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历史题材剧中几个萦绕多年的疑问,最近有了些答案,与各位印证下 
送交者: 夜鹰[★☆金紫光禄大夫☆★] 于 2011-06-03 15:37 已读 79 次  

夜鹰的个人频道


首先申明,我这人是不太能静得下心来正正经经的看历史书的。我获得历史知识的方式,基本都是边看历史剧和小说,边去搜索感兴趣的名词和人物,通过这样“边边角角”的方式得来的。所以我极讨厌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伪正剧”,因为他们常常使我误入歧途。。。 www.6park.com

从小至今,历史题材剧中有几个疑问,萦绕心头多年,最近通过搜索,对比,还有和网友的讨论,终于明白了一些,整理一下,与诸位印证一下。 www.6park.com


================================================ www.6park.com


第一个是“蝉纹”。 www.6park.com

经常在人物的首服,也就是冠帽、发冠上出现一个差不多的纹饰,就像下图这样,一直很疑惑这个东西的出处和含义。 www.6park.com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问了一些人,也没问出结果,最近对比了一些记载,才基本确定可能就是“蝉纹”这玩意儿。 www.6park.com

我们来看看“蝉纹”的定义
“蝉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器上。《说文》:“蝉,以旁鸣者。”蝉又名蜩,《诗•大雅•荡》:“如蜩如螗”,毛享传:“蜩,蝉也。”螗也是蝉的一种,别有寒蝉称蜺。蝉是季候的虫,《诗• 豳凤•七月》:“五月鸣蜩。”蝉又名复育,《论衡•无形篇》:“复育转而为蝉”。 蝉纹中有的无足,似蛹,可能就是复育,如此,蝉纹还有象征死而转生之意。 www.6park.com

旧说,汉代侍中以蝉为冠饰,取其居高食露,精洁可贵之意。 www.6park.com

青铜器蝉纹,蝉体大多作垂叶形三角状,腹有节状条纹,无足,近似蛹,四周填云雷纹;也有长形的蝉纹,有足,也以云雷纹作地纹。”早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玉蝉,而蝉纹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上是在商代.他们分为无足蝉纹、两足蝉纹、四足蝉纹和变形蝉纹四种类别。 www.6park.com


奇怪的是,关于“蝉纹”的论述里,都只说它“盛行于殷末周初,主要装饰在鼎、爵的流上,少数觚、个别盘上也饰有蝉纹。可能意味蝉纹和饮食及盥洗有一定联系,其取义大约是象征饮食清洁的意思。”,却从来不曾提及它是否也被后世如汉、唐,用于装饰首服之上。 www.6park.com


所以我们只好再来看看一些对于后世朝代“通天冠”的描述。 www.6park.com

隋唐时期以及之后历朝,通天冠服(24梁通天冠、大袖绛纱袍、白色中单、金玉带、黑舄白袜)为天子最隆重的朝服,远游冠服则为皇太子及亲王的最隆重朝服。臣子们的朝服,则戴进贤冠,自元代以后叫“梁冠”。以梁的多少及所佩绶分官衔等级。 www.6park.com

通天冠服仅次于冕服,冠用北珠卷结于冠上,有二十四梁,冠前有金博山加蝉为饰,与织成云龙纹绛色纱袍,白纱中单、方心曲领、绛纱裙(裳)相配,腰束金玉带,前系蔽膝,旁系佩绶,白袜黑舄。通天冠的形式,《三礼图》所画极简陋,与实际相差甚远,北宋武宗元所作朝元仙仗图中的东华天帝君戴的通天冠,比较接近实际,和敦煌石室唐咸通九年刊本《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卷首画王者所戴通天冠形制相似,但宋代加了簪导和纩充耳。 www.6park.com

远游冠形状与通天冠相同,只是在前面的金博山上没有蝉纹了。远游冠十八梁、金博山不附蝉纹、余同通天冠,为皇太子所用。 www.6park.com


我暂时没能找到关于“梁冠”上是否有“蝉纹”的确切记载,只记得《大明衣冠》里说,明朝公、侯、伯的朝服配梁冠:分别为“前後用玉為蟬”、“前後用金為蟬”、“前後玳瑁為蟬”,不知是否就是指“蝉纹”。而一到九品的文武官梁冠是否有此纹饰,则没说,看图上似乎没有。 www.6park.com

