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博论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80年代中国:走在大街上看不到胖子,图8只有农村人才能真正看懂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3-03-27 21:50 已读 957 次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购买电影票】80年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方经济文化的进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眼光投向更发达地区,中国人的面貌也悄然无声地发生着重大改变。这是一组反映80年中国社会民生百态的老照片,可真实感受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工作状态。


【汽车站】从这张老照片可以明显看出,当时中国人穿衣以灰、蓝、绿等颜色为主。多数人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纺织原料仍以棉麻天然纤维为主,化纤是紧俏的产品。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乡里大干部,八块买条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裤裆含氮百分百,屁股净重四十五。”


【街头小人书摊位】街头巷尾的小人书摊位,是80年代城市的一大特色。小人书又称连环画,它起源于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反映的内容主要是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由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匮乏,小人书一度受到人们的热捧。

6park.com

【骑自行车出行】80年代的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的国度”,自行车是人们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上海是中国最早出现自行车的城市,据1869年11月24日的《上海新报》记载:“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又一种,人如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力走路。不独一人见之,相见者多矣。”


【热闹的外滩】自晚清时期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外滩一带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都云集于此。这里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成为上海标志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三轮车】照片中这辆三轮车即便行驶在如今的大街上,也不算落伍。当时这样的三轮车主要用于拉客,在火车站、汽车站外颇为常见。当然,自行车还是人们出行的首选。当时自行车的宣传语是这样的,“构造特殊、起乘安全、风行全球、到处欢迎、用以代步、经济便利。”


【公安配车“侉子”】“侉子”即边三轮摩托车,这是一种古老的摩托车形式,二战时被广泛用于战场。1957年12月24日,我国第一辆国产仿制边三轮正式面世。次年,洪都机械厂仿制的750边三轮正式命名为“长江750”,也是国产最早最经典的边三轮车型。


【农村孩子夏天捕鱼】这一幕相信农村80年都有深刻的记忆,那时的农村没有手机、没有网吧,每当暑假到来时,下河洗澡捕鱼是一生最难以忘怀的时光。那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童年记忆,也只有生活在农村的人才真正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无轨电车】通俗来说,无轨电车就是一种通常由架空接触网供电、电动机驱动,不依赖固定轨道行驶的道路公共交通工具。这种电车的车身和底盘一般与普通客车相同,但车顶需要安装一对受电杆,用于从接触网的一对触线受电并形成电流通路。1914年,上海英商电车公司最先在租界内营运开通无轨电车,这是中国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由郑家木桥(今延安东路福建中路)开往老闸桥。


【计划生育宣传标语】80年代的中国,计划生活宣传语随处可见。走在马路上会发现一个现象,彼此间穿衣打扮都差不多,而且也看不到胖子。有网友这样评价80年代的生活,“满满的都是暖暖的回忆,相对于现在快捷,便利,浮躁的社会,还是以前的生活更真实,更朴素,更幸福,更让人得到满足感”、“看着总想哭,因为再也回不去了”。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博论天下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