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1-5 
送交者: hypatia[太守★☆] 于 2011-11-15 15:29 已读 98 次 1 赞  

hypatia的个人频道


作者:wmwm1989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一直以来我都想写一部关于西夏的作品,可一直没找到适合我的方式,当有一天看到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我突然眼前一亮:原来我一直以来想要寻找的,就是这样一种方式。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当年明月写了三年,我也看了三年。在这三年里,我一边看《明朝那些事儿》,一边在构思自己的西夏史书,现在,我想是时候动笔了。
  
   老实说,我对自己的计划的难度还是有充分认识的。西夏于公元1038年建国,先后与宋辽、宋金鼎立,立国近两百年(实乃190年),直到公元1227年才被新兴的蒙古帝国所灭。这么长历史的地方割据政权,一直以来却是我们历史研究的弱处所在,何则?因为与西夏相关的史书实在太少。西夏长时期与辽、金、宋鼎立,元朝人在纂修前朝史书时,只纂《辽史》、《金史》、《宋史》,唯独不给西夏写一部地位相同的专史,只在三史中各以少量篇幅专门记载西夏史事,例如《辽史》中只有《西夏外纪》一卷,《金史》中只有《西夏传》一卷,《宋史》中只有《夏国传》上、下两卷。正因为如此,国内关于西夏史的研究困难颇大。
  
   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想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西夏历史都有困难,更别说一般人了。我想要尝试做的,就是把我所掌握的西夏历史,用尽量通俗、诙谐的语言来告诉大家,让尽可能多的人都了解一点西夏历史,仅此而已。
  
   本文主要参考的史料,除上面讲述的三史中的相关史料外,还采用了《元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相关史料,以及张鉴的《西夏纪事本末》、吴广成的《西夏书事》、戴锡章的《西夏纪》等史书。
  
   为了对读者负责,本文为正说历史,所采用的史料可信度都很高。为充实本文内容,我在充分利用现存史料进行直叙的同时,也会对历史人物的心理加以合理的推测和揣摩,这一点有必要说明。
  
   本人才疏学浅,接触历史的时间虽然不短,但是系统开始学习历史的时间还是很短的,因此,文中如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帮我指出来,我在此诚挚感谢!
   去年旧事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2010-10-12 20:57:48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王国,党项族是羌族的一个分支。历史文献中对党项族的最早记载始于南北朝末期,《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中都对党项族有专门的记载。党项族曾长期居住在今青海、四川、甘肃境内的部分地区,公元六世纪末,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周边各少数民族纷纷归附,隋开皇五年(585),党项族大首领拓跋宁从率领其部落至旭州(在今甘肃临潭境内),请求定居下来,杨坚同意了他的请求,并给予了他大将军的官号。
  
   李唐代隋以后,党项族加快了归附的步伐。唐贞观三年(629),党项族首领之一细封布赖率部归附,大受优待,其他党项部落闻风而起,纷纷归附。但是一个叫拓跋赤辞的党项族大首领和吐谷浑王室通婚,相互关系密切。贞观八年(634),唐朝大将李靖等率唐军进攻吐谷浑时,拓跋赤辞帮助吐谷浑作战,进行顽强的抵抗。后来实在打不过李靖,才率部投降。唐太宗赐其姓李,设置静边州等州用来安置拓跋赤辞的部落。拓跋赤辞死后,他的侄儿拓跋思太继承了他的职位,任静边州都督。思太死后,继承他职位的儿子守寂被唐玄宗封为西平公。安史之乱,守寂因战功被升为容州刺史、领天柱军使,死了以后还被追赠为灵州都督。守寂的孙子拓跋乾晖曾经担任过银州刺史。
  
   唐咸通十四年(873),乾晖的孙子拓跋思恭占据宥州(今陕西靖边东),自称刺史。思恭因镇压黄巢大起义有战功,唐僖宗升他为夏州节度使,复赐其姓李,封夏国公。从此以后夏州拓跋氏便称为李氏。夏州地区也获得了“定难军”的称号,统辖夏(今陕西横山西北)、绥(今陕西绥德县)、银(今陕西省榆林市南)、宥四州地方,成为了藩镇,这是夏州政权的开始。
  
