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第八章 东京民变与金军北撤
送交者: pzj1979[☆品衔R3☆] 于 2012-06-18 22:24 已读 201 次  

pzj1979的个人频道

回答: 大宋之殇  由 pzj1979 于 2012-06-18 22:09


第八章 东京民变与金军北撤 www.6park.com

宋军夜袭金营失败后,金军加大了对宋的威逼力度,叫嚣攻陷并血洗东京,以报复宋朝毁约和夜袭金军之恨。钦宗及李邦彦等决意向金军低头,撤销了主战的李纲和种师道职务,从而引起了数十万东京百姓的愤怒,主和的宰相被殴,面对众怒,钦宗只得恢复李纲和种师道职务。金军在数十万宋军面前,不得不知难北撤,东京转危为安。 www.6park.com

当大宋二十万勤王大军到达东京城下后,钦宗的底气陡然上涨,不愿继续遵守宋金双方所订和约,翰离不对钦宗此举大为不满。当宋军夜袭金营失败后,翰离不对钦宗的毁约更是大发雷霆。他派出使者,叫嚣要攻陷并血洗东京,以报复大宋毁约和夜袭金军之恨。同时,派出两万金军进抵汴河北岸扎营,与宋军隔河相对。经常派出铁浮图军在东京城外的开阔地来回奔驰,炫耀武力。此外,他吩咐在金军大营内,大张旗鼓地准备攻城云梯和修理攻城木楼,作出一副大规模攻城的动向。除了采取这些虚张声势的行动外,狡猾的翰离不还让早已由郭药师派出潜入东京城中的一批细作,在城内大造宋军偷袭金军,遭到惨败的消息,并散布金军即将大规模攻城的谣言。他还下令,将一些战死宋军士兵的尸体残忍地悬挂在金军战车上,在东京城下来回展示,力图在精神上摧毁宋军民的斗志。这样一来,东京城内又重新弥漫起一股恐怖悲观的气氛。
金军的这一系列举动,很快收了实效。钦宗被吓坏了,他拒绝了种师道提出的趁金军得胜、防备松懈之机,由他再率宋军实行偷袭金军大营的计划。或每天派出数千名宋军,夜夜袭扰金军大营,金军面对大宋数十万大军,必生恐慌,用不了几天就会自动北撤。然而,已被金军虚张声势的恫吓惊了的钦宗,断然拒绝了种师道的两条建议。
就在宋军偷袭金营失败后的第四天,即2月4日这天,钦宗迫不及待地在紫宸殿召集宰相李邦彦和白时中议事。李邦彦和白时中鼓动钦宗,说什么种师道和李纲不顾皇上的安危,一昧主战,把局势弄到了如今不可收拾的地步,奏请钦宗撤去他们的职务,重新派出使臣,向金人说明情况,争取金人的原谅。于是,钦宗作出了再次向金军妥协的决定。为向金军表示诚意,钦宗下旨撤销了李纲和种师道两人的职务。
2月4日深夜,种师道和李纲被解职的消息,首先被太学⑴的青年学子们得知。
太学的这些青年学子们,是大宋思想最敏锐的人群之一,他们听到种师道和李纲被解职这一消息后,立即猜想到这一定是白时中、李邦彦之流的主和派所为,于是,以太学院学生领袖陈东为首的太学生们愤怒万分,学子们连夜秉烛疾书,写成了一封由全体太学学生签名的奏折,准备天一亮就上奏钦宗。
天一放亮,数百名太学的学生们在陈东的带领下,拿着连夜写好的奏折,从太学院向皇宫进发。他们一边走,一边向行人散发种师道和李纲被解职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一袋烟工夫,刚刚在保卫东京的作战中打退金军的李纲和率领七万勤王军抵达东京的种师道被解职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东京城,数万名百姓开始拥向皇城宣德门。
太学生来到了皇城的宣德门外,他们派出代表,向守卫皇城的御林军递交了奏折,请他们立即转交钦宗。守卫宣德门的御林军不敢怠慢,立即将奏折送呈宫中的钦宗。
这时,闻讯而来聚集在宣德门前的东京百姓已达数十万之众,滔滔人流把宣德门御道大街两旁的栏杆都挤倒了,人们的喊声震天动地。他们要求立即恢复种师道和李纲的职务,严惩卖国求荣、明哲保身的李邦彦、白时中之流,抵抗金军,保卫东京。
