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历史、认同与信
送交者: JollyRoger[★★★★周而不比★★★★] 于 2010-11-13 10:26 已读 26 次  

JollyRoger的个人频道

回答: [英] 王斯福 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  由 JollyRoger 于 2010-11-13 10:23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总会有机会参加各类仪式性的与传统上的庆典。人们在举办这些仪式的过程中找寻到的历史感是什么?在他们自己一生中,这些集体场景又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www.6park.com

  有些仪式大可以不去理会,但其他的仪式则多是一种社会义务,其中有些人们还会全身心地投入。每一次做仪式,都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依赖感,这属于个人的事情,但仪式的情境及其参照物也在建立一种历史认同的社会周期。在中国的任何地方,人们都能够经验到不同系统的仪式情境,这些情境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其中,每一个系统所展示出来的又是一种不同的历史感。 www.6park.com

  从历史包容范围的极至而言,一个人可以被确认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民族主义者,一个社会主义者,一个基督徒,一个回教徒,一个佛教徒,一个道教徒,一个儒家,或这些人中的某些人。每一种中国人的属性都可以由仪式场景和庆典来表现,比如建立了共和国、成为了革命领袖、预言家以及奠基人等等。并且每一种又都直接与完善的文本传统联系在一起,比如国父孙中山所写的《三民主义》,被称为“毛泽东思想”的那些著作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它们确立了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意识形态;还有启示性的著作(如《古兰经》或《圣经》);佛教各个教派的语录;道教仪规中的祭拜仪式;儒家经典及其原则以及对上述这些深怀崇敬而写下的注解。对这些东西能给出最恰当名称的便是“经典”这一词汇。对有关中国特性的讨论,无一例外都是相对于它们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无神论的经典传统及其在中国的翻版、各种的基督教教义、各种的伊斯兰教教义、佛教、道教以及儒家的教育,通常都是描述中国历史及其制度所要引述的材料,由此而将其包容进一个更为宏大的历史中去。 www.6park.com

  经典及其所涉及的背景,往往都是学者考证和质疑要涉及的内容。这些内容依赖的是书写和文字。 www.6park.com

  除了上述对经典的这种认同之外,中国人也知道,并且有责任和家人一起参加纪念直系祖先诞辰与祭日的仪式,或者通过春节以及小的节日,大家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共祝家庭团圆。这些形式含有另外一种历史感、另外一种节律以及时间分割,这是一种家的脉络与世系的历史。它们可以和某些经典叙事及其仪式情境相契合。但是它们并不依赖于书写,而是依赖于仪式以及用以标明其情境的物品。 www.6park.com

  再者,每个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情境、突变以及为此而设置的专门仪式性补救措施。定期的节庆或集会、戏剧表演以及其他类型的表演和故事,都是在纪念这些情境。其中包括全国范围内定期举行的地方性年度节庆的变化,如春节,或七月份的鬼节。但是也包括那些并非在哪里都会庆祝的节日,比如,崇拜某个特定的神以及当地少数信徒所庆祝的节日。一种崇拜创立的时刻,往往就是其在突发事件或者一个超乎寻常的个人身上的表现,并与其他起源有着渊源上的联系。不论是年度性的还是每隔五年一次的重复,无论怎么说这都属于一种对起源的重复,就如对一位祖先或是一种历史的起源的纪念一样。这些情境并没有什么可资信赖的书写下来的权威。而在家庭仪式之上,这种仪式性的重复本身,往往是一种对起源及其创新的铭刻。不过,有关他们为之举办庆典的故事,大多是戏剧以及故事讲述者的民间叙述的一部分。 www.6park.com

 在这种节律中,一种地方性的历史与认同,即与毗邻地方之间的差异便会表现出来。从一点到另一点的生命时间的过渡中,除了由其他的框架所激发出来的认同之外,一个个体可以和许多这类地方性的以及历史的认同联系在一起。 www.6park.com