所以只好撇开“梁冠”不提,主要看看“通天冠”。各朝的“通天冠”都有些细微不同,我们来具体看看每一个都是怎么描述的。 www.6park.com

“通天冠”其实自古就有。《后汉书•舆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斜)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筒、为述,乘舆所常服。”楚庄王通梁组缨似通天冠,秦时采楚冠之制,为乘舆所常服。汉代百官于月正朝贺时,天子戴通天冠。按通天冠自秦至明(除元代外),历代皆有,清代废除,亦名“卷云冠”。参阅《东京梦华录•驾宿太庙奉神主出室》。 www.6park.com

通天冠是级位仅仅次于冕冠的冠帽,在山东嘉祥东汉武氏祠画像石刻有身份榜题的王庆忌、吴王、韩王、夏桀等人物,头上所戴都应是通天冠,其形状与汉画中的进贤冠结构相同,不同的只是展筒的前壁,进贤冠是前壁与帽梁接合,构成尖角。通天冠的前壁比帽梁顶端更高出一截,显得巍峨突出。学术界认为通天冠正前方高出的这块前壁就是金博山,《隋书•礼仪志》称它为"前有高山",故通天冠又叫作高山冠。金博山向前倾斜,上面饰有蝉纹。 www.6park.com


唐代的通天冠
为二十四梁,附蝉十二首,珠翠黑介帻,加金博山,即以黑介帻承冠。组缨(一作发缨)、翠缕(缨垂余的饰),玉、犀簪导(簪即古之笄)。绛纱袍朱裹,红罗裳,白纱中单,朱领。白裙襦,绛纱蔽膝,白罗方心曲领,白袜,黑舄。白假带,带用二条素帛垂之以代祭服的大带。此外束带、佩绶与冕服同。还祭还、冬至、朝日、临轩、拜王公、元会、冬会、诸典礼服之。   www.6park.com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据新疆伯兹克利石窟盛唐壁画和敦煌石室发现的唐咸通九年刊本《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卷首画所画,其特点之一是颜题成为很规范的帽圈形。其二是整个帽身向后旋转倾斜而不是向前倾斜。其三是冠前的金博山缩小成圭形,上饰王字或附蝉。其四是在冠上饰有珠玉装饰。其五是帽身饰有等距离的直线纹,就是通天冠的梁数《旧唐书•舆服志》说通天冠有十二首,唐•王泾《大唐郊祀录》卷三说十二首是天的大数,大概是应在12个月份的数字,也就是通天冠有12根梁。《新唐书•舆服志》说通天冠有24梁,这大概是晚唐时的制度。拿唐代的通天冠与汉代的通天冠相比,则汉时古朴简陋,而唐代则变成十分华丽了。唐代通天冠的基本造型,与宋、明一脉相承。进德冠比通天冠略次,但造型也很华贵,为重臣所戴。 www.6park.com


宋代的通天冠
上面已经提到了,“和敦煌石室唐咸通九年刊本《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卷首画王者所戴通天冠形制相似,但宋代加了簪导和纩充耳。” www.6park.com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明代的通天冠 www.6park.com

《明史》皇帝通天冠服: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绛纱袍。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玉簪导。绛纱袍,深衣制。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白袜,赤舄。其革带、佩绶,与衮服同。    www.6park.com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明集礼卷三十九冠服》通天冠,朔日受羣臣朝及凡正旦大会、冬至大会、诸祭祀,还则服之(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黒介帻,玉簪导。绛纱袍,深衣制,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其革带劒佩绶舄与上同。若未加元服则双童髻,空顶黒介帻,双玉导,加宝饰。 www.6park.com


================================================ www.6park.com


第二个是“鸽哨音”。 www.6park.com

这个也许是我自己孤陋寡闻,但是我是真的从来没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个声音。偏偏在许多部电影电视剧里面都会听到这种“类似嗡嗡的颤音”,让我很是疑惑。直到前两天问了留园的网友,才知道这是北京特有的“鸽哨音”。就是这个视频开头的那种。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据说,要使鸽哨发挥作用,需将鸽哨系在鸽身上,鸽哨的系法极有讲究。鸽哨的效果随着鸽子飞放方式的不同而不同。鸽子自远方归来,回翔时,系哨起到预报的作用。鸽子围绕居所一再盘旋,这时最能体现哨子的作用。鸽群盘旋回转,哨口受风角度不一,哨音也强弱轻重有别,尤其是鸽群向左向右轮番回旋的时候,声响的变化更为明显、悦耳。鸽群偶尔自高而降,一落千丈,会突然哨声齐喑,倏乎哨音又复,停顿处令人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欣赏哨鸣蓝天是养鸽者和聆听者共同的乐趣。除了听声外,鸽哨也许还有标识信鸽的意思,告诉别人别用枪杀它。 www.6park.com