当太学院的学生抵达宣德门时,准备在勤政殿召集众大臣议事的钦宗还在朱后的坤宁宫。这时,贴身太监便送来了太学生们的奏折,同时也将宣德门外的情况告诉了钦宗。钦宗一听宣德门外聚集数以十万计的百姓,大惊失色,他连忙打开太学生们上奏的折子。太学生们在奏折中,历数李纲听从钦宗皇命,在东京局势如此危急之时,不计个人名利,率领东京军民奋起打退了金军的两次大规模攻城战,保全了皇室和东京百万军民的性命,功高盖世。种师道响应钦宗勤王号召,不远千里,不顾年高体弱,亲率七万西军从大西北一路勤王,赶到东京城下,使东京局势转危为安。两人都是大宋的功臣。而李邦彦之流,为了自家的荣华富贵,不惜向金军妥协投降,打击忠君爱国的种师道和李纲,其卖国求荣、明哲保身的丑恶行径,世人尽知。太学生们在奏折最后,强烈要求钦宗严惩卖国求荣、明哲保身的李邦彦、白时中之流。立即恢复李纲和种师道的职务,继续抵抗金军,保卫东京。
看完奏折,钦宗又急又气。太学生们竟然带头向皇权示威,而十数万百姓竟然在宣德门外声援,一时间,他不知道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刚准备入朝的李邦彦坐着四乘大轿,正好来到了宣德门。李邦彦一见这人山人海的场面,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立即派几名随从上前打听。就在这时,太学生中有人认出了这是宰相李邦彦的轿子,愤怒的百姓们立即围了上去,李邦彦当即吓得不知所措,慌忙下令随从和轿夫赶快退回,但已经来不及了。百姓们都拦住了李邦彦的轿子,一群百姓涌上前,将李邦彦从轿子中拉了出来。太学生领袖陈东站在高处,大声向百姓大声历数李邦彦的丑行:李邦彦虽是学子出生,凭着会踢几脚球,得到徽宗的宠幸,他当上宰相后,狂妄地自称要“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被人戏称为“浪子宰相”。金军围困东京以来,李邦彦伙同张邦昌之流,卖国求荣、明哲保身。现在又不顾大宋江山和东京百万军民,一昧打击忠君爱国的种师道和李纲。像李邦彦这样的人,误国误民,根本没有资格当宰相。
陈东这番慷概的言词,使百姓们对李邦彦的愤怒到了极点,百姓们不断朝李邦彦吐口水,大声谩骂。继而又拾起地上的石块,朝着他的轿子砸去。一些百姓甚至涌上前去,准备痛打他一顿,李邦彦一看形势不妙,立即在随从的保护下,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才奋力冲出人群,百姓蜂拥而追。这时,随从们看到路边停着一顶黄绸遮顶的妇女乘坐的小轿,一位随从急中生智,让李邦彦钻进小轿,不想小轿轿边刮脱了李邦彦的一只鞋,魂飞魄散的李邦彦根本顾不上拾鞋,急忙下令轿夫起轿,飞快地逃进附近一座寺院里,这才躲过一劫⑵。
跟在李邦彦后面准备入朝的是开封府尹王时壅,这王时壅也是一位坚决主和、与李纲水火不容的人。他见百姓围攻李邦彦,开始还摆起官架子,大声斥责太学生和百姓这种挟天子乱朝纲的不法行径。甚至准备下令调集军队驱散百姓。太学生们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与之争论,痛斥李邦彦张邦昌以奸佞鼓惑皇上、卖国求荣的可耻行径。王时壅闻之哑口无言,无以作答。百姓们群情激奋,一拥而上地想教训他,吓得王时壅落荒而逃。闻讯而来的知枢密院事吴敏,见太学生们带头闹事,遂下令太学生们回到太学院上课,说国事自有皇上和大臣们处理,遭到太学生和百姓的痛斥。他一见情况不对,也慌忙逃进皇城。这时,从皇城中走出来十余名太监,也想斥责民众。太学生们和民众一见这些平时狐假虎威的太监,满腔怒火顿时又起,数百人一涌而上。太监们见事不妙,欲慌忙逃进皇城,却因腿脚稍慢,竟被愤怒的百姓们活活打死。
到了此时,东京城内百姓的情绪越演越烈,形势已到了失控的地步。
在宣德门外的御街上,愤怒的百姓们把怒火发泻到了一些主和大臣开办的商号上。在一些熟悉百姓们的指引下,人们很快认出了宣德门旁边几家绸布庄是几位主和大臣所开,他们一拥而进,将上好的丝绸布料一捆捆地搬到了御街上,一些手脚飞快的百姓将这些丝绸布料点上火,不一会儿,浓浓的烟尘一股股地升腾,周围的百姓大声地叫好,对于其他对于其他商人所开之店,民众却丝毫不予侵袭。
