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三十余载血和泪,都在银屏[预料]中
送交者: DDT666[御史大夫★★★☆] 于 2014-01-23 20:07 已读 477 次  

DDT666的个人频道

三十余载血和泪,都在银屏[预料]中

文/风雨如



最近,为了写一首长诗,我重新观看了几部在“文革”期间发行的,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为背景,以阶级斗争为主题的电影。看后,一方面精神振奋,豪情万丈;一方面感慨万千,痛心不已。这几部电影,其寓意、其情节、其台词……简直就是一种“预言”。而不幸的是,电影里“预言”的事情,在今天都发生了。

一、《火红的年代》

    《火红的年代》是以工业为题材的,1974年上映。影片叙述了上海钢铁厂以炉长赵四海为首的工人们,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同厂长白显舟崇拜外国、依赖进口的错误主张进行斗争,粉碎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生产调度室主任应家培的破坏,炼出“争气钢”(一种军用特殊合金钢)的故事。

在使用“争气钢”建造的军舰试航结束时,一位海军军官说:“舰艇上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材料,是由我们工人阶级自己制造出来的!”——这是多么的令人自豪呀!今天,谁敢这样说?你敢指着“辽宁号”这样说吗?

影片中,赵四海站在炼钢车间高处,在“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标语的映衬下,发表了痛斥白显舟的激情演讲:“……凡是我们按照毛主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教导去做就是胜利,凡是违背这个教导,迷信专家、贪大求洋就失败!”——“求洋”是什么意思?不就是今天的“中美殖民经济循环圈”或者“中美国”的意思吗?赵四海所说的是不是一个精准的“预言”?今天,我们是不是已经被这个“预言”所言中?

影片中赵四海的母亲有一句话:“混在工人队伍里的工贼,比公开的敌人更凶恶。”——这,难道不是已经被事实所证实了吗?

影片结尾处,厂长白显舟说:“现在,总算什么都解决了。”党委书记王坚说:“老白,并不是什么都解决了,更艰巨的战斗还在后头呐!”——王坚的话是多么的意味深长啊!今天,我们是不是需要一场“更艰巨的战斗”?

这里,捎上一笔:在工厂党委会上,列席的普通工人党员赵四海可以同厂长非常平等的争议、辩论。——这个,在今天,可能吗?

二、《第二个春天》

《第二个春天》是以国防工业为题材的,1975年上映。在某造船厂里,围绕着建造自己设计的军舰“海鹰”,还是建造外国提供主机、外国专家设计的军舰“飞鱼”,展开了激烈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当我们的“海鹰”试航失败,再一次试制遇到困难的时候,外国专家以援助造船所需材料为诱饵,别有企图地提出联合试制。

造船厂工委书记冯涛说:“联合试制不是路,而是坑。”“……所谓的援助,是绞绳,是枷锁……他们就卡你,整你,勒死你!”——这些话,在今天是不是都已经应验了?

冯涛还说:“帝修反并不怕我们造了一个‘海鹰’,他们怕的是我们沿着毛主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路线走下去。”——这句话,是多么的深刻,多么的高瞻远瞩、振聋发聩呀!而今天,帝修反难道不是已经完全切断我们的这条路线了吗?

三、《艳阳天》

《艳阳天》是以农业为题材的,1974年上映。影片以反右斗争为背景,描写了发生在东山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残酷的阶级斗争。

党支部书记肖长春说:“咱们这些扛长活的,当家做了主人,有人不甘心。”不甘心怎么办?不甘心就要报复,就要杀人,就要夺权。地主马小辫就要杀肖长春,杀不了肖长春,就要谋害肖长春的独生儿子小石头,让你断子绝孙。——这些,类似的这些,30余年以来发生的还少吗?