   五代十国时期,夏州李氏政权为保存实力,避免卷入内战,在名义上先后对统治中原的后梁、后唐、后汉、后周各政权保持着臣属关系。后汉乾佑二年(949),后汉政府把静州(今陕西米脂县北)隶属定难军,夏州政权的辖区增加为五个州。宋建隆元年(960)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当时夏州政权的统治者李彝殷随即表示归顺。李彝殷之后,他的儿子李光睿(后为避宋太宗赵光义名讳,改“光”为“克”)和孙子李继筠都曾为北宋立有战功。李继筠死了以后,他的弟弟李继捧继任定难军节度使留后(留后,即代理)。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发的时候没有注意,题目没写好,其实应该是《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另外,发的第二篇算是全文的引子,还不算正文,明天开始发正文,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会坚持给大家奉献精品的!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2010-10-12 23:00:18
  发的时候没有注意,题目没发好,其实题目应该是《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另外,第二篇算是全文的引子,还不算正文,明天开始发正文,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会坚持给大家奉献精品的!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2010-10-13 12:26:39
  回复夕暮烟波:西夏开国皇帝叫李元昊,他是被他儿子杀的,不过不是被捅死的,而是被一剑削掉了鼻子,流血过多而死,此事我会在后面详细介绍,欢迎继续关注!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2010-10-13 13:03:10
  回复Amiao33050326:对,我会坚持连载下去,欢迎继续关注!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2010-10-13 13:07:30
  李继捧的这个代理定难军节度使,其实当的比较郁闷。
  
   按说李继筠死了以后,这定难军节度使该由他儿子当,可李继筠的儿子当时还太小,实在难以担当如此重任。众部下一合计,那就让他弟弟继捧来当吧。就这样,李继捧就被推举为代理定难军节度使了。
  
   可是李继捧当定难军节度使,有些人是有意见的,比如李克远。
  
   李克远是李继捧的族叔,生性彪悍。宋太平天国二年(977)宋太宗亲征北汉的时候,李继筠派当时任银州刺史的李克远和绥州刺史李克宪率领蕃汉军队向太原进逼,以张大宋军的声势。虽说一路上没打什么仗,光打酱油了,但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谓的军功还是有的。他在李氏集团内部算是一个强权人物,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李克远自己想当定难军节度使,他觉得李继捧嗣位不能服众,于是和弟弟李克顺一合计,干脆反了算了!俩人当即整顿兵马,准备偷袭夏州。
  
   当时夏州算得上是李继捧的统治中心,他本人就住在夏州城里。李继捧的情报工作搞得比较好,李克远兄弟俩准备偷袭夏州的计划被他事先知道了。他当时听到这个情报吓了一大跳:好不容易当个节度使,**还没坐热,叔叔们就起来造反,这还得了!吓完了,点集兵马到城外去打埋伏。
  
   叔叔们要造侄儿的反,叔叔们不仁,也别怪我不义了!
  
   可怜的李克远和李克顺兄弟俩,以为自己的偷袭计划能够成功,这个时候正满怀信心、意气风发地朝夏州城赶。
  
   这是一场标准的伏击战,战斗过程我就不讲了,讲了也没啥意思,直接讲结果吧:此战,李克远和李克顺率部进入了李继捧设置的伏击圈,俩人战败而死,其部下也或死或降。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八月的这场叛乱就这样结束了,李继捧虽然取得了平叛的胜利,但是仍心惊不已:连叔叔都不值得信任,何况其他人?
  
   不过总算平定了叛乱,可以安安稳稳地过一段好日子了吧。
  
   可能李继捧要失望了,宋太平兴国七年(982)三月,李继捧的族父、绥州刺史、西京作坊使李克文向宋太宗上表,说李继捧不应当承袭定难军节度使的职位。
  
   李克文也想当定难军节度使,他在给宋太宗的表章里请求朝廷派一个皇使,和他一起到夏州,诏令李继捧离开节度使的岗位,到京师朝见天子,这样就算李继捧不想去,也不得不去了。
  
   收到表章,赵光义很高兴。正想着怎么解决夏州这个藩镇呢,机会就来了,机会来了岂能让它溜走?他立即下了道圣旨,命令李克文和宋将尹宪同知夏州,李继捧入朝觐见。
  
   李继捧实在不想去,他就想当个土皇帝,好好过几年安稳日子,可是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愿望,如今也实现不了了,这叔父李克文和朝廷使者天天催着自己赶紧启程,看来不去不行了。无奈之下,李继捧只好率领家属,跟着皇使到汴京面圣去了。
  