  我所谓的历史认同,是指这样三种情境中的一种,即经典的、家庭的以及地方的,它们区分出了一种时间维度,还有一种包容与排斥的维度。时间维度是指重复与(再)组织的节律。它是与年度、时代这样的周期性记忆类似的一种属性。每一次重复都使记忆以及一种有关起源叙事的年度标记得以恢复。另外在这里,重复的意义就在于,被一种新的周期性的时刻及其记忆重新证实或验证,这是指欢乐和痛苦的日子以及插入其中的某个时段。除了这种时间节律之外,在仪式情境的广度和范围上,还有其名称以及所庆祝的是什么上,都存在有包容与排斥这一维度,由于这一点,才能够使个体对此一情境予以认同。比如,对于民国的建立而言,它就是指在10月10日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这包含了民国的所有公民,而不管他们是否愿意认同这一节日。这一天,过往的宾客,新来的移民,还有敌对者,是被排除在外的。庆祝本身便是对其主权地域及其根基的记忆恢复,这种记忆会留存于人民的头脑中,同时为政府的表征所接纳(或拒绝)。再举另一个例子,作为一种农历年度的恢复,春节是在庆祝中国人的传统,其范围包括出生在或婚嫁到中国人家庭中的那些人。而这个节日所排斥的是外来的客人以及满足于外在表演的那些非中国人,如在香港、伦敦或旧金山等那些相对边缘地方的华人,表演在于标定此一时刻的到来。 www.6park.com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其容纳最广的认同中,有以地域和政治来区分的、有以家庭和民族来区分的,这些都是有限制的包容。这包括宗族中以及清明节扫墓这类祭祖庆典中对姓氏和祖先的认同,还有在春节年关之时,自己在家里的祭祀。也包括地方性的、地域性的崇拜中那些诸神庆典。这些便是本书所关注的主题,现在我就来谈这些问题。 www.6park.com

  历史的意义 www.6park.com

  在中国人的地方节庆中,所敬拜以及所刻画的都是实际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笼统地称他们为英雄人物。理论上,从历史文献中是能够找出有关这些人物的真实记录的。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做到。 www.6park.com

  我们也可以称他们为圣人。但是,这些圣人中也包括殉道者,他们一般都是为了某种忠诚信念而献身的历史人物。对他们的怀念,便是对那一忠诚的强调,同时也是对一种特定传记的说法以及那种忠诚的特殊性的强调。在基督教圣灵崇拜中,圣餐以及他们自己本身作为神圣的圣物都占据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而在中国人的崇拜中,这显然是缺少的。在中国人的男女英雄的美德方面,并不伴随有一种对终极真理的信仰,也不具有对他们身体是一种圣物的信仰。他们往往是殉道者,但却是为了一种忠诚而不是为了一种信仰,这是对朋友的忠诚、对行为原则的忠诚、对皇帝或朝廷的忠诚、对家族及其荣誉的忠诚。 www.6park.com

  除了这些重要的固有含义之外,“圣”这个字也用来指“英雄和巾帼英雄”。这是因为,就像圣者一样,中国人信奉的是当下的灵验。这并不是一种信仰的灵验或者是向救世主做祈祷的灵验,而是由持有控制邪恶与失常状态权力的神及其属下所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中的裁决。理论上讲,能够从历史上找到这些神的原型。对此,我会循序渐进地加以厘清。另外还要介绍民间崇拜中拟人化的宇宙观。不过,我这里实际关心的是赋予民间崇拜以特征的拟人化本身的问题。 www.6park.com

 在基督教的欧洲,类似的对圣者的崇拜也是极为丰富的。让我们来引证一些结论,并像称谓“中国地方神崇拜”一样来称谓它们。 www.6park.com

  “一旦基督教建立起来之后,每个地方便开始有了恩佑他们的圣者。他们开始履行地方神或起监护作用的神灵的职责,在世界的各个地方,这些地方神或神灵都能够看到。”保护便是通过年度性的圣者节庆来表述和重新表述……庆典通常包括官方与非官方的专门仪式,以此来荣耀圣者。这是一个要在村落地域内有意义的地点之间行进的队列,并常常以此来标定村落的边界,而在这个游行队列中,都要带上圣物[在中国是神像和香]。同时安排有全体居民都要参加的宴席,接下来便是尽情地娱乐。通过在神龛前的许愿和发誓而从圣者自身的力量那里寻求病愈、驱魔以及运气的转变。“另外,附带地会对人们所求恩惠的未能加以落实的圣者施以惩罚,显示了许愿的‘魔力’以及其不成熟的特征,并有讨价还价和相互交易之类要素的存在。”人们还相信,圣者既能治愈疾病,也能引发疾病,因而,人们要怀着恐惧的期望以及感激之情来还愿。 www.6park.com

