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宋江 张叔夜 方腊
送交者: bigheadghost[品衔R1] 于 2013-10-13 8:08 已读 2910 次 4 赞  

bigheadghost的个人频道

我也记不得最开始我看的文献是哪里出来的,随便转一点,大家开开心就好.
http://17455536.blog.hexun.com.tw/82021010_d.html

施耐庵的《水滸傳》根據民間流傳的梁山好漢故事,把坐頭把交椅的老大宋江描寫成了一個仗義疏財、急公好義、愛 國憂民、忠肝義膽的亂世英雄,在他巧取豪奪的掌握了梁山的革命領導權後,奉行了一條“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等待招安”的改良主義路線,在其兩敗童貫、三敗 高俅之後,梁山革命根據地發展到鼎盛的階段時,那種執拗的頑強的生長在這個舊知識分子內心的忠君報國思想,使他走上了一條受招安,投降大宋王朝的似乎正本 清源的道路,也把眾位梁山好漢送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歷史上確有宋江起義,《宋史》上也曾經明白無誤的記載過。宋江起義大概發生在宣和元年至三年間,即公元1119年至1122年, 起義主要涉及的地域是在太行山及山東、江蘇北部一帶,起義和唐末黃巢軍一樣,具有流寇性質,指東打西,戰無定策,風卷殘雲,哪兒黑哪兒歇,並非具有固定的 根據地。起義中心地帶雖是水泊梁山,但此地並非易守難攻,梁山只是一個類似丘陵地帶的地方,當代散文家古清生曾經在筆下描繪過這個地方,給筆者的影響很 深,所以很難想像,宋江在這個狹小的,並非倚險可守的地方能夠長期駐紮且數支進剿的官兵始終無功而返。

 

宋江究竟因何而降?宋江起義的結局歷史上真實的記載是其嚴重受挫後投降,說明白點,就是在大宋王朝重兵圍剿下兵敗潰散,無奈之下舉旗交械投降。而並非象 《水滸傳》中所描寫的那樣,是因朝廷累累舉兵無果,宋江大敗官兵主動受招安而降。這位大敗宋江的北宋將領叫做張叔夜,宋史有傳,是北宋末年一位赫赫有名的 忠臣良將。《宋史.張叔夜》本傳中這樣寫道:“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余,載鹵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誌,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這段文字雖短,卻透露出宋江起義中的許多重要信息,一是起義規模雖小,但戰鬥力驚人;二是起義大軍東奔豕突,居無定所;三是宋江浮海而來,水陸並進;四是 劫掠珍寶,收獲頗豐。同時也說明了名將張叔夜用兵方面的足智多謀,這段導致宋江戰敗投降的真實場景應該是這樣子的:宋江慣於流動作戰,外出劫掠歸來,面對 小股官兵挑釁,人人奮勇,個個爭先,不料卻中了張叔夜誘敵之計,當伏兵四起,戰船被燒時,隊伍鬥誌頓消,隊形立散,官兵敢死隊在戰鬥中俘獲了宋江的副手, 宋江眼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只有舉兵投降。

 

那麽,宋江兵敗投降以後,命運究竟如何?迄今為止這還是史學界的一段公案。《續資治通鑒長編》、《皇宋十朝綱要》、《大宋宣和遺事》等多部史書都明確記載 宋江投降後隨官兵前往鎮壓方臘起義,這也就是施耐庵所著宋江征方臘損兵折將的出處。但也有的史學家考證宋江並未征方臘,而是被另一名將折可存在鎮壓方臘起 義後一並剿滅,宋江遇害身亡。然折可存宋史上並未有傳,而是在近代1938年出土的折可存墓誌銘中有過記載。還有民間傳說,張叔夜受降宋江後,擔心其賊心不死,留下終究心腹大患,而將宋江等三十六條好漢殺害埋於白虎山下,而成為“好漢塋”。

 

