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37
送交者: 屠小七[布衣] 于 2012-09-02 11:19 已读 57 次  

屠小七的个人频道

回答: 连载:二十四史沉思录1 由 屠小七 于 2012-08-21 11:50

井田的规划
  
  孟子对滕文公所谈的井田制内容,文字很长,不便全录,我们将在下面的讨论中逐步引用,所引文字都出自《孟子。滕文公上》。首先谈井田的规划。
  1、关于份地的亩数。孟子说: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夏朝每家占地五十亩而行贡法;商朝每家占地七十亩而行助法;周朝每家占地一百亩而行彻法;其实税率都是十分抽一。)
  关于贡、助、彻的税法,我们下面再谈,先谈夏、商、周三代农民份地的亩数。
  按照孟子的说法,三代份地的亩数是有区别的。夏五十亩,周百亩,相差一倍;殷七十亩,也比周少了三十亩。这是为什么?明清之际学者顾炎武(1613-1682)说:
  “其五十、七十、百亩,特丈尺之不同,而田未尝易也。”(《日知录》卷一)
  这是说:夏、商、周三代测量亩数的尺度不同,其实土地的面积还是那么大,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夏、商、周三代亩积有什么不同,我们现在并不清楚。
  我以为:夏、商、周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一个家庭所能耕种的田地也就逐渐增加。周代的百亩合现在的30多亩,在没有农业机械的传统农业中,一个小家庭种30亩地就不算少了,“三十亩地一条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还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个体农民的理想。
  2、公田和私田的划分。孟子说: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每一方里的土地算是一井,每一井有九百亩,当中一百亩是公田。八家各耕种一百亩私田,共同耕种公田。把公田耕种完毕,才敢耕种私田。这就是国人和野人的区别。)
   从古书的记载来看,除了《孟子》的八家共井的井田之外,还有《考工记。匠人》的“九夫为井”,《周礼。遂人》 的“十夫有沟”、“百夫有洫”、“千夫有浍”、“万夫有川”。沟、洫、浍、川都是水沟,和田间道路一起,把小块的田地隔开。这又是十进位制。这可能是井田 的不同规划,也许是传闻异词。总之古书对井田的记载矛盾重重,如今已经无法调和,也没有必要强为之调和。古代的事不可能完全搞清,知道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 度。我们知道井田是分成小块的,在一个区划里住着若干家,有公田和私田的区分,这就够了。至于究竟是八家共井,还是九家共井?还是十家算一个区划?就不必 追究了。
  至于公田和私田怎么划分,按照孟子的说法,是每块井田九百亩,八家都种一百亩私田,当中一百亩是公田,如下图:
  1 2 3 1-8私田
  8 9 4 9公田
  7 6 5
  说明:1、税率是1/9,不超过十一之税。
  2、八家到公田干活,道路距离基本相等。
  3、八家重新分配土地后,和公田的距离基本不变。
   孟子的说法,实在很理想,公与私之间,私与私之间,都是公平、公正的。但参照甲骨文及其它的古代文献,孟子所说的这种划分法,似乎并不是商周井田制度的 原型。公田又叫籍田,籍,借也,借民力以耕种的意思。藉字在甲骨文中屡见。在《诗经》中,藉田又称大田,甫田。《说文》段注:甫,男子之美称,可引申为 大;则甫田也是大田之意。其所以称为大田,是因为公田是连成大片的。甲骨文中有很多“令众人”或“令众”进行农业生产的记载,如:
  “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
  (《殷契粹编》866)
  “王往以众委于囧。”(《卜辞通纂》473)
  “维小臣令众黍。”(《卜辞通纂478》
  “人三千籍”(《殷契粹编》1299)
  从这些第一手资料可以看到:在殷人的藉田(公田)上耕作的农民,人数很多,可见他们的公田是连成大片的,并不是八家当中的那一小块土地。
  至于周人耕种公田的情况,那规模更大。《诗经。周颂。噫嘻》: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耜),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根据各家解说,这是表现周人耕种藉田(公田)的诗。有人认为是搞藉田典礼,有人认为是平时在藉田上劳动的情形。但这并不矛盾,典礼上的劳动情况和平日的 劳动是一样的,只是有复杂、隆重的仪式,周王、王后和公卿百官都来参加,象征性地干一点活,大量的活计还得由农民来完成。有人认为这是康王时诗,诗中的 “成王”是追忆成王,或者是美化康王是“有成就的王”;也有人认为这是成王时诗,成王是他生时的尊号,而不是死后的谥号。现在把此诗翻译成白话:
  “啊啊成王,
  已经对田官们明宣诏命。
  率领众多的农夫,
  播种各种谷物。
  赶快挥动你们的耒耜,
  种完那三十里的土地。
  努力干好你们的农活,
  结成一万对,进行耦耕。
  
   古代工具简陋,用耒耜起土很费力,两个人结成一对,共同起土,称为耦耕。“十千维耦“,是两万人结成一万对,也可以理解为一万人结成五千对。这是形容 词,并非确指;不过也可以反映在藉田上劳动的农民是成千上万的。从这首诗和其它周代农事诗,如《周颂》的《臣工》、《载芟》、《小雅》的《甫田》、《大 田》等,都反映了农民在大片的公田上劳动的情形。
3、土地的重新分配。
  根据农村公社的平均主义精神,村社农民所分到的份地,过一个时期还要重新分配。《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
  “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司空谨别田之高下,善恶,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肥饶不得独乐,硗埆不得独若,故三年一换主易居,财力均平。”
   (所以圣人制定井田之法而按口分田,一对夫妻受田一百亩。……司空谨慎地辨别田地的高低,土质的好坏,把田地分为三等。上等地每年都能耕种,中等地耕种 一年,休耕一年,下等地耕种一年休耕二年。为了使肥沃的田地不能只让一家占便宜,薄瘠的田地不能只让一家吃亏,所以才规定三年重分一回田地,同时要交换房 屋,使各家的财力能够平均。)
  看来实际情况要比孟子所说的复杂。因为田地有好坏,有的有休耕的必要,所以分配土地时不只一家百亩,坏地要多 分,以备休耕轮作。并不可能像孟子所说的一块井田只是九百亩,八家各占一百亩。尽管根据田地的好坏不同,分田有多有少,但还怕不公平,还要每三年重新分配 一次土地。这与恩格斯在《马尔克》一文中所说的古代日耳曼人每隔一定时间重新分配一次土地的精神是相同的。⑾
  4、圭田与余夫
  孟子说:
  “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
   根据东汉学者赵岐和唐朝学者孔颖达的说法,圭田分给官员供祭祀用,祭祀的费用从这里出。实际上是一种俸田,相当于工资或生活补贴。每个官员分五十亩。 “余夫”是官员家中其他人口,每人再分二十五亩。而按照《周礼。地官。遂人》的说法,一般农户的“余夫”也是要 受田的:
  “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里。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余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亩,莱百亩,余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二百亩,余夫亦如之。”
   廛,音缠,一处房屋。莱(音来),休耕地。这是说:把土地分成上、中、下三等。每个农户分配一处房屋,按照田地的好坏搭配休耕地。一夫(一个劳动力)分 田的基数都是一百亩,上地搭配休耕地五十亩,中地一百亩,下地二百亩。每家的其他劳动力(余夫)也按这个标准分地,而住房则是每户一处(一廛)。
  这和孟子所说的“八家共井”的整齐划一的土地规划相比,就更为复杂了。
喜欢屠小七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屠小七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