在坤宁宫内,钦宗被太学生和东京百姓这一行动吓得不知所措,当听到李邦彦差一点被愤怒的百姓打死,王时壅狼狈而逃的消息,他更是惊恐到了极点。还是朱后提醒他,面对数十万民众,既不能镇压,又不能让局势失控,又免造成更大民变。况且,虎视眈眈的金军还屯兵东京城外,必须立即处理好这一事变。朱后建议钦宗马上答应民众的要求,先控制好局势才是上策。
朱后的提醒,使钦宗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当即下旨,马上在勤政殿召见李纲。并把这一旨意告之宣德门外的民众。宣德门外的民众得知钦宗这一旨意后,十数万人立即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声。
然而,传旨的一位执事太监,因为传告李纲入宫的动作慢了些,被宣德门外的民众误认为是故意所为,竟被愤怒的民众当场活活踏成肉泥,随行的二十多位太监也被活活打死。李纲匆匆赶到,立即制止了民众的这种过激行动,然后进入宫中。钦宗当即册封李纲为东京守卫使,全权负责东京的防务。又宣布恢复种师道的全部职务。
然而,宣德门外的民众还是不肯散去,他们要求亲眼见到李纲和种师道。钦宗立即下旨,派人赶到种师道的寓所,令他立即赶到宣德门与民众见面。种师道已经知道东京的情况,他立即乘车,赶到了宣德门外.当他和李纲一起登上宣德门城楼时,十数万民众立即再次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声。
李纲和种师道复职后,立即重新开始加强东京的防御。李纲发动东京守军和百姓继续加强城防。而种师道则统一指挥城外的二十万各路勤王大军,密切观察城外金军的动向,准备寻机对金军发起攻击。
宋二十万勤王军的到来及东京民变发生后,宋金两国交战的东京、河东两大战场形势发生了剧变。
在东京城下,翰离不听到东京民变和李纲、种师道复职的消息,特别是听到东京城防卫越来越严密,宋军士气高涨,以及城外二十万大宋勤王军已置于种师道的统一指挥下,准备寻机反击金军的消息后,他知道,凭他手中现在这六万金军,这次是不可能攻占东京了。斡离不深知,粘罕率领的西路金军被太原宋军缠住,无法分兵南下支持他,自己的孤军屯兵坚城之下,时间越长,宋军勤王之师到来更多。由于有金太宗在燕京时给他随机处置的权利,他决定退兵。
为了摄取最大的利益和保证金军安全撤军,翰离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决定向东京城内派出使臣,向钦宗传达自己的意见。然而,使臣的人选颇令他费了一番脑筋。派贴心金军大将,他怕宋军会加以扣留。若派位卑职低之人,又怕钦宗不信任,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图。想来思去,最后,他决定派出萧仲恭为金军代表入城。
这萧仲恭本是辽国枢密使萧挞不也之孙﹐中书令萧特末之子。萧仲恭早年曾是由一般辽国皇亲宗戚子弟组成的“孩儿班”的班使。后来,他历任辽多种重要职务。辽保大四年(1124)﹐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西逃天德军⑶﹐萧仲恭为护卫太保﹐兼领军事。次年,金发起灭辽之战,萧仲恭与天祚帝同被金军俘虏。萧仲恭被俘后主动降金,为金收拾辽国人心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金太宗的信任。在翰离不的眼中,萧仲恭无疑是一位忠于大金,又具较高身份,经验丰富的合适人选。
萧仲恭得知翰离不选中自己入城的消息,便向翰离不提出,加派一名叫赵伦一同前往。这赵伦也是辽人,长期跟随萧仲恭,是一心计颇多之人,翰离不自然应允。萧仲恭和赵伦进入东京城中,向钦宗提出要求,如果大宋能履行先前双方所订和约并同意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那么,翰离不将减少和约中的金银数额,两国即可罢兵,金军即可北撤。
