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无私奉献:吃人肉的故事 
送交者: 人民之一[布衣] 于 2011-07-01 19:28 已读 79 次 1 赞  

人民之一的个人频道


无私奉献:吃人肉的故事

节选自《中国的人心与文化》作者:朱建军

古代中国的确是“吃人”的。

吃人,有的是因饥荒,赤地千里,求生的最后希望就只有吃人肉了。对这样的吃人,我们体会的是惨痛。有的是因战乱,军粮不够,于是将军们就用人肉充当粮食。这些将军们对吃人,却不一定会有惨痛的感受。隋末的朱粲对手下的军士说:“世上最美的食物,还没有能超过人肉的了,只要国中有人,我就不用担心没有军粮。”他的部队每攻下一座城镇,就把弱小的男女分给各部杀着吃。后来朱粲投降了大唐,李渊派部将段确去受降,因段确责备他吃人的事情,朱粲大怒,竟将段确杀死吃肉。这类凶残的将军们,真真是所谓的“率兽食人”的恶魔了。而更残酷的是,仅仅为了“美食”而吃人。如春秋时代易牙把自己的儿子煮给齐桓公吃;以及隋末诸葛昂因小事杀死美女,蒸熟摆成打坐的样子,脸上涂了脂粉放在大盘子里当作菜。这样的暴行,真不知我们能用什么词汇来描述。

最特别的一种吃人肉,是被吃者主动奉献肉给人吃,也就是所谓的“割股事亲”。据说如果父母病重,子女儿媳们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煮了给病人吃,就会有神奇的药用效果。据民国《歙县志》统计,明清两代,仅此一县割股、臂、乳、指甲疗亲者,达一百六十二人。例如:“叶氏女,由叔母抚养,叔母有病的时候,叶氏女就割股给叔母吃。”这种吃人肉事件,表面看起来还蛮像有一种爱的存在。

除了现实的吃人之外,还有一些心理层面的吃人。——虽然吃人者并没有实实在在地吃人肉,但是,他们却在象征的层面“吃人”。一个残酷剥削民众的贪官,虽然没有直接吃人肉,但是他榨取了大量财富,致使治下的百姓饿死,这也是一种“吃人”。在这里,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象征层面的“吃人”上,看“吃人”象征着什么,说明了这个文化的什么特点。而那些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实际吃人事件,我们也把它看作一个象征,并从象征层面进行心理分析。也就是说,我们会像分析一个梦中的情景一样,分析中国历史上的吃人,看在象征层面它的意义是什么。

在心理象征层面,吃人有积极和消极的不同意义。在积极层面,想象中的“吃人”象征着一种“接纳”、“学习”、“融合”,是对我们所爱的人的一种认同。我们非常喜欢一个孩子的时候,就有咬一口的冲动;非常喜欢一个异性的时候,有“恨不得把他/她吞下去”的想法,都是一种积极的象征。“吃”象征着获取,“吃这个人”象征着我们想获取他身上的积极的、为我们喜欢的品质,从而让我们能够“和他一样”。基督徒在圣餐仪式中,喝红酒吃面包,同时把红酒想象为耶稣之血,把面包想象为耶稣之肉,通过这种仪式,他们认为自己获得了耶稣的爱的品质。但当然,这只是一个象征,如果我们喜欢一个异性就真的咬他/她,那我们就成了性虐待症患者或者想吃唐僧肉的妖怪了。而在消极层面,“吃人”则是一种掠夺、仇恨的象征。恨一个人,“食其肉,寝其皮”,就是用吃人象征最大的仇恨。日常俗语中“我吃定你了”,则是表明一个人要剥削、掠夺另一个人的资源。

因饥荒被迫吃人,如果我们把这看作是一个“意象”,如同梦中的意象,则从象征意义上看,象征的是极度的匮乏。战乱时凶恶将军吃人,以及某些恶魔般人物的把人当作美食去吃,象征的是人与人之间极度的不平等,以至于一些人可以不把弱者当人看,而历史上的吃人者也的确把被吃的人叫做“两脚羊”等非人的名称。这些意象象征着中国古代专制时期,专制权力者对被统治的民众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所以官员的财富,特别是不义之财,我们称为民脂民膏。贪官污吏就是“吃百姓的脂膏”而变得越来越肥胖的吃人者。——而在意象中,这些吃人的东西已经不能是人,而是“虎狼”。

而另一种吃人肉,“割股事亲”者献给父母吃的肉,分析起来却不是这样简单。

饥民吃人肉,即使在古代专制时期,主流意识形态也承认是大悲剧;凶暴将军吃人肉,也会被看作是暴行;把人肉当作美食,也当然被看作是邪恶行为。但割股事亲,则是过去的主流意识形态所赞许褒奖的行为。

