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毛泽东理发师常放“豪语”:主席也得听我的[图文] 
送交者: 雷克萨斯[♂御史大夫★★★☆♂] 于 2011-08-23 7:27 已读 63 次 1 赞  

雷克萨斯的个人频道


 文章摘自:《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兼秘书的难忘回忆》
  作者:王鹤滨
  出版社:长征出版社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毛泽东有一头浓厚的美发,一直蓄着。从他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到长征路上、到陕北、解放战争时期都留着较长的头发;进北平后他的头发稍短了些;但他并不着意修饰,听其自然;只有外事活动,或大型会议之前,出于礼节上的需要,才请来理发师王惠,我们都叫他老王头,给毛泽东理理发,或刮刮胡须。
毛泽东是位不爱修饰边幅的人,所以他就成为不注意自己边幅的人了。这样的生活习惯,生活上不讲究吃穿,不修边幅,随随便便,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出身于农村的农家,从小从事过繁重的农业劳动,半天可以把农家肥十五担送到山坡的田里,那时他才十三四岁。在笔者的眼里已经是强劳力了。以后他成为职业性的革命家,很多的时间也生活于中国山区的农村中,这些地区又是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最落后最贫困的地方。这使他过着更加简朴更加困难的军旅生活。他周围的人中多数也是因缺衣少食的农家子弟或农民,冒着生命和危险,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由毛泽东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参加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国内革命斗争。这些人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巨大的,与农民滚爬在一起,意味着必须与泥土打交道,意味着满身飘洒着汗臭;意味着坐、卧都得在土地上;意味着手脚经常接触农家肥料;当然这种环境也使一些人增加了抵抗力,更多的人因疾病夺去了生命,活下来了的人锻炼出来了一身好体格,锻炼出来好的胃口,为了生存和生长的需要,无食可挑,真是个“吃嘛,嘛香”;也用不着穿好的,给谁看呀?!也没有经济条件呀!对农民来说,能遮体防寒、避风的衣物即可;其次是个人的性格,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的人很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进城市便很快城市化;有的人则我行我素,周围的环境对他影响较小,依我看,毛泽东是后者这种人的性格。
提起毛泽东的发式,我说的是他在建国初期的发式。就不能不提起一位给毛泽东理发的师傅理发员王惠,老王头了。王惠是位“三八式”的抗日战士,他的行政级别是十四级,这个级别在当时是中层干部的最高线,再升一级到十三级时,不管职务如何,就是国家的高级干部了,也就是当时说的地、师级干部。
我认识王惠是在1949年的8月,我被调到毛泽东身边担任保健医生,同时兼任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医生。当时我和王惠的行政建制都隶属于中央办公厅的行政处,都住在中南海红墙内的“静谷”院内。那时他年约五十来岁。在一般工作人员中,算是比较年长的了,所以同志们都称他为“老王头”。
这老王头,身材较矮,皮肤黝黑。“国”字形的面庞,他的口唇和齿龈黝黑。他人很和气,整天美滋滋的,总把笑容挂在脸上,他一笑时便把黑黑的齿龈暴露出来给你看,但不会引起你的恐惧感,因为他的牙齿不巨大,而且还较整齐。王惠黑黑的面孔的右侧面颊下方,有一块黄豆粒大小的黑色扁平疣,它黑的程度更高,可称得上是黑漆黑漆的。这一块黑色的扁平疣上长着十多根(一小撮)黑色的长须,有十多厘米长,下端超过了颏部,到颈的中部,小风吹来时,那一小撮长须,会随风飘摆着。他对自己的那一小撮长须,自然很是喜爱,加上别人没有,他更感自豪了,常常用右手的拇食二指捻动几下,展示给你看,再加上惬意地莞尔一笑,使你体会到他的心情。
王惠很尊重自己的专业,带在他口头上的一句豪言壮语是:“理发时,毛主席都得听我的”。不过这句话他没有当我的面说过,我是听别人说的,可以保证不会误听。
其实,我记得只见过一次王惠给毛泽东理发,因为我特意看了个全过程,所以记得还清楚。我不是偷艺,而是出于好奇心的驱使,是想知道传到我耳朵里的那句话,“理发时,毛主席都得听我的”,看看老王头是如何“指挥”毛主席的。理发的地点是在紫云轩穿堂屋内,毛泽东坐在靠背椅上,面朝南对着南侧开着的门,大门将充足的光线迎了进来。老王头帮毛泽东解开领扣的衣领卷进衬衣领口内,然后将他带来的一块用过多次,洗过多次、已经不白的白布单,罩在双肩围在胸前,在颈后将白单的两角交叉后塞进毛泽东背部的衣领口内,老王头未动刀、剪前的这一套动作,我是熟悉的,它使我联想起了河北农村中的剃头的。他们也是处于旧中国社会中的底层,属于“下九流”之内的劳动人民。大概在农村,剃光头的多,留发的少,所以称为“剃头的”,或者还寓意着什么。他们常常担着剃头挑子,前面的一头是个带架的铜盆,盆下有木炭火加温盆中的水,毛巾是搭在盆架上的横梁上,刀、剪、胰子(用猪的胰腺加上烧碱压制或捶制成的肥皂)放在盆架下的小抽屉里。所以有谚语:“剃头挑子一头热”,剃头的担着剃头挑子,赶庙会,赶集市,走街,串巷。把担子放下后,便取出两个钢板制成的夹子,大的一把持在左手,小的一把拿在右手,将小夹子的分岔插在大夹子的柄外,然后向右上用力挥去,离开大夹子,大夹子受力的作用后,夹子的双叶便发生震动,发生嗡嗡的金属音响。人们听到这种声音,便知道剃头的来了。我的想象中王惠老头在参加抗日战争革命前,也是位走街串巷的,担剃头挑子剃头的。我不知道南方的农村是怎么样理发的,但可以肯定,毛泽东从家乡到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之前,大部分时间是在农村中度过的,也是由农村中剃头的或部队中的理发员帮助给他理发的,所以他熟悉和适应王惠同志的理发方式和动作。
老王头个头不高,即使是毛泽东坐着,也使他理起发来费劲不小,不过也有好处,用不着他弯腰了,这样他站得很直,把剪刀举到齐眉的水平操作。当剪到近头顶部位,或用梳子将头发架起剪修时,他还必须把眼神向上翻去才行,否则多剪去了一束,是不好反工的。他动剪刀时很仔细,动作也很慢,大概是出于“慢工出巧匠”的意识在起作用,或者他是个慢性子,再或者年龄已五十岁左右,手指的动作不是太随意了。王惠同志给毛主席理发时,未卖弄技巧,如剪毛发时,发出音乐般的节律(在未剪头的空隙,用空剪的动作打出节拍的强弱音来,使被理发者听得如催眠曲,昏昏欲睡)。他认真地修理着毛泽东那浓密的头发。他根据进度和修理的程度,围着毛泽东转着,快理完时,他停下来左右地察看,端详片刻,当他认为满意时,将剪刀放下,并莞尔一笑。
他拿起了刀子,在鐾刀的皮带上,熟练而准确有力地将剃头刀的两面轮流地鐾上几下,便去刮毛泽东的面部了。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留影、工作照、或标准像时,他的发式有着王惠同志的劳动,是他老王头理的发呀!确实是个贡献。我想如果是另外一位理发师给毛主席理的发,那么毛泽东的形象,会略有不同的。
王惠流传的话:“在理发时,毛主席也得听我的”是人民和领袖间的平等吧,也是王惠敬业的自豪感;从另一方面讲,毛主席的确听他的,不然的话,这发就理不成了。

喜欢雷克萨斯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雷克萨斯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