自从金军兴兵入侵大宋以来,这是金军第一次表示愿意撤兵,被金军兵临城下这些日子来压得喘不过气的钦宗大喜。他认为,宋军虽有二十万勤王军的到来,但自从宋军偷袭金军大营失败后,金军加强了对东京城的围困,以金军的强悍,东京城的危险依然没有解除。现在金军主动提出罢兵,他自然求之不得。于是,他不顾李纲、种师道等主战大臣的反对,立即答应了金军的要求。他还提出,希望金军把与张邦昌一起在金营为人质的康王赵构放回。翰离不倒也爽快,提出只要钦宗改以另一皇室成员为质,既可将康王赵构放回。钦宗即以肃王赵枢⑷顶替康王为人质,同时也扣留了金军使臣萧仲恭和赵伦。这样一来,双方在东京城下的战火,顷刻之间得以熄灭。
钦宗之所以决心与金军妥协,除了金军在东京城下的巨大压力外,还在于河东战场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
粘罕统领的西路金军自云州出兵以来,一直在太原城下与宋军鏖战,在得到翰离不已打到了东京城下的战报后,心生嫉妒之情。于是,他留下三万金军继续围困太原城,自己则率两万大军绕过太原,沿太行山西侧东南而下,先克平阳,宋将刘嗣初献城降敌,并引金兵进人今晋东南地区。二月,金兵攻陷威胜军⑸,接着又攻克隆德府⑹。金军继续南下,攻占了山西最东南部的重镇泽州⑺。
泽州是山西通向河南的要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女娲补天、神农播种、禹凿石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历史传说都有实地可指,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带。这里距离黄河已经不远,距洛阳不过二百来里,距东京仅区区三百来里。
粘罕率金西路军进抵泽州的消息,极大地震动了大宋朝廷。因为此时宋军在泽州一线并无大军阻拦,如果金东、西两路大军得以在东京城下会师,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于是,在宋军偷袭金营失败后,钦宗就下了与金军妥协的决心。
2月10日,钦宗下诏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尽管大宋按和约应付给金军的赔款尚差得很远,但翰离不唯恐李纲和种师道趁机发动袭击,故于这天清晨带着20万两黄金和400万两白银,以及宋钦宗割让三镇的诏书,“押送”着代康王为人质的肃王赵枢和太宰张邦昌,悄然率六万金军北撤。
金军北撤的消息,使得钦宗欣喜若狂。李纲向钦宗提出,效仿澶渊之盟⑻时真宗寇准所为,派十万宋军“护送”金军渡过黄河,得到钦宗同意。李纲还与种师道议定,由种师道的弟弟、刚刚率三万秦奉军到达东京的种师中领军尾随。两人还密告种师中等将领,可在金军半渡黄河时,给予留在南岸的金军痛击,若能消灭南岸待渡的这一半金军,那将极大地打残金军。
翰离不率六万金军从东京城下撤退后,一路北归。由于此时正是天寒地冻之时,六万金军乘坐大宋按和约提供的牛马和在东京城外抢劫来的牛马车,结成数十里的队形向北而去。金军沿途抢劫,晚间宿营时,金军将当地百姓的房屋拆下,燃起一堆堆大火,度过寒冷长夜。面对数量庞大的金军,沿途各地的大宋守军均不敢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截击。虽有一些由农人组成的义军在夜间对金军进行袭击,但对金军来说,谈不上有多大损失。尾随金军的十万宋军也没有对金军进行攻击,金军的北归之路途还算顺利。
当金军抵达黄河渡口,开始渡河时,尾随的宋军也赶到河边。然而,他们看到的却是令他们气愤不已的场景:在金军渡河的南岸,一队宋军在河边竖起了一面巨大的旗帜,率军而来的种师中被这队宋军告之,他们奉钦宗诏书,专程在此守候,严令种师中率领的宋军越过旗帜。种师中看着金军顺利地渡过黄河,携带大量战利品平安北归,内心遗憾不已。
翰离不率金军渡过黄河后,来到中山与河间两镇,他派人向守城的宋军出示钦宗割让两镇的诏书,让两镇守军投降。然而,接到钦宗意旨的两镇守军却不予理睬。翰离不见两镇防守严密,也不敢攻城。加上金军获此巨额财物,久战思归,已无心再战,遂率金军绕过两城,继续北归燕京。