這段撲朔迷離的公案其實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線索,假設宋史張叔夜的記載可信,那麽宋江兵敗張叔夜並投降後,很有可能被派往童貫軍中效力,而此時的折可存為童 貫軍中第四將,隨同鎮壓方臘,眼見同為起義軍的方臘之悲慘下場,宋江軍中的三十六位好漢未必不會再度蜂擁宋江揭竿而起,折可存因與宋江同征方臘而被朝廷上 諭前往鎮壓不是沒有可能,宋江也因此被害。這個說法當然還得有賴於更多史料佐證,但無疑此說最為合理,也是唯一能夠解釋張叔夜和折可存遺留史料中言之鑿鑿 的記載的,無論怎麽說,宋江從起義到失敗,僅僅一年多時間,在投降宋朝後不久小黑哥就非正常的死亡了,至於怎麽死的?迷霧團團,施耐庵最後的交待是因受奸 臣排擠而飲毒酒身亡,臨死前還拉上了幾個兄弟墊背(象《投名狀》一樣兄弟之間也不可信啊),也並非沒有可能。

 

所謂《水滸傳》中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是作者施耐庵根據民間流傳的故事而杜撰的,宋江起義是由以三十六條好漢為主的骨幹力量 組成的,這三十六條好漢《大宋宣和遺事》中有著詳盡記載,盡管《遺事》為宋無名氏所作,為講史話本,有小說家一言之弊,但因與宋江起義年代相距較近,文中 仍然有許多可信之處。《水滸傳》裏的許多場景,譬如楊誌賣刀,晁蓋等八人智取生辰綱,宋江怒殺閻婆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等都有非常仔細而傳神的描寫,所不同 的是楊誌等十二位指使(宋代低級軍官)先是到太行山梁山落草為寇後與晁蓋、宋江合兵一處,《遺事》中對宋江的結局也有交代,仍為將門之子的張叔夜元帥招誘宋江等三十六人歸順大宋朝,宋江後因征方臘有功而被封為節度使。
 
 這三十六人之中,許多人的姓名和江湖綽號在後來施耐庵寫作《水滸傳》時起了變化,而且梁山好漢中其實並沒有女性,之所以加入了三位江湖女俠(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 也可能是為了讓梁山好漢的故事更加引人入勝。因晁蓋早死,眾人便推呼保義宋江做了頭領,湊足了三十六天罡之數。在《大宋宣和遺事》一書中,明白無誤的寫 著,宋江聚義的地方是太行山梁山泊,而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卻把水泊梁山地理位置定位於山東省梁山縣境內,而在中國地理圖上,我始終沒有找到太行梁山所 在,難道二者並無矛盾,此地為太行余脈延伸至魯西南處?此為存疑,期待有識之士能夠解答。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心目中僅有兩個好官,一個是宿太尉,另外一個就是本文中所說的張叔夜,這裏有必要交代一下這位北宋末年名將的生平事跡,張叔夜(1065-1127),  字嵇仲,永豐(今江西廣豐)人,為人剛正,嫉惡如仇,因抗遼軍功而累遷至樞密院院事(宋軍事機構長官),時奸臣蔡京當道,張叔夜官場三起三落。靖康年間,金兵圍困京都,張叔夜組織軍民在京畿地區開展了艱苦卓絕的保衛戰,後因寡不敵眾被金兵俘獲,在隨徽、欽二帝北遷途中絕食而死,其人品性可謂一生高潔,死亦得其所。

 

梁山好漢的故事代代相傳,自宋、元至明清,流傳版本眾多,膾炙人口,甚至後世還衍生出《水滸後傳》來,梁山英雄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形象千百年 來不知打動了多少讀者?他們豪俠仗義、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壯舉,成為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讀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盡管小說家言與歷史的真實有著一定 的出入,但這絲毫不影響《水滸傳》這部古典名著成為中華文學史上最為燦爛奪目的奇葩,而作者施耐庵也同樣堪稱中國最為偉大的文學家之一。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bigheadghost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bigheadghost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