从象征意义上看,主动奉献自己的血肉,的确是一种爱的体现。当自己最亲的人身患重病时,恨不得以身相代或者以血肉做药,也的确是爱着的人的真切心情。因此,古代中国人被这样的爱心所感动,赞许感叹这样做的人,本来也似乎可以理解。——当然,即使心情可以理解,真的用血肉做药则依旧是愚昧之举。

但是,事情却并非这样简单,魔鬼常常利用人们的善良而作恶,因此,这样一种本来也许是纯洁的爱的举动,后来却变质为一种邪恶。

在“割股”者这方,随后出现的变质,是“割股”成为一种有意无意的功利性行为。

最早出于纯粹的爱心,而为自己亲人割股的人,虽然愚昧,但并未想过会因此而得到嘉奖。但是,后来的人却知道了“割股”是被社会舆论所高度褒奖的行为,因此,有一部分人就会为了得到嘉奖而去“割股”。硬生生从大腿上割一块肉下来,当然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如果这一次痛苦,可以换来终身的名誉,也并非是人所不能忍受的。太监割掉的是有更重要功能的器官,但是为了利益,太监都有人愿意做,何况“割股”并不损害任何实际功能呢?有些人,可以是有意识地为了获得声名而割股,有些人,可能并非有意识这样做,但是潜意识中也是这样的动机。这样的割股,实际上是一种伪善和心机的体现。

还有些人割股的潜意识动机也许更为复杂。比如,我看到一个例子,某个婆婆对儿媳非常不好,而这个婆婆得病的时候,儿媳却割股煮汤给她吃,不过儿媳并没有告诉婆婆她吃的是什么汤。婆婆病好后,对待儿媳依旧不好,直到偶然机会发现了儿媳腿上的伤疤,知道了儿媳曾经为她割股,才终于大为感动。我想,也不能否认,有可能这个儿媳真的是爱心超人,即使婆婆对她很坏,她依旧有那种宁愿割股也要治好她的病的愿望。但是,更有可能的是,儿媳潜意识中对婆婆是怨恨的,而采取割股这样一种极端自虐行为时,她实际上是在潜意识地控诉这个婆婆,就仿佛她对着一个看不见的神灵说:“你看,我对她是这样的好,而她却还是对我那样坏。”婆婆病好后,对她依旧不好的时候,恰恰是她的这种潜意识怨恨最适合发作的时候,是她最适合把婆婆的形象恶魔化的时候。而且,这样的处境也很适合她的自恋,她可以让自己以及看不见的神灵看看,自己是多么善良。而最后,当婆婆发现真相而羞愧万分的时候,更是儿媳的报复彻底实现的时候。——让你看看你是多么无理,也让你看看儿媳我是多么的隐忍而伟大。因此,也许这个例子中,驱动儿媳割股的力量,不是表面上看来的那种爱的力量,而是恨的力量。当然,我能理解受欺负的儿媳这样做的心理,但是我不得不说,这样的出于恨的割股,不可能真实改善婆媳关系。婆婆一时不得不感动,而且羞愧,但是在我们称为潜意识的内心深处,她会因儿媳这样高明地战胜了她一次而恼怒,从而更增加了对儿媳的怨恨。以后,这对婆媳将会用更高明的技巧互相攻击。

如这个儿媳一样,我相信不少的割股者,都有一种自虐的心理在。精神分析心理学指出,对他人的攻击冲动被压抑后,则可能转化为一种自虐。在用刀割自己的肉的时候,长久压抑的人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快感,仿佛他们的痛苦可以随着流出的血液而释放,给他们一时的轻松。我们可以在当代看到一些受虐狂,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虐待自己,比如用铁钩把自己吊起来。但是他们没有文化资源,不能把这个行为解释为“对父母的爱心”。假如他们有这样一个合理而受到赞许的理由存在,我想,会有不少新的这样的“善良行为”出现。因为在割股这样的自虐中,不仅有自虐本来的快感,还能多一个自我欣赏的快感。——你们看,我是多么的善良啊。

在接受割股的一方,心理的变态也一样存在。

当然,记载中那些吃了人肉或者喝了人肉汤的人,当时对此都是无知的,他们往往都是以为那只是羊肉或者什么肉而已。这样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如果要他们明目张胆地接受别人奉献的人肉,未免就显得自己太不善良了。但是,我们知道这些人并不反对别人送人肉给他们吃。刘备落难时,某人要请他吃饭而没有肉,于是把妻子杀了煮给刘备吃。刘备发现后,并不以为那个男人是邪恶的家伙,相反还颇为此感动,这就是吃人者的普遍心理。如果说割股者是受虐狂,这些吃人肉者就是虐待狂。中国古代的吃人文化,就是由这样的受虐狂和虐待狂组合所创造和维持的文化。