   宋太宗没想到事情竟然发展的这么顺利,一时喜出望外。李继捧率家人亲信到京城后,赵光义亲自嘉奖,并赐其白金千两、帛千匹、钱百万。李继捧十分感激,他表示家族中的叔叔弟弟们对自己多有不满,他不想再待在夏州了,愿意献出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留居京师。赵光义便下诏,令其族人全部迁居京城。
  
   皆大欢喜,真是皆大欢喜。
  
   可是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欢喜不起来的,这个人就是李继迁。
  
   李继迁是李继捧的族弟,据说生下来就有牙齿,此人勇猛彪悍,颇有智谋。他曾经率领十几骑出去打猎,突然从山上冲下来一只老虎,奔着李继迁就去了,李继迁不慌不忙,命令随从都躲到树林里去,他自己爬到树上,引弓拉弦,一箭**中老虎的眼睛,将其**死。从此李继迁声名大起,当时的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也就是后来的李克睿,当时还没改名字)挺喜欢他,授他做管内都知蕃落使。
  
   正所谓英雄出少年,要知道,当时的李继迁只有十一二岁而已。
  
   不知我们的打虎英雄武松、李逵如果听说这件事情会作何感想,大概他们再也不会出去跟人家大肆吹嘘自己当年的英雄事迹了吧。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10-13 13:17:19
  前面发的两篇只是前言和引子,写前言算是介绍一下我这篇文章的大致情况,引子是介绍一下之前的历史,我个人觉得引子其实比较枯燥,感谢大家有耐心把它看完,第三篇就算是正文了,正文比引子好看多了,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2010-10-13 20:05:55
  李继捧入京献地的那一年,李继迁已经20岁了。他不想迁居京城,于是就召开一个秘密会议,到会者有弟弟继冲,亲信张浦等。
  
   李继迁先发话,他说:“我家族祖先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超过三百年了,父兄子弟各居州郡,雄视一方。现在皇上下诏令我宗族全部都到京城居住,去了的话生死就由不得自己了,我李氏家族存亡也就未可知了,怎么办?”
  
   李继冲说:“虎不可离于山,鱼不可脱于渊。我们现在可以乘夏州没有防备,杀了宣诏的使者,占据绥州、银州,大事可成。”
  
   但是张浦却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夏州一旦发生事变,各家族和蕃部的态度肯定狐疑不决,未必肯支持我们,而李克文现在兼任着知州,尹宪也在边境上屯有重兵,他们如果听闻夏州事起,可以很快带领兵马过来。银州羌人一向不是打仗的料,到时候拿什么来抵御敌人?大丈夫能伸则伸,能屈则屈,不如我们暂时逃避于漠北,在那里安家立室,联络豪族大姓,到时候卷土重来,为时不晚。”
  
   应该说张浦的这段分析和建议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李继冲的那种二杆子想法和它相比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的,李继迁当然同意照张浦说的去做了。他假称自己的奶妈死了(喊亲妈不仅有大不孝的嫌疑,而且目标太大,不好糊弄过去),要到郊外去出葬,暗中却把兵器盔甲装在棺材里,与他的家人亲信等几十人逃到距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南部)。
  
   真是胜利大逃亡啊!
  
   李继迁等人此次能够胜利出逃,张浦的功劳是相当大的,这也是他作为李氏集团智囊的初次亮相。希望大家能够记住张浦这个名字,他对李氏家族日后成功建国还起到了更大的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还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地斤泽这个地方川原辽阔,水草丰美,很适合放牧。李继迁逃到地斤泽后,拿出其祖先拓跋思忠的画像进行鼓动,于是跟随的部众渐渐多了起来。
  
   李克文赶走了李继捧,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知夏州的位置,可他还没高兴多久,赵光义就下了一封诏书,命令权知夏州李克文、绥州刺史李克宪入朝。这下该李克文、李克宪郁闷了,原以为把李继捧赶出去当挡箭牌,他们自己就安全了,没想到还是难逃一劫。无奈之下,李克文只好极不情愿地奉诏进京了。李克宪本来还想耍个无赖,拒不奉诏呢,结果宋使袁继忠给他来了一顿胡萝卜加大棒式的说服教育,他考虑良久,也妥协了。
  
   这两人也不仔细想想,赵光义既然容不下李继捧,又怎么会放过他们呢?
  
