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11
送交者: 屠小七[布衣] 于 2012-08-23 7:54 已读 92 次  

屠小七的个人频道

回答: 连载:二十四史沉思录1 由 屠小七 于 2012-08-21 11:50

神权与王权的消长
  
  往下读《史记。殷本纪》,我们发现:在成汤之后,其它各朝也常有类似伊尹这样的人物,居于 朝廷的显赫位置,左右着朝政。沃丁时,伊尹死,“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就是说,咎单以伊尹之事训教沃丁,写了一篇训辞,叫做《沃丁》。很显然, 这和伊尹一样,又是一个训教商王的人。
  太戊时,立伊尹的儿子伊陟(音治)为相,其实也是伊尹那样的大巫师。这时商朝的国力衰落,诸侯不来朝 贡,偏偏又有桑树和楮(音储)树合生于朝堂中,一个晚上就长到一搂粗。对于这种怪异现象,太戊害怕了,忙向伊陟请教。伊陟说:“臣听说妖异之物胜不过德 行。难道是在政治上有缺陷吗?请修养德行。”太戊听了伊陟的话,施行德政,两棵树果然枯死了。伊陟又告诫巫咸,要辅佐商王治理好国家。巫咸治理国家有成 绩,伊陟命他起草了《咸艾(音义)》、《太戊》两篇训辞,记载了巫咸治理朝政的功绩,称颂了太戊的德政。看来这位巫咸,也是一位巫师,是伊陟的副手。
   有一次,太戊在太庙中向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赞颂了伊陟的功勋,说不能把伊陟当作臣子看待,应该和国王平起平坐。伊陟推让不受,作了一篇训辞,叫做《原 命》。看来这时伊陟的地位比他父亲伊尹低了一格,太戊想要伊陟恢复到伊尹那样与国王平起平坐的地位,被伊陟拒绝了。这其实不是因为伊陟谦虚,而是时势有所 不同了。
  在这以后,祖乙时的巫贤(巫咸的儿子)、武丁时的祖已,也都是这样的大巫师。但我们也从《史记》的记载中隐隐地看到,巫师的地位逐渐下降,王权逐渐提高了。到商朝的倒数第四王,纣王的曾祖父武乙时,发生了“射天”事件,成为神权与王权斗争中的一个拐点。
   事情是这样的:武乙做了一个偶人,称之为“天神”。武乙与“天神”下棋,让旁人替这“天神”走棋。“天神”输了,便侮辱他。制作了一个皮口袋,里面盛着 血,挂起来用箭来射,叫作“射天”,直射得“天神”鲜血直流。后来武乙在黄河,渭河之间打猎,遇到一个雨天,被暴雷击死。
  这件事向来不得其 解,一般认为是武乙无道,遭受天谴。但我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这分明是武乙不满神权统治,终结巫师特权的一个信号。你不是代表天、站在天的立场挟制我吗? 其实天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连下棋都不能赢,我连“天神”都敢射,还怕你这巫师不成?武乙的政绩如何,史无明文,我们不得而知,但仅仅从这点来看,他不愧 是上古的一位无神论者。至于被雷击死云云,或者是并无其事,或者是一种偶合,不过是一些迷信的人诅咒他,说他遭到了报应而已。
  大约从武乙开始,神权政治算是退下了商朝的政治舞台。但这时商朝已经是风雨飘摇,难以振兴了。
  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神是不存在的,当然也谈不到行使权力。所谓“神权”,不过是一部分人假借神的名义行使的一种政治权力而已。归根结底,仍然是一种世俗的权力。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神权”政治只是一种迷信,实际上它作为另一种政治力量,对专制王权起到了制约、监督和缓冲的作用。从夏商周直到清朝,中国的专制政 治延续了四千多年。而那种绝对化的,没有监督和制约的专制权力,就是野蛮和腐败的代名词,是要不得的,也是难以长期维持下去的。因而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 就创造了许多对专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的机制,包括道德、宗教、礼制、法制、神权、相权、观星家的警告、史官的提醒、言官的讽谏、臣僚的上疏,民间的舆论 (包括民谣、童谣)等等,都在这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其中对君主震撼力最强的是“神权”,因为被认为是天的意志、神的声音,古代君主迷信,他不敢不考虑。 如果最暴虐的君主,连这个也不在乎,肆意枉为,那就会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本章主要参考篇目
  1、《史记。夏本纪》
  2、《史记。殷本纪》
  3、《孟子》、《公孙丑》、《万章》、《尽心》
  ①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新版,2008,中国华侨出版社
九、千秋功过说纣王
  
