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43
送交者: 屠小七[布衣] 于 2012-09-03 7:38 已读 38 次  

屠小七的个人频道

回答: 连载:二十四史沉思录1 由 屠小七 于 2012-08-21 11:50

《左传》管见
  
  《左传》一书,问题复杂。如果把研究《左传》的各种著作、文章搜罗到一起,那数量将非常可观,说是文山书海,并不为过。
  在关《左传》的各种记载和研究著作中,不乏真知灼见,但误区也不少。经过一番“去伪存真”的考虑,参照前人意见,并结合我个人的心得,我的初步结论如下:
   1、《左传》的内容,是“瞽史”传下来的。夏商的情况我们还不清楚,起码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天子和诸侯的朝廷里,有一种讲史的盲人,称为“瞽史”,地位 介于史官和艺人之间。周厉王时期,天子暴虐,与民争利。老百姓在下面骂起来了,厉王就利用卫巫(卫国的巫师)来监视百姓,要封住老百姓的嘴。邵公进谏说: 不能堵老百姓的嘴,而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其中就包括“瞽史教诲”。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就属于“瞽史”一类的人物,他传下了哙炙人口的长篇史诗《奥德 赛》和《伊利亚特》。“瞽史”的历史知识是口耳相传的。因为盲人的眼睛看不见东西,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少,善于背诵,所以成为历史知识的传承和演唱者。
   西周,春秋时期历史知识的记载和传承有两个体系,一个是太史体系,掌握朝廷的文书档案,编写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就是由鲁国的太史体系编写的,它的 特点是凝炼、简单、干瘪、流水账式的,只是一种纲要性的记录,比现代历史书后面所附的“大事记”还简单,如果没有人讲解,读者是不知道每一条历史事件的细 节的。
  另一个是“瞽史”体系,“瞽史”的说唱则是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对话、像现代的评书或大鼓一样,是艺术化形象化的,所以韩愈在《进学解》中说:
  “《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浮夸”就是今天所说的形象化、艺术化。
  那时候没有盲文,“瞽史”是不能写作的。有人把“瞽史”演唱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为相对固定的台本了。《国语。晋语四》所提到的《瞽史记》,就是这种东西。
   2、《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左丘失明”表明左丘明是一位盲人,也就是“瞽史”。有人把他演唱的历史故事记录下来,就是《瞽史 记》。《瞽史记》成书于春秋时期。而到了战国时期,有人把《瞽史记》进行了改编,起码是用这些资料编成了两部书,偏重于记事的,就是《左传》,偏重于记言 的就是《国语》。两书非一人所编,所以风格有所不同,甚至观点也有一些差异。但因为二书都是源于《瞽史记》,而《瞽史记》是根据左丘明的演唱内容编成的, 所以二书都说是左丘明所作,其中的一部还名为《左氏春秋》。司马迁既说《国语》为左丘明着,又说左丘明作《左氏春秋》,二者并不矛盾。
  3、左丘明其人大约与孔子同时,年辈长于孔子。他有丰富的历史知识,道德品质又高尚,所以孔子很尊重他,把他看作道德的楷模。
   4、《左传》和《国语》成书很晚,《左传》更晚。根据上面所说的预言来看,《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后期甚至秦朝,那时左丘明已经死去200多年了。但也 有人主张《左传》成书更早些,杨伯竣认为成书于公元前403年到389年之间,在战国初年。总之《左传》成书于战国时期而非春秋时期,是可以肯定的。
  5、《左传》自成一书,不是《春秋》的传。《汉书。刘歆传》说:
  “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这是说:刘歆开始用《左传》的内容来解释《春秋》,把《春秋》和《左传》的内容互相印证。从此《左传》既和《春秋》相结合,它的篇章字句和观点也搞明白 了。看来《左传》虽然不是刘歆所伪造,但把《左传》与《春秋》相结合,对《春秋》的观点进行铨释,却是刘歆干的。《左氏春秋》改名为《春秋左传》也是始于 刘歆。但在刘歆那个时代,《春秋》和《左传》二书还是各自单行,是两部书;到了晋朝初年,杜预(222——284)为《左传》作注,写成《春秋左氏传集 解》一书,才开始把经传合在一起,成为一部书。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这种前经后传的本子。
  6、今文经学家把刘歆骂得狗血喷头,说刘歆是经学罪 人,其实刘歆是中国文化史上大大的功臣。如果不是刘歆从秘府(国家图书档案馆)中把《左传》抢救出来,使它重见天日,《左传》早在今文经学家的封锁打压下 失传了。对于我们来说,丰富多彩的春秋历史,将所知有限,接近空白。因而在两千年之下,我们要向刘歆表示敬意。另外,杜预把《春秋》和《左传》合在一起, 功劳也不小。如果不这么作,那毫无可读性的《春秋》一书,谁还去读它?恐怕也早就失传了。对此我们也向杜预表示敬意!
《左传》在史学史上的地位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的编纂方法比《春秋》有所改进,记事范围有所扩展。《春 秋》只标事纲,不记具体情节,被称作流水账式的大事记,具有明显的原始性;《左传》则不然,它的叙事有系统、有情节,原原本本地详记事件的经过,对人物的 形象,思想都有深刻的刻画;对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都尽可能地详其原委。语言简洁精炼,记事生动感人,尤其善于描写人物和战争。
  《左传》取材广泛,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记载了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还保存了不少春秋以前的古史和传说;也保存了不少载书(盟约)、私人信件、民间歌谣等。
  它抛弃以往《春秋》一类编年体史书“一字褒贬”、“微言大义”的评论方式,创造了表达作者观点立场的多种方法,如“君子曰”、“君子谓”“君子是以知”、“君子以为”、“礼也”、“非礼也”等等,丰富了史评的形式和内容。
   我国古代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典制体、会要体等等,其中编年、纪传是两种最基本的体裁。后来的史学家刘知几、章学诚等都把《左传》看成 是编年体史书的鼻祖。因为《春秋》虽是编年体,但文字过于简单,只能算是编年体史书的雏型,《左传》才算是成熟的编年体史书。刘知几说:
  “丘明传《春秋》,子长着《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矣。后来继作,相与因循,假有更长,变其名目,区域有限,孰能逾此!”(《史通。二体》)
  (左丘明为《春秋》作传,司马迁著作《史记》,写历史书的体裁,至此算是完备了。后来继续写史书的人,互相之间不过是因袭编年和纪传两种体裁,既或有一些改变,范围也有限,谁能超越它!)
   从基本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来看,《左传》和《春秋》是基本一致的,它们的最高准则都是“礼”,也就是维护贵族宗法社会的身份等级制度及其各种规范。但在 春秋时代的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天人关系、礼治和法治、王道与霸道、变革与守旧等等重要问题上,《左传》体现了新旧思潮的碰撞,作者在维护旧思潮的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容纳了新思潮,有着折衷主义的思想倾向。这是古代历史观念的一种进步,是时代的进步对历史观念的折射。
  