实实在在的割股奉献,实实在在的吃人肉,毕竟是数量有限的。但是中国文化中,心理层面的割股,以及心理层面的吃人肉,却几乎可以说是人人都逃不脱的一种现象。鲁迅曾经询问,还有没有没吃过人的人?我想,只怕没有。同样,如果我们问,是否有没被人吃过的人?我想,只怕也未必有。

文化心理中的割股,就是所谓的“奉献精神”。同样,我们要承认,奉献精神并非病态。出于真实的爱,以健康的心理,奉献出自己的所有,以造福于社会和他人,这不仅不是病态行为,反而是一种伟大的美好的利他主义精神。

但是,在中国文化中,我们的奉献精神受到了扭曲。被扭曲的儒家,用一种偏执狂一般的态度,狂热歌颂儿子对父亲、妻子对丈夫、臣子对君主的奉献精神。同样使得一些投机者,通过表演“奉献”而试图获得更大的功利。有些臣子们表现出来的样子,仿佛他们完全不会为自己着想一点点,全部心愿就是为了帝王的利益服务。好像他们天生贱命一般,就能甘愿被帝王虐待驱使作走狗。在潜意识中,他们希望的是感动帝王,从而给他们更多的利益。这样的一种心机下,所谓的奉献精神不过是一种卑劣的权谋。另外,当然也有一些更高贵些的臣子,他们的确试图追求一种更健康的奉献。但是,他们越是对自己严苛,越是诚恳地奉献,结果越是被人利用,白白奉献了自己的血肉,而往往未必能对世事起到多少作用。——这些清官的奉献得不到回报,使他们很快耗尽了自己的血肉,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在奉献中,实际上也存在怨恨,因为他们内心深处也知道,在“奉献”的呼吁下,他们实际上正在被掠夺,同样,他们有一种受虐的倾向,只是试图自己化解这些怨恨,甚至把怨恨转向自己,怨恨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更“忠心耿耿”。

这些奉献精神的追求者,一方面是受到了扭曲后的儒家思想的欺骗,误以为自己正在做一个高尚的人应当做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多多少少受到了扭曲后的佛家思想的影响。

佛家提倡慈悲心,而“布施”这样一种奉献的行为,是可能增进慈悲心的。在一个佛教故事中,某个慈悲的王子看到有只母虎捕不到猎物,和虎崽一起都面临着死亡。于是这个王子就决定舍身饲虎,让老虎吃自己的肉以存活。实际上,这个故事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或寓言,目的是告诉大家什么是慈悲心。人们误解佛教后,误以为这是一个规范:善良的人应该把自己的血肉(或者利益)送给别人(或者野兽)。这也增加了一些人的“奉献”倾向,使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的利益让给那些虎狼一样邪恶的贪官污吏与帝王将相。

提倡“无私”,是加强这样一种“奉献”倾向的好方法,因此“无私奉献”经常被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听起来很神圣的词汇。那些能从别人的“奉献”中获益的贪官或者帝王,当然愿意不断鼓励对方的“奉献”,因此也就不断地用这种扭曲的意识形态,诱惑对方继续“奉献”而且最好彻底地“无私奉献”。

王朔好像很明白地点破过这一点:有些人就是要动员其他人都奉献,这样他们就可以安然享有别人所奉献的利益了。

“你奉献吧,那样你就是善良的”,喜欢吸人血吃人肉的虎狼魔鬼,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诱惑其他人的。

要走出这样一个“奉献-掠夺”的误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人以为,我只要从此不“奉献”任何东西,就不会被人吸血吃肉了。这将带来另一种危险,那就是变得孤独,失去真爱,并且不能和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因为人与人的爱之中,不能缺少相互的奉献和接受奉献。健康的爱和我们刚刚说的施受虐关系的区别是,健康的爱不是一方单向地永远奉献,而另一方单向地永远掠夺,而是一种交流关系,每个人献出自己所有,每个人得到对方的回报,而能量和爱就因此而流动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孤独也随之被打破。永远不奉献的自私者,就失去了这样的人际关系和能量流动,走出“无私”误区的人,如果随即走入“自私”误区,并不是一个什么进步。

因此,要建立恰当的人与人的关系,需要我们有高度的警觉。我们必须识别出什么是健康的付出,什么是健康的索取,并和那些不健康的倾向区分开来。智者应当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并把自己所看到的真相展示给大家。我们也必须发现,并且逐渐化解我们身上的受虐倾向、自恋倾向和转向内部的攻击倾向,让我们能够成为适应真正的爱的关系的心理健康的人,从而为健康关系的存在奠定基础。

当我们的心改变之后,我们会改变我们的文化,也会建立起适合更健康文化的制度,使得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爱护关系能够更容易获得。那时候,当我们回望两千年来吃人的历史时,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现在已经不再吃人了”!



本贴由[司隶校尉]最后编辑于: 1日/7月/2011 23时45分54秒
喜欢人民之一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人民之一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