罗斯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另一方面也打开了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大门,欧洲的先进文化通过乌克兰的黑土地,源源不断地传入俄罗斯。与俄罗斯的结盟也成为乌克兰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此前,乌克兰的文化主要受西方影响;此后,乌克兰历史发展的轨迹转向了俄罗斯的沃土。
1700年,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发动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北方战争”。战争期间,彼得征调大批乌克兰哥萨克充当炮灰。彼得还以战争为由,强行取消了乌克兰的地方自治,引起了乌克兰贵族的不满。1708年,乌克兰首领玛泽帕与瑞典结盟,寻求重获民族独立。闻听此讯,沙皇彼得大怒,派军队血洗了哥萨克营地,俄乌自此结下深怨。
1709年,俄军在乌克兰境内彻底击败了瑞典军队,乌克兰的独立梦想破灭。随后,彼得大帝专门组成了小俄罗斯部,在乌推行全面俄罗斯化的殖民政策,按照俄罗斯的社会模式、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重新构建乌社会结构。沙俄用刚柔并济的办法,同化了乌上层统治阶级,确立俄语的官方地位,把乌克兰语贬为“乡巴佬”语言,禁止乌克兰文书籍和教科书的出版,强制乌克兰人抛弃自己的母语和文化传统。此后200年间,沙俄一直牢牢控制着乌克兰。
■乌克兰投靠德国寻求独立
1917年,沙俄发生“二月革命”,帝国瞬间解体。1917年3月,乌克兰成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中央政权“拉达”。为了获得德国的承认,“拉达”抢在苏俄政府之前与德国媾和,以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代价,换取德国派遣45万军队进入乌克兰,抵抗苏维埃武装。但没想到,德军一进入乌克兰,就找借口推翻了“拉达”政权,扶植了一个亲德的傀儡政府。德国投降后,苏俄红军展开反攻,乌克兰重回苏俄版图,然而在随后与波兰的战争中,苏俄红军先胜后败,被迫将西乌克兰地区割让给了波兰等国。
1922年12月,乌克兰作为第一批四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加入了新成立的苏联。1939年,苏联政府用武力夺回西乌克兰地区,乌克兰就此完成统一。
■苏联错误政策加深俄乌裂痕
在苏联时代,乌克兰的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30年代开始,苏联发起了工业化运动,中央政府向乌克兰投入了大量资金,将乌克兰建成了全苏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如苏联最大的造船厂就设在了乌克兰。乌克兰人民的生活也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由于苏联政府的一些错误政策,导致乌民族主义情绪不断滋长。
苏联时期,农业发达的乌克兰一直是苏联的“粮仓”,但在苏联建立初期,由于领导人推行强制征粮政策和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乌克兰出现大饥荒。上世纪30年代,乌克兰又成了“大清洗”的重灾区,大批乌克兰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监禁和枪决,还有大批乌克兰民众被迫迁往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这些都让俄乌之间的裂痕不断扩大。
1991年“8·19”事件后不久,乌克兰趁着苏联中央政府陷入瘫痪,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虽然俄乌自此从一家人变成了邻居,但300年来,俄乌两个民族彼此融合,相同的宗教信仰,相近的语言文化,相似的风俗习惯,已将两个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注定了两国的恩怨情仇仍将继续书写下去。

  17世纪乌克兰大起义虽然重创波兰统治者,但却由于哥萨克起义军内部意见不统一,造成乌克兰被俄国和波兰分割,这也是今天乌克兰东西部意识形态隔阂的源头。
格鲁吉亚危机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乌克兰被置于俄罗斯与西方对峙的最前沿:游弋在家门口的俄美军舰、西方发出“乌克兰将成为下一个格鲁吉亚”的警告以及俄为保全势力范围有点不顾一切的架势,都在提醒乌克兰:选择西方还是俄罗斯,必须慎重再慎重。对俄罗斯而言,基辅是俄罗斯文明的摇篮,更是阻挡西方势力的最后屏障,“失去乌克兰就像失去了灵魂”,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对美欧而言,控制了乌克兰,俄罗斯将永远不可能再成为“帝国”;对乌克兰而言,与俄为邻总像是“刀架在脖子上”,而彻底倒向西方则有可能使立场迥异的东、西乌克兰彻底决裂。有乌媒体和专家预言,同俄罗斯对抗,将导致国家的消亡。如此惨烈的代价,乌克兰能够承受得起吗?
“俄乌的历史有谁能分清楚吗?”