   是年十一月,宋太宗授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把他的族叔族弟等十二人也一并封了官,以笼络人心。
  
   到现在为止,赵光义解决夏州藩镇的一系列措施从表面上看很顺利,没遇到什么麻烦,虽说让李继迁给跑了,不过他就那么点人,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从总体上看,这一次削藩行动似乎很成功。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相信,绝对不是。党项民族在夏州地区已经生了几百年,对于这样一个根深蒂固、错综复杂的地方性少数民族政权,是不能用对付其他藩镇的经验和方法的,只把夏州政权的统治集团连锅端掉,只能自讨苦吃。后来的事实也向我们证明,赵光义对付夏州政权的方法,不能算大智慧,只能算小聪明。
  
   李克文和李克宪入京后,党项部落就彻底群龙无首了,党项人本来就十分彪悍,没有有威望的人去管,这些人就容易闹点事情出来,比如治安纠纷、民族纠纷呀什么的。夏州知州尹宪又是一个粗人,武略有余,文谋不足,他一看党项人闹事,就亲率部队去镇压,杀了几百个党项人,掳获几万牛羊。
  
   这下算是捅了马蜂窝,党项人被彻底激怒了,夏州一时大乱。赵光义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只好又派李克文回去继续担任夏州知州,对党项人进行安抚。
  
   这个时候再来补救显然已经有点迟了,因为李继迁已经利用夏州大乱这个机会,大肆招兵买马,扩张势力,磨刀霍霍,准备对宋朝开始武装进攻了。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回复夕暮烟波:不是笔误,族父和叔父不是一个概念,叔父就是叔叔,族父是指他们的辈分是叔侄关系,但是血缘关系已经很远了,只不过同属一族(拓跋族)而已。不知道我解释的是否清楚?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2010-10-14 11:14:22
  回复夕暮烟波:不好意思,好像我没有解释清楚,你问的是族父和族叔是吧,其实这两个是一个概念,就像叔父和叔叔一样,叔父的通俗叫法就是叔叔。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2010-10-14 20:34:45
  十二月,李继迁率众对夏州进行了一次试探性进攻,没有成功,这让他觉得,跟宋朝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作对,实在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只能打持久战。
  
   宋太平兴国八年(983)三月,李继迁听说李继捧等人都中了赵光义的糖衣炮弹,而且小日子过得还不错,便派人到麟州向朝廷贡奉马和骆驼等,还带去了一份表书,大致意思是说李氏家族统治夏州地区几百年了,当地人民对我们都很有感情,我不指望朝廷能够给我大富大贵,只希望能不丢下祖宗基业,假如朝廷能够让我继续统治夏州,我便争取当好一个不侵不叛之臣。
  
   李继迁这次上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试探宋廷的态度,顺便也尽量争取时间,来壮大自己的力量。宋太宗收到表章,觉得李继迁真是天真啊,居然连这么无理的要求都提得出来。他写了道圣谕,派秦翰去李继迁那儿宣读,圣谕的大致意思是说,我知道你李家世代忠诚,也对我大宋王朝有许多功绩,我本来不想并你家的地盘的(也亏他说得出来),是你们自己不争气,处理不好家族内部矛盾,主动献地于我的。现在你李氏宗族的人大都在朝廷做官,你一个人在荒凉之地像什么话?你还想以武拒统,到时候身败名裂,就怪不得我了。你还是老老实实回到朝廷,我给你封个官做,重重赏赐你,到时候你大富大贵地过几十年好日子,多好!是福是祸,全在你一念之间了。
  
   史书上没写李继迁听了圣谕是啥态度,估计是模棱两可、哼哼哈哈地糊弄过去了。到了晚上,李继迁留秦翰睡在自己帐中,出入也不设防,他倒是真放心。
  
   李继迁对秦翰放心,秦翰对李继迁可是不太放心。他看到李继迁对自己一点戒备之心也没有,便动了心思,想趁这个机会杀了李继迁,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当然了,他最终没有成功,不然估计就没有后来的西夏王国了,中国的历史也要改写。
  
   这一次和宋廷接触后,李继迁算是对和平取得地盘不抱啥希望了,人家赵光义态度很明确:想要地,没门!
  
