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转帖:DNA说话——汉族父系起源多元,南北差异大
送交者: 楠鳗笱[秀才] 于 2014-02-09 22:18 已读 2557 次 2 赞  

楠鳗笱的个人频道

回答: 60%已经是只能算拼盘了,你拿这个想说服人家是般石砸自脚 由 楠鳗笱 于 2014-02-09 21:48

首先纠正一些汉族草莽的基本价值观,安抚一下极端容易“被伤害”的“民族感情”。世界人种基因没有高贵低贱之分,也并非血统基因越纯越好。部分宣称汉族血统纯粹,起源单一。并鼓动进行基因崇拜。这本身是相当不合适的。事实上,一直是用截取的图片说假话,试图蒙骗不求甚解的国人,其实,现代汉人起源多样,父系组成复杂。南北汉人DNA(含父系)差异大。汉人并不是中国最古老民族,也不是一直先进的,中国大地异民族的文化遗址到处都是。——等等令他们难以接受的事实。







在展开论述之前,先普及一下知识。一般研究民族起源的是用男性Y染色体单倍型,国际Y染色体命名委员会把全世界的Y染色体分为从A到R的若干大的类型,其中对中国民族构成影响较大的是。O1.O2.O3.N,C,D。
按照从起源地进入中国的时间顺序,大致介绍一下。

D—— 主要指D-YAP,亚洲的小黑人,也叫做尼格利陀人,最早来到亚洲的族群之一。分布在菲律宾吕宋岛中部、马来半岛北部的山地等狭窄地区,以及缅甸东南面的安达曼群岛。藏族(58%)、土家族、彝族、瑶族、日本(34.7%)、朝鲜、缅甸人、克钦人。D目前分布十分分散,环太平洋到处都有。

 在汉族非中原人中,也发现了很多,在台湾汉族中发现1.2%,内蒙古汉族发现5%,北京汉族发现1.5%,辽宁1.6%,山东1.5%(其中邹平,莱州高达4%)。陕西4.8 。甘肃8.3.广西某地竟高达17.9,四川成都也在5%左右。在满洲族中,最高地区为2%——请参阅《Y染色体单倍群及其分布与意义》(通过谷歌搜索)中的表格
Tab.1 Distribution of Y chromosome YAP+ in East Asia(部分截图)
后三项,分别为抽样数,带D基因人数,携带者占抽样汉族比例

在河南,湖南湖北,等中原腹地,没有测出,但因为人口众多,降低了汉族整体的D-YAP含量。另外提一句,拥有D-YAP很多的日本民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之一,人口素质也很高。



N——古西伯利亚族群和通古斯族群,和O是近亲类型,N的三个主要类型为N1、N2、N3,N1主要是东北亚地区(尤其是汉族和朝鲜族),N2为中亚和蒙古,N3为西伯利亚和通古斯各族,N3和N2在欧洲北部也有分布。朝鲜族中的N全部为N1,和北部汉族接近。



C——主要是C3,东胡主要基因,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重要特征,比O系稍早来到中国,并不断北上。在北方的比例明显比华东和华南高一些。参考北方的阿尔泰语系民族,如蒙古族、满族中普遍较高的C3比例(他们的C也主要都是C3),北方汉族中C3偏高。



O——O系起源于东南亚,汉藏羌,以及西南夷都带此基因。进入中国后分化出苗瑶语族01,02继续北上分化出.O3,成为古羌。汉族从古羌族分化而出,此时汉族带有自己特征基因03-m122,03突变位点O3e1。年代计算发生于大约5000年前河套地区。在DNA测验中,羌族的O系DNA比汉人中的更为古老。西南藏缅也普遍有O3。

介绍完基础知识,如果某些人还有不懂的地方,请自己参阅金力。李辉等人的《东亚现代人的非洲起源:12000个Y染色体的故事》

一,汉族父系血统真的纯粹么?
不能算纯,只能说O3占了多数,却不能说纯粹。因为99.9%算纯金,80%最多算合金。60——70%只能算拼盘了。这张图来自于海外数据库。展示了不同地区汉族人基因测验结果。

图中显示,黄色的O3部分,最多能占汉人中60%——70%左右。(我这里就大方点把所有O3都看成古汉人)。要说纯,蒙古KHOTOA更纯。如果说这张图取样少,可以自行搜索其它版本,外族基因在当代汉族中至少有20%,细算有2亿汉人都携带不同与主体部分的游牧民族基因。那么,这些基因是谁带进去的呢?