“苏联解体时,最致命的一击莫过于乌克兰的离开。”采访莫斯科大学俄罗斯及世界政治教研室考斯科夫教授时,《环球时报》记者对这句开场白印象极深。他说,基辅罗斯是俄罗斯民族的发祥地,俄乌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联系;俄国沙皇曾用几百年的征战通过乌克兰打通出海口;苏联时期,乌克兰是大粮仓、兵工厂。“300多年的共同命运,使俄乌拥有太多的共同语言和共同记忆”。
在俄罗斯人心目中,基辅的意义极为特殊。公元9世纪创立的基辅罗斯公国,是“俄罗斯”这一地理名词的首次出现。1000多年前,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确定东正教为国教,被视为俄罗斯文明的起点。斯拉夫民族最早的书面语言,最早的俄罗斯法典、文学、艺术、建筑都是在基辅罗斯东正教会的架构下出现的。弗拉基米尔则是俄罗斯人最喜爱的人名之一,列宁、普京的名字中都含有它。基辅罗斯公国后来分化成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的共同祖源。自1654年东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后,300多年间,俄乌虽屡有分合,但共同的民族、宗教、文化却是两者割不断的精神纽带。因此有人说,“如果俄罗斯失去格鲁吉亚尚可理解为肢体之痛,那么失去乌克兰,则是俄罗斯的灵魂创伤”。
即使在尤先科政府近年来积极“去俄化”的背景下,俄罗斯的气息依旧无处不在。比如,宪法规定乌克兰语是唯一国语,但在基辅街头巷尾,满耳朵听到的仍旧是俄语。学校里,教师按规定用乌克兰语授课,但课后师生间又不由自主地用俄语交谈。在乌政坛,有压根儿不会说乌克兰语的政治家,但没有哪位政治家不会说俄语。去年,记者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参观利瓦季亚宫时,乌克兰导游一边讲述俄末代沙皇及《雅尔塔协定》与这里的渊源,一边问我:“你了解我国的这段历史吗?”我说:“你讲的不都是俄罗斯历史吗?”导游反问:“难道以前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历史有谁能分清楚吗?”当然,俄罗斯在乌克兰也留下了一些“负遗产”。斯大林时期,乌境内发生的大清洗、大饥荒;戈尔巴乔夫时期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都是乌克兰人的痛苦记忆。乌独立后,两国围绕克里米亚归属、刻赤海峡划分、天然气供给等问题争吵不断,俄罗斯的沙文主义也加重了乌民众的不信任感。
“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能成为帝国”
如果说乌克兰寄托着俄罗斯民族和文化的“灵魂”,那么,西方则将其视为“打开俄罗斯帝国的钥匙”。地处欧洲与独联体地理交叉点上的乌克兰,是俄阻挡北约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打开这扇门,俄就与世界最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迎面相撞。冷战年代,东欧是苏联同北约对抗的第一道战略防御屏障,而苏联的第二战略梯队则部署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使俄罗斯失去了第一道屏障;近年来北约、欧盟的双东扩,使波罗的海三国落入“敌手”;而乌克兰“颜色革命”后尤先科奉行“脱俄入欧”政策,北约势力更直逼俄罗斯的西南大门。军事专家认为,一旦北约东扩到乌克兰,俄罗斯的战略前沿将被迫向后收缩上千公里。乌克兰也是俄通向世界的一把钥匙,掌握着俄欧的陆上走廊和重要海上通道。作为原苏联四大舰队之一的黑海舰队就部署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港。此外,俄每年50%的出口和25%的进口运输也都通过这里。
俄罗斯的战略核武库里有一种叫做SS-24的洲际导弹,这种导弹在铁路上发射,每枚导弹可携带10颗核弹头,美国的反导系统对它毫无办法。但前几年俄将这种导弹销毁了。后来人们才知道,SS-24导弹是在乌克兰生产制造的,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该导弹就无密可保了。事实上,乌克兰一直是苏联时期重要的军工科研基地,离开乌克兰,俄罗斯的许多导弹、火箭、飞机甚至航母都无法维修、使用。面积相当于一个法国大小的乌克兰,是俄重要的投资对象国,也是其独联体内最大的贸易出口国;目前,俄一共有3条天然气管道和一条原油管道经乌境内向西欧国家出口15%的石油和80%的天然气。乌克兰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以至于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说:“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能成为帝国”。



一场“假设战争”的可怕后果