   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李继迁当时可能说不出这么有深度的话来,但是有一点他还是很肯定的,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五月,李继迁与宋军战于葭芦川(今陕西佳县西北);九月,李继迁又进犯三岔口。
  
   可惜,这两次出兵,一次是“不克”(此一战李继迁为逃命,连铠甲都扔了),一次是“又败”,李继迁的军士损失共一千七百多人。
  
   这下算是赔了老本了!
  
   这还不算完,在和李继迁兵戈相向的时候,宋太宗还对原李氏家族所设绥、银、夏等州的官吏进行招抚,顺便还招引边界之外的蕃汉人民到境内去生活。
  
   李继迁看到自己的部下大多都怀有二心,和张浦商量:“我李氏家族对夏州的统治长久得不到恢复,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长期吃不饱饭,现在宋朝用金钱和粮食来招抚流民,这样对我们以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呀。”张浦想了想说:“宋兵大量驻扎在银州、夏州,我们恐怕难以与之争锋。宥州地区比较富庶,而且有横山为界,如果我们引诱各蕃部合力将其攻下,到时候恃地形之利静观其变,这也可以算的上是一条光复之策。”
  
   张浦又一次向我们展现了他天才的战略眼光,李继迁拥有这样的人才,应该知足了。
  
   李继迁听从了张浦的建议,引诱蕃部人众两万人攻打宥州,无奈宥州城坚兵强,非但没有攻下来,还被宥州巡检使李询率兵击败。
  
   李继迁进攻宥州失败后,又退回到地斤泽,继续招诱人马,准备再次进攻。宋雍熙元年(984)五月,党项咩嵬族与南山诸部叛宋,率部降附于李继迁,李继迁一时兵力大增,便立即进攻夏州西北的王庭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俘获上万,总算取得了对宋作战的第一次胜利。
  
 回复神我人:朋友,你一口气提了这么多问题,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不过,能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你对这段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争议比较多,我只能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党项人到底是羌人还是鲜卑人?关于这个问题,以前的主流意见是党项人源自羌族,现在这一观点遭到了一些冲击,但是仍然算主流意见,因为党项族是源自青藏高原的,这就首先排出了其发源于鲜卑的可能性,因为大家都知道,鲜卑族是发源于北方的,确切地说是发源于东北的大兴安岭的,地理位置的极大差异说明党项族不可能发源于鲜卑族;其次,我们也可以排除党项族发源于藏族的可能性,因为当时党项族就是受不了吐蕃的欺负才开始民族迁徙的。现在我们之所以对党项族的由来有争议,就是因为党项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民族发生了部分融合,比如之前提到的鲜卑和藏族。至于拓跋,显然是源于鲜卑的姓氏,这极有可能是党项族从青藏高原迁徙下来后,与鲜卑吐谷浑发生民族融合后的产物。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改皇族拓跋氏为元氏,这个元就成为皇族姓氏了,但是“元昊”里的这个“元”,我可以肯定是名字,绝不是姓氏。还有,李元昊建立的国家取名为大夏,乃是出自于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十六国之一),其都城为统万城,即夏州,李继迁从夏州兴起,所以李元昊建立国家后就取名为大夏,这也符合元朝以前的王朝建立,以兴起地为国号的传统。突发确实是鲜卑族的特点,李元昊认为自己出自鲜卑(主要是为了认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祖先,为自己造势),所以他下令党项族也秃发。满意否?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2010-10-15 13:21:24
  回复拥之蓝:不好意思,这是我的失误,银州确实就是现在的陕西米脂县,我当时没查清楚。银州位于榆林市以南,这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离得有点远,大概有七八十公里,我应该再精确点。谢谢你的提醒!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2010-10-15 13:27:46
  回复夕暮烟波: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重要,不过,由于西夏的史料和著作实在太少了,我只能尽量找到那些古地名的现在位置,一些古地名我暂时实在找不到现在的地理位置,只能以后再慢慢发现了。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2010-10-15 15:01:07
  回复神我人:首先我要纠正一下,党项并非起源于地斤泽,只能说李继迁发家于地斤泽,关于党项族的起源,史书上说是一个叫“析支”的地方,这个“析支”到底在什么地方,据现在史学家考证,大概位于今天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处,所以党项族是不可能发源于北方的。地斤泽我前面已经讲过,史学家现在已经找到了其所在,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南部一带。西夏王陵早在七二年的时候就已发现,现在已经有了很多考古发现。另外,民族融合是大势所趋,并不会因为统治阶级的不通婚政策而停止,在民间是不可能没有一丁点民族之间融合的例子的,相反,西夏兴起后的党项族在生活习俗上已经和他们在青藏高原上有很大的不同了,反而处处可以看到鲜卑、吐蕃乃至汉族的影子,这正是民族融合的证明。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2010-10-15 20:21:21
  李继迁好不容易打了次胜仗,一时喜出望外,便纠集了上万人马,派张浦、李大信等人率兵四处袭扰。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令曹光实等宋朝边将十分恼火,他们计划着要找个机会狠狠打击一下李继迁,最好能将其团伙一网打尽。
  