暗藏的历史反革命分子马之悦对地主马小辫说:“咱们要的不是一条人命,是东山坞的天下!”——是呀,这个马之悦比马小辫看的远:开杀戒不是目的,“天下”才是目的。

区委书记王国忠说:“有些坏蛋……攻击我们把什么事都办坏了,目的就是要赶我们下台,让地主资产阶级来领导……”——今天,他们的目的是不是早已经达到了?

四、《决裂》

《决裂》是以教育为题材的,1975年上映。影片围绕争夺教育阵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事关教育大权、教育路线的重大问题,展开了一幅阶级斗争的画卷。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松山分校校长龙国正说:“看一个学校好坏,不能只看有没有高楼大厦,不能只看有没有专家教授,而是看他执行什么路线,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这话,有没有现实的针对性?

龙国正说:“为什么教育大权至今还把持在那些资产阶级老爷的手里,他们顽固地推行一条修正主义的教育路线啊!”——这话,说的是不是今天?

在外出的轮船上,龙国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学习列宁的教导:“工农的年轻一代在这样的学校里,与其说是受教育,倒不如说是受资产阶级的奴化。”——今天,年轻的一代,不仅是受“奴化”,而且是受“摧残”。你打开网络看一下,每年有多少学生死于自杀呀!你走进校园看一下,有多少学生被折磨得眼睛高度近视,身体弱不禁风,“一升旗就昏迷,一长跑就晕倒”,并且罹患各种各样、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呀!当然啦,在一种资本主义加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之下,想不摧残学生也难。这,就是龙国正同他们争夺教育阵地、争夺教育领导权的“理由”之所在。

影片中,龙国正同顽固执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曹副校长和赵副专员等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龙国正所进行的斗争,实质上是关系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在怎样的一种教育制度里成长,是健康成长还是畸形成长,是全面成长还是片面成长,是幸福成长还是痛苦成长,是在良好的环境里成长还是在恶劣的环境里成长,是在自由的环境里成长还是在专制的环境里成长,是在清新的环境里成长还是在腐败的环境里成长,是在真理的熏陶下成长还是在谎言的欺骗下成长,是在共产主义的培育下成长还是在孔孟之道的荼毒下成长,是成长为集体主义者还是成长为个人主义者,是成长为走“红专道路”的人还是成长为走“白专道路”的人,是成长为目光远大的人还是成长为目光短浅的人,是成长为意志坚强的人还是成长为意志脆弱的人,是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还是成长为只懂得“马尾巴的功能”的人,是成长为李金凤(影片中的一个学生)那样无私无畏的人还是成长为余发根(影片中的一个学生)那样自私自利的人(后来转变了),是成长为体魄强壮的人还是成长为弱不禁风的“林黛玉”,是成长为有文化的劳动者还是成长为只会写“回”字的“孔乙己”,是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还是成长为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殉葬品……的】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斗争啊!这一点,今天,通过反面的、惨烈的、血淋淋的事实教育,我们看得越来越清楚了。

一位农民协会的老代表说:“过去有些年轻人,念了几年书,就忘记了家乡,草鞋一脱,换上皮鞋就再也不回来了。……照这样下去,谁来建设我们这社会主义的新山区呢!”——这部影片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的“大跃进”年代,所以他说是“社会主义的新山区”。而今天,这些早已经不复存在了。今天是资本主义的旧山区。这,就是推行“再也不回来”的教育路线的恶果。

影片中有一段关于“马尾巴的功能”的戏。这段戏辛辣地讽刺了严重脱离生产劳动的旧的教学模式,非常成功,非常精彩,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马尾巴的功能”不就是“回字有四种写法”的现代版吗?不就是对学非所用、从书本到书本、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地主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形象刻画吗?是的,谁都知道,今天,这条教育路线已经“僵尸复活”了。而正是因为“僵尸复活”,今天中国的教育领域,才出现了人所共知的十分普遍而严重的考试作弊、论文造假、学风糜烂、师德沦丧以及科研腐败、招生腐败等等乱象。——这是题外话,点到为止。

值得玩味的是,直到剧终,我们也没有看到曹副校长和赵副专员(这个演员的长相很像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只是个头高了一些)哪怕几秒钟的表示悔改的镜头。这是剧作者或导演的疏忽呢,还是刻意安排的一个“悬念”?