  纣恶知多少?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帝辛,他的名子又叫受,也写作纣。受和纣两个字古 音相同,古代可以通用。这种同音字通用的情况,叫做假借。这在今天,算是错别字的别字,俗称写白字;而在古代却是允许的。也有人认为纣是谥号,是死后加给 他的一个恶谥。《史记集解》说:“谥法曰:‘残义损善曰纣。’”
  纣王的荒淫残暴,在各种古书上有充分的记载,可谓洋洋大观,淋漓尽致,据顾颉 刚统计:纣恶共有70条(其中有重复)。我们根据《史记。殷本纪》、《周本纪》以及其它古书(主要是《吕氏春秋》、《淮南子》、《列 女传》、《韩非子》、《帝王世纪》、《论衡》等),择其最重要的,展示如下:
  1、酗酒享乐。
  纣王沉湎于酒,酒糟堆成了山丘,称为 糟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人称“酒池肉林”。纣王与宠妃妲已、宫人以及贵戚大臣们为长夜之饮,牛饮者三千人。(像牛一样把头伸进酒池喝酒的有三千人)。 命乐师师涓(一作师延)制作北里之舞、靡靡之乐,都是淫荡的舞蹈和音乐,大家一边喝酒吃肉,一面听音乐,看舞蹈。还有一种说法是“车行酒,骑行炙”,就是 侍者坐着车斟酒,骑着马送烤肉,表示宴会规模之大。在宴会上,男女们都裸着身子互相追逐打闹。大家喝得忘了日子,也不知黑天白天,以一百二十天为一昼夜。
  2、大兴土木。
   在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修建离宫别馆,不断地扩充苑台(皇家园林台榭),扑捉许多野兽和飞鸟充斥其中。建造倾宫、璇宫、琼室、瑶台,长者二三里,高者 千丈。大的宫殿上百,小的宫殿七十二座,多选美女居于倾宫,穿绫纨(高贵的丝织品)者三百人。有一个阿谀之臣叫左强,在他的建议下,在宫中用象牙修了一个 过道,称为象廊。当时纣王经常住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大约是把国都迁到了这里,也有人认为这里是离宫别馆。这里有一个鹿台,长三里,高千丈,插入云端。
  3、宠爱女色。
   纣王最宠爱的妃子叫妲已。她是有苏氏的美女,纣王进攻有苏氏,有苏氏献出妲已求和。纣对妲已非常宠爱,言无不从。每天和妲已饮酒作乐,荒废了朝政,甚至 把朝政交给妲已来掌管,“妲已为政,赏罚无方”(《吕氏春秋。先识》)。“妲已之所誉贵之,妲已之所憎诛之”(《列女传》)。就是 说:妲已说提拔谁,纣王就提拔谁;妲已说杀谁,纣王就杀谁。
  4、生活奢侈。
  纣王有玉床,象牙箸,作“奇技淫巧之物,以取悦妇人。”
5、用酷刑残害忠良和百姓。
  有一种炮格之刑(又称炮烙之刑),就是把涂了油的铜柱子放在烧得很旺的炭火上,让受刑人光着脚在上面行走,妲已看他掉在炭火里烧死,以为笑乐。
   九侯(又写作鬼侯)有个女儿,长得非常漂亮。大臣梅伯为了讨好纣王,就把这个信息透露给纣王。纣王就让九侯把女儿献出来。妲已怕自己因此失宠,哭哭啼啼 地对纣王说:“君王真是老胡涂了吗?怎么这样没有眼光?这个女人长得多丑啊,君王却认为她很美。”纣王听了妲已的话,便对这个美女失去了兴趣。妲已又怕以 后还有人进献美女讨好,又对纣王说:“梅伯和九侯实在是大逆不道,竟想用这个丑女来迷惑君王。君王如果不杀了他们,怎么能警戒那些后来者?”纣王听了妲已 的话,便杀了梅伯剁成肉酱,这叫“醢(音海)刑”;杀了九侯制成肉干,这叫“脯刑”。鄂侯进谏,直指纣王的罪过,纣王大怒,也把鄂侯处以脯刑。纣王还常常 把这些肉酱和肉干赐给大臣和诸侯吃。
  当时周文王被封为西伯,就是西方诸侯之长。他听到了九侯等人的悲惨下场以后,发出了哀叹之声。不料纣王手下的谗臣崇侯虎知道了,向纣王做了报告。纣王便下令把文王抓了起来,囚禁在羑(音有)里(在今河南汤阳县)。
  文王的长子伯邑考在商朝做人质,为纣王赶车。纣王把伯邑考放在大锅里煮死,这叫烹刑。然后用伯邑考的肉做成肉羹,赐给文王吃。文王不知究竟,把肉羹吃了。纣王得意洋洋地对人说:“谁说西伯是圣人?圣人是不能吃儿子的肉的。他吃了儿子的肉,还不知道呢!”
  文王被囚禁了一百天,一说囚禁了七年。文王的臣子闳夭用美女,好马和珍奇之物贿赂了纣王,纣王才把文王释放了。传说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期间,把伏羲画的八卦,重合为六十四卦,形成了《周易》。
   商朝的皇族中,有三个贤人:微子、比干和箕子。微子是纣王的同父异母兄,几次向纣王进谏,纣王不听,便离开了朝廷,隐居起来。比干和箕子都是纣王的叔 父。比干冒死进谏说:“不修先王的典章法令,而听信妇人的话,灾祸就要临头了。”纣王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那就挖出来看看吧!“还有的记载, 说这话是妲已说的。于是比干便被挖心而死。箕子见势头不妙,便装起疯来,纣王便罚他做了奴隶。
  纣王又命人准备了一个大熨斗,里面装满了炭火,让受刑的人把它举起来。人一拿起熨斗,手就被烧焦了。
  还有一种刑:立一个高高的柱子,上面安装桔槔(俗称吊杆,利用杠杆原理提水或起重)。把受刑的诸侯捆绑在上面,上下摆动。不用说血压高或有心脏病的人受不了,健壮的人也受不了。
  还有一个翼侯,被处以炙刑,大概像烤肉似的,把人活活烤死。
  6、草菅人命。
   一天早上,纣在高台上,看到有一个老人想要渡过淇水,却沉吟良久,不敢下水,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他问左右:“这是怎么回事?”左右说:“人老了,骨髓 少了,没有火力了,这个老人怕水冷,所以不敢下。”于是纣王马上命人把那个老人抓来,又抓来一个壮汉,把两个人的腿都锯开,比较骨髓的多少。
  纣王和妲已又在高台上看见一个孕妇走过,于是和妲已打赌,猜一猜她腹中的婴儿是男是女。于是便命人把那个妇女抓过来,剖腹验胎。还有一种说法,说被剖腹的是比干的妻子。
  纣王命庖人(厨师)烧熊掌,因为烧得不太熟,便杀了庖人。
  纣王还杀人喂虎。
  7、行猎扰民。
   六月,纣王率领大队人马在城西打猎,还征发许多老百姓帮助追赶禽兽。当时正是禾苗生长茂盛的时期,大规模的行猎践踏了许多农田。有的百姓向纣王进谏,说 是一日践踏的禾苗,就会使百姓百日断粮。又说:“天子失道,后必无福。”纣王闻言大怒,命人把这个敢于直言的老百姓杀了。
  8、搜刮无度。
  羊毛出在羊身上,纣王的奢侈腐化,当然要老百姓买单了。百姓的赋税负担非常重,大量的金钱流入鹿台的库房;大量的粮食进入钜桥(今河北曲周县东北)的粮仓。正如《史记。殷本纪》所说:“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
子贡和荀子如是说
  