只是我还有点疑惑,中国确实自古就有养鸽的做法,可为何偏偏北京的养鸽会如此多,如此有名,还留下了“鸽哨”文化呢?有什么实际用途(还是纯粹在“玩鸟”?)所以导致这项习俗得以在北京流传热门开来?为什么没有在其他地方兴盛?呵呵呵,也许这些问题是无解了,想来是北京城里自古“富贵闲人”多吧,哈哈。 www.6park.com


================================================ www.6park.com


第三个是“作揖问题”。不知秦汉时期影视剧里竖起两个大拇指来作揖又是谁的奇思妙想? www.6park.com

大概是10年前吧,那时候放的从春秋到秦汉时期影视剧里,就开始出现类似下图的这种两手掌平伸相叠、竖起大拇指的作揖方式。现在更是片片如此。小时候不懂,也很天真。虽然觉得有点怪,但总以为他们这么煞有其事的作出这个动作,总有些根据。后来我还自我安慰的解释说这个手势有点像个鼎,大概确实那个时期特有的方式,问鼎中原嘛。。。 www.6park.com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下面这个里面20秒的时候更是出现了一连串这个动作,实在有点搞笑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只是渐渐的,我感到有些不对劲了。不错,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和不同场合的揖礼确实很多,但至今我还没读到有这样竖起两个大拇指的。
于是我又去查了一查,看来和如今流行的祭黄帝炎帝带黄围脖一样,居然又是个杜撰!
www.6park.com


关于当时作揖究竟是怎样作的,结合查到的一些资料,我简单说一下: www.6park.com

“揖礼”据考证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算起来怎么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武王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周公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揖礼开始大行于天下。 www.6park.com


周揖礼,盛行于周期至汉朝期间。 www.6park.com

其基本姿势为双手抱拳举。周揖礼行礼手态:左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尾指四指并拢,左掌抚托右掌背交叉或平叠,掌心朝内,左右拇指相扣,两手合抱,拱手为礼。 www.6park.com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还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向人作揖 虽然恭敬,但有时则又能表示倨傲,《汉书•高帝纪》就有“郦生不拜,长揖”的描述,显示出狂徒郦生对刘邦这位无赖皇帝心里不是很服气。 www.6park.com


下面这个就是孔老二的标准示范动作 www.6park.com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另外,《礼记•内则》凡女拜尚右手,疏:‘右,阴。’也就是男子跟女子的揖礼有具体的区别在于男左掌在外,女右掌在外。 www.6park.com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里的作揖,虽然有点不太周正,但好歹做足了各个要素,大概能算时揖与土揖。毕竟比起“拇指派”来要好多了 www.6park.com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汉礼沿袭周礼 www.6park.com

施礼时双手四指并拢,双臂平展于胸前相合成拱,男左掌在外,右掌在内。女右掌在外,左掌在内,双掌平叠,掌心朝胸,双手拇指相扣。 www.6park.com

周礼为儒家推崇,四指并拢寓意为:君臣,父子,长幼,亲友。双手拇指相扣,寓意为,对等相交,和睦相处。周揖礼不止用在祭祀仪式上,汉代人们交往是通用的。隋唐后,周揖礼渐被抱拳礼和叉礼替代,此后只用于祭祀或宫庭大典上了。 www.6park.com

另外,屈拇指也有表示自谦和表示不自大的意思。所以不知影视剧里的“拇指派”的始作俑者硬要翘起拇指,到底是何用意了?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既然提到到流行于上古的揖礼,那就顺便把下面几个时期的揖礼也笼统的说说吧,只是极简单的笼统的说。
(关于具体的,各朝的,男女的,各种见面礼仪,如万福等等,请看这个问答贴:http://tieba.baidu.com.cn/f?z=721100796&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BA%BA%B7%FE&pn=0) www.6park.com

先说明,所谓拱手礼是所有作揖的动作称谓,包括周揖礼,叉手揖礼,抱拳揖礼。一般来说,除了时代不同外,周揖礼用于典祭礼仪。叉手揖礼用于女子。抱拳揖礼适用广泛。 www.6park.com

陈晓说:“古人穿袍,准备动作到胸腹前成环抱状时,手掌部份藏在袖中是看不见的,两个手臂环抱成形似拱,称为拱,抬臂施出成形时,露出双手部份是能看到的,也叫作见礼,简称礼。” www.6park.com