五、《春苗》

《春苗》是以医疗卫生为题材的,1975年上映。影片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批判了医疗卫生事业追求所谓“高精尖”、只为少数人服务的错误路线,歌颂了赤脚医生这一新生事物,回应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

赤脚医生春苗在回忆旧社会自己的父亲因无钱治病而死去的时候,地主老财说了一句话:“生就的穷命,死了不如一根草。”——听,今天的“地主老财”、“达官显贵”们是不是依然这样说?

老贫农水昌伯说:“你们霸占了药箱,卡我们贫下中农的脖子……”——看,今天的“地主老财”、“达官显贵”们是不是依然这样做?

写到这,我想起了电影《红雨》(也是一部描写赤脚医生的电影)里石匠爷讲的一个故事。解放前的一天,他的孩子病了,他到地主的药铺买药。因为带的钱不够,他想先把药给孩子喝了,明天再借钱还账。但是,地主和药铺的掌柜这一双恶狼恶狠狠地说:“不行,本药铺概不赊欠!”“这是保和堂(药铺的字号)的规矩!”最后,石匠爷的孩子因为没有及时喝药,死了。——这是多么悲惨的人间悲剧呀!可是,今天,在我们的“保和堂”里,难道不是天天都在上演这样的悲剧吗?可是,今天,在我们的都市和乡镇,耸立着多少大大小小的“保和堂”呀!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是一项多么正确的决定呀!“赤脚医生”——这是一件落实这项决定的多么务实的、行之有效的新生事物呀!但是,却有人极力反对。“电影《春苗》,他(自称“永不翻案”者)看了一半就拂袖而去,连声斥之为‘极左’。”(详见《红旗》杂志,1976年,第3期。)——这是题外话,也算是题内话。重建“保和堂”的,难道不就是他吗?

六、《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是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题材的,1974年上映。电影里胡汉三的话,大概人们都是耳熟能详的:“众位父老乡亲没想到吧?我胡汉三回来了!这柳溪还是我胡汉三的天下!过去,谁拿我的什么,再给我送回来,谁吃我的什么,再给我吐出来。有些人欠我的账,我得一笔一笔慢慢算!”“胡汉三回来了。”——在今天,这句话都变成一句妇孺皆知的“名言”了。

七、《难忘的战斗》

《难忘的战斗》是以解放战争为题材的,1976年初上映。影片描写了解放战争后期粮食战线上复杂而残酷的阶级斗争。

影片的结尾非常耐人寻味:深夜,战士小赵独自一人押着叛变的刘副区长往回走时,被不引人注意的粮店账房先生从后面用秤砣砸中脑袋而牺牲。但是,这件事没有被任何人发现。我们的战斗胜利了,而账房先生却仍然端坐在粮店里,不动声色地打着算盘。他,隐藏了下来……影片没有交代他的下场,埋下了一个非狭义创作意义上的、超出作品之外的大大的“伏笔”。——这是独具匠心并且极具远见的神来之笔呀!这是画龙点睛之笔!这是整部影片的精髓和灵魂之所在!后来,在27年后(如果按照电影放映的时间来算,仅仅不到一年之后)的一个秋天,银幕下的现实生活终于对这个“伏笔”做出了交代。那个在电影里没有姓名、没有一句台词的账房先生,原来,他的姓名叫“还乡团”,他的台词是“资本主义复辟”。

据说,1976年春节期间,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游泳池观看了这部影片。观看过程中,竟然泪流满面,失声痛哭。是的,晚年病中的毛泽东,最担忧的就是在他离世后,这个潜伏下来的“账房先生”的卷土重来、东山再起、反攻倒算呀!也就是江山易主呀!也就是腥风血雨呀!也就是千百万革命烈士的鲜血付诸东流呀!这肯定是他老人家最放心不下,最死不瞑目的一件事呀!

