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蕃薯救了中国人的命
送交者: 徐玉元[♂★较优秀的毛左★♂] 于 2011-04-21 5:16 已读 79 次  

徐玉元的个人频道

回答: 一粒种子改变中国   由 徐玉元 于 2011-04-21 4:5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在我的家乡,番薯的地位,绝不亚于前苏联的马铃薯。“土豆加牛肉”那句名言,如果演绎成乡土名言,那肯定是“番薯加猪肉”。番薯,成为民生的主要象征,收成多少,吃了多少,曾经都是衡量家庭贫富、年份兴衰的标准,都是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 www.6park.com

“要是没有番薯,你们是不可能全活下来的,”母亲至今还在感叹,“那时,没有多少大米,更没有什么牛奶、奶粉,你们一断奶,我就用嘴嚼烂番薯饭,有时直接呶进你们嘴里,像填鸭子一样塞饱;有时先呶在右手食指上,再像抹墙缝一样抹入你们嘴里,吧嗒,吧嗒,吸进去,吞下去,吧嗒,吧嗒,吞下去,吸进去。”母亲一边说,一边回放当年给孩子喂饭的精彩片段——瘦削的左手向上屈起,搂着幼小的孩子,托着盛满番薯饭的碗,用右手食指抠饭、喂饭,随手刮净孩子的嘴巴……动作依然娴熟,表情十分复杂。 www.6park.com

番薯,就是番薯,拯救了我们的生命,塑造了我们的身躯。番薯给我们以欢乐,给我们以磨难,我们永远忘不了番薯。 www.6park.com

   番薯,学名叫甘薯。它如草,如藤,细长,匍匐地面,任意攀爬,一岁一枯荣。果实类似花生,隐藏在土里,皮色有的发红,有的发白,有的发黄,有的发紫;生吃,像梨子,像苹果,清脆甘甜;熟食,有的蓬松,有的绵软。有的地方,也叫它红苕、甜薯、朱薯、玉枕薯、地瓜。我的老家,大部分人叫它番薯,少数人也像给它起绰号似的,直接按肤色叫唤,红的就叫红薯,白的就叫白薯,紫的就叫紫薯,黄的就叫黄薯。  www.6park.com

野生种起源于美洲的热带地区,由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抗病虫害强,栽培容易。哥伦布初见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将甘薯传至菲律宾。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由东莞人陈益从安南首先引入广东。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又从吕宋携带回中国,试种后,“甫及四月,启土开掘,子母钩连,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抚金学曾大力推广,并撰《海外新传七则》。《农政全书》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方式,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中医学认为甘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www.6park.com

番薯从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来福建,得到巡抚金学曾的赏识,“教民种之,赖以度荒”,逐渐传播开来,遍布长江以南、黄河流域,“遍地皆种,物多价廉,三餐当饭而食,小民赖之”,“足果其腹,灾不为荒”,“乡民活于薯者十有七八”,创造了“引种一根番薯藤,救活一半中国人”的奇迹。真是功勋卓著。这是说番薯,也说陈振龙,也说金学曾。朴实的民众最懂得感恩。最真实的历史往往隐藏在小巷深处,最感人的事迹往往复活于民众口碑。后来,福州民众为缅怀陈振龙的善举,将他封为“水部尚书”,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城隍神”,在乌山兴建了一座独特的亭子:先薯亭;直到今天,走进福州某一条街巷,或许还能看到祭祀他的寺庙,还能听到人们提起他的大名。为感念金学曾的功德,人们也给番薯增添了一个闪光的名字:金薯。

喜欢徐玉元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徐玉元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