乌克兰新闻网站“观察家”近日对一场假设的战争进行了“可怕”的推演。战争发生在俄乌有领土纠纷的克里米亚半岛。54年前,为纪念俄乌合并300周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一时兴起,将原隶属俄罗斯联邦的克里米亚半岛划归给乌克兰。可以说,克里米亚半岛既能在瞬间唤起俄乌两国巨大的情感共鸣,也最有可能引爆两国的冲突。当乌政府高喊加入北约时,俄国内“收复”克里米亚半岛的呼声也在高涨。“观察家”网站正是以此为背景,假设俄以武力夺取克里米亚半岛:俄将首先吞并塞瓦斯托波尔港,然后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考虑到当地俄族人占70%以上、且早有分离倾向的现实,俄军的占领行动将不会太困难;与此同时,亲俄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和亲西方的乌克兰西部地区将各组志愿军,效力于不同的交战方———结果,乌克兰爆发内战。“克里米亚战争”最可怕的结局是这样的:乌向欧美求助,但欧洲衡量再三不愿卷入战争,并提出承认重新划定的乌克兰边界,而美国由于无法向国民解释对俄动武的必要性,也选择了回避。乌克兰成了最大的输家。
这虽然只是一个预言,却点出了乌克兰的现实———由于俄乌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国内对亲俄还是亲西方一分为二的态度,乌克兰要想彻底倒向西方,就必须承担巨大风险。安德列是一位乌克兰人,但也是出生在莫斯科的俄族人,他1982年离开父母定居乌克兰,“17年前,就因为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三个人(把苏联变成独联体)的决定,我和父母成了两个国家的人”。他说非常牵挂远方的父母,更对俄乌冲突不断备感心痛。安德列是生活在乌克兰的800多万俄人的缩影,在乌4600多万人中有1/4的人在俄有亲戚。
乌利娅是记者在乌克兰西部旅游时认识的姑娘。在她眼中,她生活的城市里窄窄的石板路、古老的有轨电车、雄伟的希腊东正教教堂无不散发着奥匈帝国的古风遗韵。“知道吗,也就是对你这个外国人我才讲俄语”,独立以来,她几乎没再说过俄语。“我们和俄罗斯没有关系,历史上我们属于奥匈帝国,后来是波兰的一部分,只是二战后才被俄国人统治”。乌利娅的妹妹嫁到了德国,她憧憬着乌克兰能早日融入欧洲大家庭。
在乌克兰,安德列和乌利娅所代表的亲俄与亲西方思想可谓泾渭分明。以流经首都基辅的第聂伯河为界,东、南部地区与俄接壤,俄族人占多数,信仰东正教,在文化和心理上普遍认同俄罗斯,该地区也是乌重工业区,所需的能源大部分来自俄罗斯;西部地区主要是乌克兰族人和波兰族等少数民族,信奉天主教,不少地方历史上曾归属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国,民众具有强烈的亲西方情绪,该地区对外贸易收入主要来源是与波兰等国的经贸往来,但这些国家加入欧盟后,西乌克兰被挡在欧洲经济一体化之外,每年损失数亿美元,因此西乌克兰希望尽快融入欧洲。8月下旬的民调显示,约半数乌克兰人认为,应该保持同俄罗斯的睦邻关系,不同意加入北约。在乌政坛,亲俄和亲西方的势力也旗鼓相当,最近两次议会选举的结果就是证明。
有乌克兰专家认为,如果乌加入北约,俄罗斯完全有可能利用东、西乌克兰的巨大差异,把西方所采取的“科索沃模式”应用到东乌克兰,使其从乌分离出去。事实上,在4月份的八国峰会上,普京已经暗示,“乌克兰加入北约将意味着国家分裂”。还有乌专家称,“俄格冲突的最大教训是,在后苏联空间——特别是在大部分居民都亲莫斯科的领土上,不但不能进行有效的国家建设,还会威胁这些国家的领土完整。同俄联邦对抗会加剧乌克兰的分裂,甚至导致乌克兰国家的消亡”。
“无论亲俄还是亲西方,输家都是乌克兰”
乌克兰《基辅电讯报》通过将同为独联体地区大国的乌克兰与哈萨克斯坦进行比较,试图为乌找出夹缝中的生存之道。该报认为,夹在俄中两个大国间的哈萨克斯坦,与俄拥有7512公里的共同边界,境内生活着约400万俄族人;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基地租借给了俄罗斯。这些情况都与乌克兰非常相似。但由于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奉行全方位外交方针,妥善解决哈境内俄族人权利等问题,为哈赢得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哈俄两国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签署了“世代友好与合作条约”,俄租用哈航天基地也没有引起两国纷争;哈还通过其参与或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提升了国际地位。而乌克兰近年来采取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却沦落为俄与西方冲突的牺牲品。
莫斯科大学考斯科夫教授说,俄罗斯总是利用能源等手段对乌克兰釜底抽薪,这种做法使乌克兰对俄罗斯完全缺乏安全感,“选择俄罗斯就像选择了一个将刀始终架在自己脖子上的靠山”;但离开俄罗斯,乌克兰将很难有自己真正的发展。因此,乌克兰应该尽量避免成为美俄角力的前沿阵地,“如果它成为像冷战时代德国那样的角色,无论其亲俄还是亲西方,输家都是乌克兰”。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5 银元!

喜欢northernwolf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northernwolf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