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宋朝政局君主与权相【转】23
送交者: northernwolf[♂★★☆狼迹天下☆★★♂] 于 2013-08-01 23:25 已读 106 次  

northernwolf的个人频道

回答: 【活动】宋朝政局变易与官戏 由 northernwolf 于 2013-08-01 22:52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徽宗、钦宗相继成为金国俘虏。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侥幸脱身,旋即逃往南京(今河南商丘),五月一日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建立南宋政权,改年号为建炎。赵构时年21岁,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史称宋高宗。赵构其人极其复杂,是中国历史上最难评论的一位皇帝。

    按照传统惯例,徽宗应立长子赵桓为太子,他最喜欢的则是第三个儿子郓王赵楷。作为第九个儿子,赵构原本继位的概率很小。据《宋史》等史书记载,赵构武艺高强,又头脑机敏,有心计。他可以两臂平举各110斤的东西走数百步,让人惊骇叹服。(《宋史·兵志》)他还喜欢骑马射箭,开弓一石五斗。按照宋朝军队的制度,这算是武艺超群,已经达到了皇帝近卫队的水准,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运动健将级水平。(曹勋:《松隐文集·圣瑞图赞并序》)赵构颇通诗文,有较好的艺术感觉。他的书法造诣很高,初学黄庭坚、米芾,继学唐人,对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作品勤学不怠,后追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自具风骨。明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宋书坛,为人所效。还著有书法专著《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光明塔碑》等。传本《顾恺之〈女史箴图〉题字》、《褚遂良倪宽赞》等亦有指为其所书。但是,光凭这些显然还不足以取得继承皇位的资格。他还需要更大的外力。

    继真宗签订“澶渊之盟”之后,宋朝与辽国之间已经和平相处了119年。政和三年(1113年),在辽国后院松花江上游的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了一个女真部落,叛离其宗主辽国而独立,一年之后建立了号称“金”的国家。徽宗和蔡京、童贯、王黼等认为有机可乘,一相情愿地想要火中取栗,通过海上主动前去与金国联系,企图相互联合,腹背夹击,搞垮辽国。宋方希望由此收复当年石敬瑭割让出去的燕云十六州,完成大宋的夙愿,于是,形成了著名的宋、金“海上之盟”。然而,此时的大宋帝国正面临梁山泊好汉和方腊们的扯旗造反,根本没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承诺和梦想。而且,在任何时候,靠背信弃义、投机取巧来获取利益,都是一种玩火的行为。在与辽国的对峙中,宋朝的军队很少有不是一触即溃的时候,而金国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没用宋朝帮忙,就灭掉了立国200多年的大辽帝国。后来金国拿到了足够多的大宋帝国背信弃义又不堪一击的证据,从而挥兵南下,直取开封。于是有了“靖康之耻”。

    大敌当前,一时间徽宗昏厥过去,他的大儿子、皇太子赵桓则哭喊着不愿继位为帝,也昏厥过去,最后于重病之中被大臣们硬是扶上了皇位。而在敌人兵临城下的当口,赵构则表现得相当好。靖康元年(1126年)年初,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提出的退兵条件是:一、割地:除了燕京七州还给金国之外,再割太原、河间、中山(今河北正定)三府;二、赔款:黄金500万两,白银5000万两,绸缎100万匹,牛马1万头;三、以亲王一人、宰相一人为人质。钦宗完全接受了这样的退兵条件,尽管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找那天文数字的赔款。他把弟弟们找来,问谁愿意去做这个人质。老九赵构自告奋勇,愿意赴汤蹈火。而且,临走时,他还悄悄告诉皇帝哥哥:如果有什么对付金兵的好办法,就尽管去做,不必顾虑自己。应该说,这份勇气和胸怀相当令人感动。当时,他刚满19岁。后来,据说有一天半夜,一支从外地前来勤王的宋军兵马为了争头功,前来劫营,被金兵打退。同在金兵大营谈判的宋方大臣吓得直哭,而赵构却泰然自若,浑然无事一般。金兵统帅称奇不已,认为大祸临头了还能够有如此表现的不太像皇家子弟,于是,就提出了换人的要求。(《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结果,赵构的五哥被派去替换赵构,并从此被掠到异邦,再也没有能够回到故乡。赵构则英雄般地回到首都,受到热烈欢迎。

    当年八月,金兵再次兵分两路,大规模南侵。赵构又受命充当“告和使”,前往金军大营求和。到达相州(今河南安阳)以后,赵构知道金兵已经渡河进逼开封,因而没有前去寻找金兵主帅,执行自己谈和的使命,而是径直北上,来到抗金气氛浓烈的磁州(今河北磁县)。他的副手王云因为携带着金国的服饰标志,被当地军民当成汉奸杀死。赵构没有回开封,而是悄悄返回相州,并以金兵南渡、副手被杀为由,停留在相州,等待皇帝的指示。随后开封失陷。十二月一日,他在相州开大元帅府,但基本没有进行有效的军事与政治救援行动。靖康二年五月一日,他相当顺利地在南京应天府即帝位。为此,赵构遭到当时金国人士和后代史家,特别是当代史家极为尖刻的批评。但是客观地说,赵构尽管不是舍生取义的忠臣义士,却是头脑清楚、懂得审时度势保存实力的政治人物。他很清楚,宋金双方在战和条件与实力上的差异过于巨大,即便前往金兵大营,也未见得能达成使命,而他自己则几乎肯定难以全身而返。而当时在开封组织军事救援也没有可能。所以他宁愿冒着违抗皇命的风险,躲开这个未知数太大、危险却明摆在那儿的任务。
喜欢northernwolf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northernwolf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