其他朝的揖礼暂未听说,汉朝的揖礼是继承周礼的,影视中汉朝所施的竖两拇指的揖礼是为达艺术效果而加造的。 www.6park.com

周揖礼盛行时间是周初至南北朝,是士以上贵族规定礼仪。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叉手揖礼是唐、宋、金辽、金、元时期的一种行礼方式,也叫交手礼。 www.6park.com

宋人《事林广记》载“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 www.6park.com

行礼手态: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指向右手腕,右手绅直四指,以左手大拇指向上。 www.6park.com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叉手揖礼测起自隋唐的宫中贵族礼仪,后又简化成左手拇指插入右掌虎囗起,左指依次相插右指间,两掌相交,宋朝民间大多是这种叉手礼,也称交手礼。宋亡后消失。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抱拳揖礼 www.6park.com

源于古代军礼,右手握拳,左手四指并拢自然覆裹右拳上,左手拇指扣右手虎囗,此礼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抱拳揖礼从周起至宋末盛行于民间,元朝实施抱腹礼一度消亡,元朝退出中原后,明朝强调恢复古礼而得到推广,入清后保留至今。抱拳揖礼简单易掌握,在民间而根深蒂固,因此抱拳揖礼是最长命的揖礼! www.6park.com

抱拳揖礼行礼手态:右手握拳,左手四指并拢自然覆裹右拳上,左手拇指扣右手虎囗。 www.6park.com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顺便说一句,那种左手五指并拢伸直的抱拳揖礼,是武术的抱拳揖礼
多在明朝盛行。明朝民间习武风气盛行,因而抱拳揖礼也在民间得以推广。 www.6park.com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再说一句,作揖的正确手势是:作揖的基本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右手成掌,左手握拳”则为凶拜,一般用于吊丧。而在贺岁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正是这样的“凶拜”。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反正关于这个“翘拇指”揖礼,我是至今没有在古典上找到过出处。所以我只能把它当作又一个杜撰。当然也可能是我漏了。要是不对,确有出处,还请高人指点。 www.6park.com

生活版有位朋友说,“汉朝行礼就是大拇指是要竖起来的”,不知出典何处。是否如此,也请这里的朋友指点。还有一位山东的朋友说,他们那边作揖,比如村里有人出殡,都是大拇指竖起来两手相扣,跟上面视频里的区别,就是两个大拇指要并在一起。这是祖老相传的做法了。我想问一下,不知还有别的地方有这个习俗吗?(印象中,好像又觉得这个动作有些熟悉,奇怪)是专用于哪些场合的吗?是否有特定的名称?,也请这里的朋友指点。 www.6park.com

关于这个“翘拇指”揖礼的记载,我只在一篇现在的文章上见过。他们号称“新礼”,他们认为对传统最好的继承方式之一就是创新,这样,古老的文化就能真正获得新的生机。传承传统但又不能完全依赖古人的赐予,取古之神韵,稍加入一些现代习惯,更利于普及。其中就有所谓“鼎礼”——男左手叠右手上(女士反之),双手拇指略微抬起,象鼎之两耳,手若捧鼎。寓意“中华鼎盛,儒学鼎兴,友情鼎固,学识鼎立,朋比鼎助”。是同道间互贺、激励之简明礼节。 www.6park.com

对于这个,我不好置评。 www.6park.com


================================================ www.6park.com


第四个是“黄围巾问题”。 www.6park.com

这不是出自影视剧,但也差不多。感觉现在的人,传统文化不好好研究,乱搞倒是挺起劲的,拼命杜撰,完了还不明说,让人以为真是某种古礼。上面的“拇指派”误导了我近十年,再比如下图,我是见过无数次了,也让我疑惑好久,真以为自己孤陋寡闻了。 www.6park.com

具体是这样,这几年来每次出现重大祭祀,祭黄帝也好,祭炎帝也好,祭孔也好,祭大禹也好,必是西装外,围上一条黄色围巾。 www.6park.com

这个出处,我是真没见过,除了听说民国时孔德懋在《孔府内宅轶事》里提过国祭时不穿古代祭服,穿长袍马褂,胸前佩戴长条标志外,再找不住另外更古的出处了。。。 www.6park.com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www.6park.com


这个问题,至今没搞明白,所以要请教了,这黄围巾是怎么回事?如果是新创,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反正我就是这几年才看到的,以前从来没见过。)代表什么意思?至少得给出个官方名称吧,这玩意儿到底叫啥呀??? www.6park.com


喜欢夜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夜鹰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