东胡的C3,有一种说法是鲜卑族带入汉族,但是鲜卑族目前没有直系后代,我们无法确定是C还是N。但是,通过排除法,我们能够发现鲜卑族成为汉族C3来源的巨大可能性。首先五胡中,羌族携带大量汉族源头基因o3。而不大可能带有C。匈奴人的基因结构是怎样的?1943年前苏联和外蒙学者检测匈奴古墓,匈奴人的父系均为黄种人大系的基因 N3 Q C,母系为黄种人基因D(检测结果显示匈奴父系还含有个别东欧基因R1a1,应是匈奴统一漠北后吸纳的高加索人基因)。鲜卑族来源于东北,很可能也携带大量c,n。故而,考虑到汉族中西伯利亚古族N型也极为多。匈奴和鲜卑对汉族基因进行输入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有可能在五胡十六国前,汉族中就存在C3基因。也有人说是满蒙民族同化入汉族,但是普遍存在于满蒙民族的C3中的突变位点“蒙古镞”,{在蒙古等大量阿尔泰人羣的C3*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STR组合(单倍型),称作“星簇”(star-cluster),占了蒙古人的20%以上),没有在汉人中检测到。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C,N都不是满蒙带来。从先羌分离出的古汉人,清一色O3。为什么竟然有如此高比例的C,N?要么是五胡输血。要么就是汉族中父系基因来源多样,也许起码在秦始皇统一时也可能就混有大量羌戎,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汉族父系血统并不“纯粹”,起源多样。


另外,把O3全看成是汉人,已经很大程度上扩充了汉族数量。
先前说过,03从古羌族身上获取,古汉族分化出后,主要检测M122或03E1突变位点。汉族金力与李辉、文波合写的一篇论文《汉族的遗传结构:文化传播伴随人口扩张》中指出:根据对基因样本的比较,他们发现,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中,带有O3-M122基因突变的,北方人平均是53.8%,南方人平均是54.2%。

也就是说,即使是03那一部分。(就是上图黄色的部分),你也分不清是羌族输入了多少。只能有50%多的O3基因携带者,可以完全确定为古汉人。

二,汉族DNA南北差距巨大。
引用耶鲁大学李辉的话讲”科学研究的结果更表明,南方汉人与北方汉人的基因差距,要远远大于南方汉族和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基因差距或北方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间的基因差距。”

“中国人中,南方人和北方人确实存在不同。在金力、褚嘉佑主编的《中华民族遗传多样性研究》一书中,讲到中国的北方汉族、南方汉族、北方少数民族和南方少数民族间的平均遗传距离。这种遗传距离在北方汉族人群间最小,其次是南方汉族人群间的。再其次,是北方汉人与北方少数民族间的、南方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而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之间的遗传距离明显高于以上的距离,南方少数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间是遗传距离最大的。”

“根据对基因样本的比较,他们发现,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中,带有O3-M122基因突变的,北方人平均是53.8%,南方人平均是54.2%,但是,在南方少数民族中普遍出现的O1-M119和O2-M95,在南方汉族人中出现的频率(平均19%)要比北方汉族人的(平均5%)要高。这是说的Y染色体,即父系遗传的情况。如果看线粒体,即母系遗传的情况,则南北方汉族有很大不同。“东亚北部的主要单倍体在北方汉族中的频率(平均55%)比在南方汉族中(平均36%)要高得多。”如果不用专业术语,通俗地说,在母系遗传中南方汉族中的“南方成分”比北方人更多。

M119,也就是o1,南方苗瑶语系基因,比汉人O3最早分化,在中国南方的汉人中占有比例很高,有些地方达到75%以上,在北方汉人中间几乎为零,称为南方汉人基因。也称——百越基因。


M112又称O3,是北方汉族基因,差距巨大。

图:南北M122频率差别巨大。

如果看个体,一个南方O3汉族,和一个北方O3汉族,当然没有差别。但是,把南方和北方的汉族,各自划为一个整体,2个部分基因出现频率相差很大。这是另一张表。




表中看到。北方,有很大数量的C,N。与南方O系较多的情况很不同。10个北方汉人中,如果找到了3,4个胡人的后代。在南方也就能找到1个。

而且,为什么南方有那么多西南夷的O1(百越基因)?也就是说,10个自称汉人的南方人中,有2——3个西南夷,在北方基本就找不到了。

南北汉人分别并入了很不同的父系民族血统。北方主要为胡人,南方主要是西南夷。怎么能说南北汉人群体差别不大?

再说南北汉人的母系差别,就更大了。这张图来自《中国人群基因频率的主成分分析》
肖春杰 杜若甫 L. L. Cavalli-Sforza E. Minch
测试为线粒体DNA,表示母系差别,东北,南方,中原,各自成为三个不同集团


这仅仅是DNA,如果是语言,风俗。历史,南北汉人差异更大,我不说,大家心里有数。
喜欢楠鳗笱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楠鳗笱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