  除了因为有他们自身的力量而受人敬佩之外,圣者常常被看做是在一丝不苟的神圣法官面前陈述理由的辩护者、调解者、中间人、天庭的搞阴谋诡计者或幕后操纵者,这些全部都是隐喻。而有意义的也正在于,圣者是按等级排列的。在礼拜仪式和正式的图解中,圣母玛利亚是主要的调解者,其他圣者的请求都要通过她而获致解决。(Wilson 1983:22—29)在中国,有慈悲为怀的观世音以及其他担负调解的神,但并不存在一个首席的调解人。因为中国民间宗教的诸神都有有历史可查的传记,所以对他们的崇拜可能仅仅是纪念性的,即选取任何对庆祝者而言有历史意义的传记来加以庆祝。确实,正由于坚持认为他们的神都只是历史上的人物,因而,帝国与民国政权中的国家官员,都对民间崇拜持怀疑的态度。但这反倒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眼下的灵验上去,凭借这种灵验,民间崇拜的神得到了人们的信赖。正如威尔逊论及对圣者的崇拜时所说的,他们被看成是属于“人民”而反对僧侣[在中国就是持有正统经典的官员与文人]的“民间”宗教的一种重要组合,或者是属于地方而排斥外面的世界及其控制力。并且,正如我们的证据所暗示的那种偏好一样,在欧洲中世纪[中国是后唐]之后,由于面对要使特定区域以及特定人口边缘化的变迁倾向,这一特征似乎就变得越来越明显了。(Wilson 1983:40)假定我们把崇拜看成一种历史化,这便与官方所说的档案馆里的档案有所不同。在此假定之下,民间崇拜就成为政治关系的一部分而变得可以理解。这样一种命题,引出了政治关系的形式与民间仪式的运作之间存在差异的事实。这恰如马丁(Emily Martin Ahern)所指出的,后者似乎成了前者的类比与复述(Ahern 1981a)。但是,也正如她所言,它们之间的区别,即便不是对立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www.6park.com

  崇拜指一种历史意义的过程及其效力。正史、野史以及神话,民间诸神的节庆、戏剧以及仪式,这些都公开地被解释成历史意义及其庆典的实际操演。 www.6park.com

  制造某种不再现的过去,那就是赋予过去以历史意义。但这完全是一种模棱两可的运作。当为了意义而强调意义的时候,意义便成为当前某种有价值的东西了。然而,当历史的意义受到强调时,它就又被划分到另一时间上去了。列文森(Levenson 1965:87)在他的经典解说中,将绝对的历史与相对的即他所谓的现代的历史,对立起来。但这两者实际都是对历史意义运作的操纵。相对主义者的历史是以运动的语言来撰述,而不是以固定化的语言来撰述的。 www.6park.com

 “现代的儒家是把儒家思想单单与中国历史联系在一起,而现代反儒家的人,又把它单单与早期的历史联系在一起”(Levenson 1965:95)。然而,托付给一种不是现在的过去,那仍然是将其放在一种既是过去又是现在的运动中,尽管这并非是一种固定化。这就告诉我们,“特定的人民在一个主流进程的某个特定时段是如何制造历史的”(Levenson 1965:100)。在与儒家拉上关系之后,主流进程(master?process)就是一种人民的历史。现代的历史化,也许指明的是一种全部包容进来的主流进程,一种进化的动力或者生产与社会形成的法则。其在特点上,与前现代保持对立,它更多地不是依赖于是否要去唤醒这样一种超越性的主流进程。但一种主流进程其可能性的存在,确实能够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种连续的进程,在这样的进程中,凭借的是过去,但仍是以某种现代的形式来表现的。而且,这恰是赋予历史化以特征的那种连续性进程的前提假设。把现代的历史化与绝对主义者的历史化区分开来的东西,就是对历史研究对象的多元认同。这种托付,即刻就变成是一种对过去的划分,并选择有意义的事件安插到这一划分之上。在这种划分之上,又是指哪里?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是在它们之间的边缘上?还是在过去、未来以及未来的过去之间的边缘上呢?“人民”是连续不断的,人民的纪念物就是指其过去。 www.6park.com

  这里,重要的一点就是,所制造的是某种过去,由此而赋予其某种意义。意义的选择包含有一种确认,这是一个核心,权威的主张由此而被制造出来。现代的历史化,包括人民的时代,包括在一种人性史中的集体化的人类主体的时代。绝对的历史化,是确认一个中心以及一种具有等级以及朝贡边界的权威。 www.6park.com