翰离不率金东路军北归到达燕京后,他心里腾起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处理郭药师所部降军“怨军”。翰离不在攻打燕山地区的战斗中,一共逼降了包括郭药师的“怨军”在内的宋军七万人,在淘汰大半老弱后,剩下的一部分留在燕山地区作地方守卫,郭药师的“怨军”只有两三万人。郭药师的“怨军”自投降金军以来,无论是在南下路途的战斗中,还在围攻东京的战斗中,都表现得极为凶悍。正因为如此,也才使得翰离不对“怨军”放心不下。翰离不认为,郭药师的“怨军”在辽国时,辽国对他们极为照顾,他们却背辽降宋。而宋对郭药师和“怨军”更是厚待,特别是宋徽宗,除了亲自在东京召见郭药师,予其升官发财外,还多次陪同郭药师玩乐。但当金军南下时,但郭药师还是率“怨军”投降金军。如此一支凶悍而又是“有奶便是娘“的降军,对金军是一个潜在的隐患。于是,翰离不果断地下了决心。他在帅府设宴,请郭药师和“怨军”主要头目四十多人赴宴,席间,金伏兵一拥而出,除留下郭药师外,将“怨军”主要头目四十多人全部用大棒打死。然后,他又将“怨军”主要官兵八千多人全部坑杀后埋葬。事后,翰离不任命郭药师为燕京留守这一闲职。
在太原战线,当翰离不率金军撤离东京后,粘罕随后也得知了钦宗同意割让太原的旨意,当宋使到达泽州时,他也同意将金军从泽州后撤。三万金军再次回到太原,准备按和约接收太原。然而,当粘罕率军来到太原城下时,却发现太原城门依然紧闭,和中山与河间两镇一样,一直在太原城头与金军浴血鏖战两个月之久的太原知府张孝纯与大将王禀,对金军的要求同样不予理睬。王禀向前来宣谕的钦差表示,决不交出太原,他决心率领官兵与太原民众一道,为保卫家园血战到底。
翰离不率领的东路军一路势如破竹般地打到东京城下,索得大量金银而归,而粘罕的西路军只是攻占了一些城池,并未在金银财富上得到多大好处,这使得粘罕恼羞成怒。他下令金军再次围攻太原。并令在城外弓矢不到之处,环城植下鹿角,厚达数里,中间开小径,将狗放入其间,密切监视城中守军动向,防止宋军突围,这样一来,就彻底割断了太原与外界的联系。之后,因粮草不济,粘罕留下部将银术可率军两万继续围困太原,自己率主力回云中整顿休息。
随着金东路大军的北撤,宋太原守军继续在太原城头与金西路军对峙。当2月即将过去之时,困扰大宋达两个月之久的这场金军南侵危险,这才算是真正过去了。 www.6park.com

注解:
⑴北宋时的最高学府,集中了北宋最优秀的青年学子。当时辽和西夏也比照北宋,建立了类似的太学院。
⑵当金兵北撤后,鉴于朝廷内外的压力,钦宗被迫免去李邦彦的宰相之职,贬为邓州知州,临行时,李邦彦又推荐同是主和派的唐恪继任宰相,继续他那一套卑躬屈膝的主和政策。南宋高宗建炎初年,李邦彦再被贬为建武军节度副使,下放至浔州。从此之后远离了朝政。
⑶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
⑷徽宗第五子,时二十六岁。
⑸今山西沁县。
⑹今山西长治市。
⑺今山西晋城。
⑻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侵宋,宋朝野震动,真宗欲迁都南逃,但因同平章事(宰相)寇准等人反对,真宗亲到澶州督战。数败辽军。双方于12月初达成停战协议,次年订立和约。内容包括辽宋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于边境开展贸易。盟约缔结后,宋派出大军,一直将辽军“护送”过了白沟河。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因澶州又名澶渊,故史称“澶渊之盟”。

喜欢pzj1979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pzj1979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