文章写到这里,我忽然发现:我的文章是依照“工农兵”这个顺序而写的,我的文章写的都是“工农兵”。——这实在不是我刻意的设计,这实在是我思维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表露呀!回想那个火热的年代,银屏上、舞台上……的主人公岂不都是我们的工农兵吗?哪像今天,银屏和舞台……几乎都被牛鬼蛇神霸占着,简直就是一个“魔兽世界”!

以上我所分析的几部歌颂工农兵的电影之所以至今还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是因为:它们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指导下创作的电影,是自觉地、有效地为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电影,是正气压过邪气、把一切“虫蛇鼠蚁、豺狼虎豹、魑魅魍魉”通通踩在脚下的电影,是真实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电影,是把革命的政治内容和较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起来的电影,是把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结合起来的电影,是能够给人以感染、震撼和斗志的电影,是能够令人回味、咀嚼和“反省”的电影,是具有警钟般作用的电影,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电影。

文章写到这里,我在深思:我们的今天被这几部电影里的“预言”所言中,说明了什么呢?高尔基说:“现实主义到底是什么呢?简略地说,是客观地描写现实,这种描写从纷乱的生活事件、人们的互相关系和性格中,攫取那些最具有一般意义、最常复演的东西,组织那些在事件和性格中最常遇到的特点和事实,并且以之创造成生活画景和人物典型。”(《高尔基论文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7页。)以上几部革命电影里所描写的阶级斗争,就包含在这里所说的“一般意义”之中;以上几部革命电影里所描写(明写和暗写、实写和虚写)的阶级斗争的反复性,就是这里所说的“最常复演的东西”。这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的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像是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所写。”(《致徐懋庸》,《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卷,第526页。)

艺术如此,生活亦如此。固然,今天所“复演”的、“确也正如所写”的残酷现实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也是令我们十分痛心的。但是,这些事情又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在革命中,尤其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境是不存在的。中国人民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如果不发生某些挫折和失败,中国人民如果不同自己的敌人斗上几个回合,中国人民的斗争如果非常顺利的成功了,反而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的,反而说明这项事业称不上是伟大的事业。但是,失败是暂时的。中国人民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正如赵四海在回答应家培的挑衅时所说:“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会成功的。”是的,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这样的。是的,战斗愈加残酷,胜利之花才愈加绚烂。是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中国人民必定会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重新戴上“闪闪的红星”,继续参加“难忘的战斗”,同资本主义再一次“决裂”,迎接社会主义的“第二个春天”!

我们的今天被这几部电影里的“预言”所言中,还说明:毛泽东同志“以阶级斗争为纲”,尤其是“如果弄得不好,资本主义复辟将是随时可能的”教导是多么的正确。同时,它也从反面告诉我们,如果违背了毛泽东同志的教导,将会产生怎样严重的,不,灾难性的后果。——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使用了并非严格语言学意义上的加了引号的“预言”一词。

最后,我也想象这几部电影一样说一句我的“预言”:今天,虽然这几部电影被打入了另册;但是,明天,当中国革命再一次胜利的时候,这几部电影(当然,还有其他若干部)就是经典,就是名著,就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就是世界文艺宝库里璀璨的明珠。我相信,我们会亲眼看到这个“预言”的“兑现”的。正像《春苗》里的老贫农水昌伯所说的:“落潮总有涨潮时”!

诗曰——

落潮总有涨潮时,

革命岂如一线直?

漫道汉三得意久,

茂源米店火哧哧。

诗再曰——

年代曾经似火红,

旧魔回首最狰狞。

三十余载血和泪,

都在银屏“预料”中。

写于2014年1月1日至1月21日。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DDT666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DDT666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