  “当这个世界(从中国来看)是一个中国人的世界的时候,儒家的文明便是一种抽象的文明,而不是一种与其他的文明共处于一个世界之中的文明”(Levenson 1965:108)。由官员们和地方文人所撰写的帝国与地方的历史,其所包括的是传记、地理以及其他一些有关舆地沿革的事实分类。这在时间上可以将其描述成永远处于分裂状态之中,而在空间秩序以及和谐上则处于混乱的状态之中。编史的工作就是要把有序和无序的事件一一罗列起来,还有就是对一种地方性特征给予详细描述。这便是编年史的记载。除了罗列之外,也有对旧的舆地保护或破坏的评述。那种绝对宇宙的观念,包含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诸如过去是一个黄金时代的那种向后看的观点,或者是一种能够通过求解和超越而成为一种永恒知识的进步观,还有就是一种偶然取得并能够保持下去的理想国家的观念。 www.6park.com

  正如列文森所指出的,帝国认可的历史,便是绝对主义的历史。“绝对主义就是只顾眼前的狭隘主义,就是把一个人自己的时间与永恒相混淆”。官方的以及其他儒家的历史学家,都是那种永久性的“自我证据的后裔”。他们并非赋予历史以一种传统。相反,他们赞同它,以抵御侵犯或忽视。过去就是同一秩序的其他年份,即一系列君主以及他们的称号,每一位君主都是接续前一位君主,并又从“某一位”君主开始。它也确实会记述下来那种秩序的恢复,但那只是永恒秩序之外不言而喻的君位的禅让。但是,正史只对秩序的恢复与稳固给予评述。它是“固有的经典式条件学习,是从历史记载中对人们一般如何制造全部历史的那些规范进行神圣化的训练”。正规的记载,就是中国周朝后期(公元前400年—前200年)的那些东西,它们是独立的并成为一种思想上的渊源,其原则因此提升而成为其他原则的权威,百家争鸣的氛围也就因此而受挫(Levenson 1965:87—101)。 www.6park.com

 对一种“只顾眼前的狭隘主义”而言,什么又是“过去”呢?历史学家就成了他所记载的东西的继承人。过去作为其超越性存在的祖先而划定出现在。过去是一位祖先,而历史就是他的谱系。 www.6park.com

  过去与现在区分开来,过去被当做一种教条而倍受尊敬,目的是要借助仪式或者其他的观察和知识,重新认识到过去的那些失败,并加以改进。撰写历史,便成了对过去以及对失败的评述。通过衡量过去来纠正现在,并且更直接的是,过去的失败能够在现在得到改进,这是通过纪念不该忘记的事情、通过重新制造过去来实现的。 www.6park.com

  这是官方历史,或者说渴望成为官方历史的历史。过去是良好行为的样板。过去是对圣贤的记载及其追随者行迹的典范式记述。偏离道路的人,则成为了反面典型。这是正面人物经受反面统治的煎熬,最后得到昭雪的故事。历史意义在这里就是一种运作,通过这种运作,现在便从过去那里转借来一种权威,由此也保持了一种前后秩序的连续。过去得到划分,而这种过去的性质本身也得到认可。同一个“圣”字在英文中既可译成“sage”(圣贤)又可译成 “sacred”(神圣的),而在民间信仰中,它指的则是眼下的灵验。 www.6park.com

  一种与绝对主义者的历史同时存在的有争议的历史,其恢复和保持的能力往往是在掌管统治的朝廷以外的地方。恢复与保持是渴望官方认可的正史与野史的共同意义标准。否则,意见不同就变成无政府、反历史或者基督千年转世的臆说。 www.6park.com

  但是,一种全新的历史化可以造成秩序的颠倒以及一种明显的新秩序的到来,就如前仆后继的革命史一样。这会制造出许多“过去”,并区分成有着不同成员以及它们自身意义的不同的秩序。解读一种持不同意见的历史,这是可能的,这种历史深嵌在晚期中华帝国民间宗教的神话与仪式当中。它仅仅是一种意见不一致,还是官方永恒历史的竞争对手?它是完全另类的历史化形式吗? www.6park.com

  在下面,我们将会看到这一点。但是,如果我要把仪式当做一种历史来描述,那就必须首先记述其客体和情景的神圣性。 www.6park.com

喜欢JollyRo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JollyRoger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