  对于纣恶的这些传说,有人并不完全相信。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子贡就说过: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
  (纣王的坏,并没有传说的那么严重。所以君子不愿意居于下流的地位,那样一来,天下的坏事便都会归结到他的身上了。)
   这就是“众善归一”和“众恶归一”的现象。人们谈起明君,必言尧舜;谈起昏君,必言桀纣;谈起美女,必言西施、貂蝉;谈起智者,必言诸葛亮、阿凡提、聪 明的一休;谈起军阀的昏庸,必言张宗昌、吴大舌头,等等。有许多事,本来和他们毫无关系,在流传中也都会归在他们身上。
  子贡以后,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荀子,也说过这样的话:
  “古者桀纣,长目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后世言恶,则必稽焉。”(《荀子。非相篇》)
  (古代的桀纣,长得很帅,是天下的英雄。体魄强壮,出手有力,可以抵得一百人。但是身死国亡,成为天下的大罪人。后世谈到坏事,必然要归结到他们身上。)
   我们阅读古书,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夏桀和殷纣的恶行,颇有相似之处。如酒池、肉林、糟丘、牛饮者三千人,宠信女人,作瑶台琼室、奏靡靡之乐等等,基本 都是相同的。罗泌《路史》说:“大抵书传所记桀纣之事,多出模仿。……纣为如是,而谓桀亦如是,岂其俱然哉?”罗说甚是。这是因为:桀纣的传说,大多数是 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夸张附会而形成的,桀、纣都只是一个符号,人们是把想像中的暴君可能发生的罪行,都集中到桀、纣的身上了。
喜欢屠小七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屠小七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