  (肆)司马迁与春秋史
  
  《史记》中的春秋史篇章
  
  《史记》中的春秋史,主要在以下的篇章中:
  1、《周本纪》 2、《秦本纪》
  3、《三代世表》 4、《十二诸侯年表》
  5、《吴太伯世家》 6、《鲁周公世家》
  7、《燕召公世家》 8、《管蔡世家》
  9、《陈杞世家》 10、《卫康叔世家》
  11、《宋微子世家》 12、《晋世家》
  13《楚世家》 14、《越王勾践世家》
  15、《郑世家》 16、《赵世家》
  17、《魏世家》 18、《韩世家》
  19、《田敬仲完世家》 20、《孔子世家》
  21、《管晏列传》 22、《老子韩非列传》
  23、《司马穰苴列传》 24、《孙子吴起列传》
  25、《伍子胥列传》 26、《仲尼弟子列传》
  27、《刺客列传》 28、〈循吏列传〉
  
   除了这28篇之外,其它篇也有叙述春秋史事的零星资料。这28篇也不全是春秋史,各本纪和世家常常是上溯到商朝、西周,下面还写到战国甚至秦朝,写的是 一个诸侯世家的全部兴亡史。而有些列传,也有和战国甚至秦汉人合传的,如《老子韩非列传》、《孙子吴起列传》、《刺客列传》、《循吏列传》等。这也体现了 《史记》记事跨度大的特点。
  
  史料溯源
  
  现在看来,司马迁写春秋史,史料主要来源于《春秋》、《左传》、 《国语》。尽管那个时候的《左传》、《国语》,也许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本子不一样,二书的书名也有疑问,但看他写春秋史的内容,大部分在今本《左传》、 《国语》中可以找到它的源头。除此之外,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先秦古书,司马迁也有所采录,如《论语》、《墨子》、《孟子》、《荀子》、《吕氏春秋》等等。但 也有一部分内容,我们还找不到出处,不知其源头何在。从司马迁到现在,大约经过了1900年左右。在这个期间,图书档案损失惨重,有些司马迁当时能看到 的,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总的来说,司马迁所依据的那些资料,我们大部分还能看到。另外,我们今天通过考古发掘所见到的一些资料,如《竹书纪年》、 《汲冡琐语》、《春秋事语》等,似乎司马迁也没有看到。这又是我们当代学者和史学爱好者的不幸中之幸了。
  司马迁的《史记》,上起传说中的黄 帝,下迄汉武帝时期,写了约3000年的历史,包括时间之长,是前无古人的;而春秋时代不过200多年,不可能写得像断代史那样详尽;比起《左传》来, 《史记》中的春秋史,就显得很简略。我们读《史记》中的春秋史,如果想进一步丰富关于春秋的历史知识,那就应该结合《左传》、《国语》来读,就会对丰富多 彩,波澜壮阔的春秋史有更深刻、更全面、更形象的了解。而且《左传》、《国语》是《史记》春秋史部分的史料的主要源头,与《史记》对照阅读,可以起到溯本 追源的作用。
  
  本章主要参考篇目
  1、《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孔子世家》、《太史公自序》
  2、《汉书。刘歆传》、《司马迁传》
  3、《孟子。滕文公下》
  4、《十三经概论》,蒋伯潜着
  ------------------------------
  ①《隋书。李德林传》、《史通。六家篇》引。
  ②此事《史记》记载有疏漏,见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37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
  ③此文载《古史辩》七上,405——42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 www.6park.com

喜欢屠小七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屠小七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