   机会说来就来。十月,曹光实与知夏州尹宪经侦查得知李继迁在地斤泽,他们便挑选精骑,连夜出兵去袭击。这些宋朝骑兵跑了一天一夜,终于跑到了,到了以后也不废话,提刀就开始乱砍,边砍还边忙里偷闲地放火。可怜李继迁和他的部众,当时还在睡觉,完全被这种闪电式的打法打懵了,有的人甚至还在睡梦中脑袋就没了。
  
   此一战,李继迁部众被杀五百余人,还被焚烧了四百多帐,他母亲和老婆也被俘虏,羊、马、兵器的损失更是数以万计,李继迁只和弟弟李继冲逃了出去。
  
   现在的李继迁,估计想不郁闷都难。打仗打得老本都赔光了,还搭上了老妈和老婆,现在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难道,我这辈子真的就这样完了吗?
  
   不,绝不!我还没有彻底失败。妈没了自然没法再找,老婆没了却是可以再找的,至于军士,自然也可以再招,只要我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恢复祖宗的基业,拥有更大的成就!
  
   两个月后,李继迁在夏州以北的黄羊平招聚羌众,又一次恢复了元气。然后,党项大姓野利等族,都争抢着把自家女儿嫁给李继迁。
  
   看来,只要自己不放弃,一切都是可以重头再来的。
  
   李继迁自从接连当了各豪族的女婿后,日渐强大起来,而当地蕃汉人民因为世代受到李氏家族的恩德,往往前来归顺。这些人来归顺的时候,李继迁就会拿出祖父彝兴的画像给他们看,当这些人对着画像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李继迁就趁机对他们说:“我李家世世代代拥有夏州地区,现在却被宋廷占据了,你们既然不忘我李家对你们的恩德,那么能跟从我去兴复我祖宗的基业吗?”这些人自然答应,于是李继迁越发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了。
  
   当初李继迁放弃占领银州后,银州有一个党项族首领拓跋遇向宋廷申诉本州的赋役太苛刻,请求将本部落移居宋朝内地,但是宋太宗不允许。拓跋遇无奈,只好率领部众起事。夏州巡检梁迥当即率兵将其击败。
  
   那么点人就敢叛乱,怎么可能不失败?
  
   拓跋遇被打败后逃到了山谷里面,派人对李继迁说:“银州易守难攻,西接夏州、绥州,东邻麟州、胜州,当地人民都还很怀念你家族对他们的恩泽,你如果派兵来攻,我用蕃族部众来支援你,到时候银州城就能得到了。”
  
   李继迁这次比较谨慎,他叫来各位亲信,和他们商量此事。李继迁的族人李延信说:“去年地斤泽那一战我们战败是因为防备守御疏忽了,并不是我们战斗力不行。漠北地区不足以让我们安家立室,现在拓跋遇率众来归,这是天赐良机呀,如果我们不把握机会,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
  
   张浦想得更周到,他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但是老将曹光实善于用兵,我们只有引诱他出城,然后趁其没有防备前去攻城,到时候可保必胜!”
  
   李继迁同意了这些意见,不过,他并不只想把曹光实引出城外,他还想把老曹引出城外杀了。他派人到银州言辞卑微地对曹光实说:“我多次被打败,形势窘迫到已经不能生存下去了,你能允许我投降吗?”来人还对曹光实说要于某某日在葭芦川投降。

喜欢hypati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hypatia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