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日文化关系千丝万缕,究竟谁欠谁?是一笔算不清的账。
送交者: murry[品衔R1] 于 2011-06-07 14:44 已读 35 次  

murry的个人频道

回答: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由 15 于 2011-06-07 13:02


香港学者曾有详尽的专论,指出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里75%中文名词和相当数量的动词、形容词都来自日语。最早日本岛民没有书面文字,到了七、八世纪(我国的唐代),才把中国的文字系统全盘照搬过去,又用汉字的偏旁创建了一套“字母”(假名),又逐渐改变了汉字的读音,自此,有了“日文”。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又争取“出亚入欧”,全盘西化,在汉字字块的基础上再一次创造了大量词汇,就是今天中文里借用的这些词汇。翻译西文,中国人也曾直接试图音译,但都不太成功。比如,一开始把inspiration翻译成“烟丝皮里纯”,后来觉得还是日文里的“灵感”二字比较有意思;把telephone翻译成“台力风”,后来觉得日本人的“电话”又简炼又传神;把democracy翻译成“德谟克拉西”,把science翻译成“赛因斯”,把penicillin翻译成“盘尼西林”,后来觉得都不如日语里的“民主”,“科学”,“青霉素”好,也就放弃了音译,直接借用了日文......
喜欢murry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urry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