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博论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泸州蓝田老街,有座清朝时期的“救助管理站”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3-02-23 22:05 已读 707 次 1 赞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古街上,往往有很多被世人遗忘的人文故事和历史遗迹。假如你是一个地方文史爱好者,行走在老街的偏街小巷,往往就会有不经意的发现。

近日,酷爱研究泸州历史的市民曾浩东在探访蓝田老街的文昌宫时,就在一条老街的巷子里发现了一处老建筑。不起眼的门楣上,镌刻的三个大字中还有两个清晰可辨。后分析认为,这里应该就是清朝时期当地政府设置的“棲流所”,相当于现在的“救助管理站”。

隐藏在蓝田老街的“棲流所”,虽然算不上大的文物古迹,也是泸州这座城市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


呈多边形的门框

蓝田老街巷子里有处古建筑

3月10日清晨,蓝田老街,赶场的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川江都市报记者在老街上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去往“棲流所”的农场巷入口。

顺着巷子往里走,狭窄的小路七弯八拐,一路上全是些老房子,支巷纵横交错。要刻意去发现门楣上刻着“棲流”二字的小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顺着农场巷转了一圈,记者并没有发现刻有“棲流”字样的门楣。沿着巷子打听,居民们也都没听说过这地方。记者再三确定“棲流所”就在这个巷子里后,又继续沿着小巷挨家挨户询问、打听。最后,终于在农场巷中间位置的一个转角处,找到了这个刻着字的门楣。

这是一道用石头砌成的院门,门柱是两根长条石,门宽约80厘米。经历长年累月的风化,斑驳的条石上,纹路、棱角已被磨平;门洞顶端同样是长条石,中间位置从右到左排列着三个字,右边起两个字是“棲”和“流”,清晰可见,可惜第三个字被涂抹,已无法辨识;门上角由两块切成斜角的条石构成,整个看上去,院门就是一个多边形结构。

从石门进去,院里已被改造成一家老茶馆。院门对面和左右两边的几间屋子已变成茶馆的“雅间”;院子上方加盖了一层彩钢瓦,下面摆着几张桌子,算是茶馆的大堂。

早上,茶馆里已开始热闹起来,街坊邻居聚集在这里边喝茶边聊天,都是些家长里短的话题。而关于这个院子的历史,他们并不知道。 6park.com


栖流所原为清朝“慈善机构”

这是一栋怎样的建筑?从石头的风化程度和门楣上的二字可以判断,院门显然不是当代产物。

这个发现,让长期研究泸州本土文化的曾浩东惊喜不已,在和同为泸州地方文史爱好者的好友邝峻熙交流、分析后认为,门楣上的三个字应该是“棲流所”。

曾浩东告诉记者,他查阅史料后发现,“棲流所”又写作“栖流所”,是清朝时期官方创建的福利机构,是当时收留难民、流民的专门场所。

根据《清会典事例•都察院•栖流所》记载:“顺治十年覆准,每城建造栖流所,交五城管理,俾穷民得所……如遇无依流民,及街衢病卧者,令总甲扶入所内,报明该司。”又有《清史稿•食货志一》:“外来流丐,保正督率丐头稽查,少壮者递回原籍安插,其馀归入栖流等所管束。”

由此可见,蓝田老街上的这处“棲流所”,应该就是古时泸州的“难民收容所”,相当于今天的救助管理站。

据老街上的一位老人讲,先辈们口口相传,“棲流所”原来被称作“叫花窝窝”。1949年后,“棲流所”的房屋被分给当地居民,院内的屋子早已翻修过,而院门却一直没有改变,门楣上的字才得以保存至今。这些年,院里的居民陆续搬走,留下的住户才将其改成简陋的老茶馆。

曾浩东根据泸州史书记载分析,古时的泸州城区虽不如今日繁华、整洁,但到底是主城区,如果大量乞讨者聚集在这里,对主城区来说并不合适。而一江之隔的蓝田,早些年是驿站、古道,也有码头,距离市区较远。把乞丐和流浪者聚集在那里,既方便统一管理,也便于把他们遣送回家时方便出行。


城市“棲流所”变身救助站

“棲流所”是清朝时期专门成立的救助机构,那么,清朝以前又是怎样帮助流浪、乞讨人员的呢?

曾浩东翻阅历史文献资料,发现慈善救助确实自古有之,只是各个时期的称谓不太一样。

春秋初期,齐国政治家管仲曾在临淄创建了养病院,专门收容聋哑人、盲人、跛足等残疾者进行集中疗养,这可能算是历史上慈善事业的先驱。到了南北朝时,朝廷真正开始着手和主持慈善救济事业,建立了收救残疾人和流浪者的“六疾馆”“孤独园”等。

到了唐代,慈善救助开始探索设立收容贫老、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宋朝时期设置东、西福田院,主要赈济那些流落街头的年老之人,以及身有重疾、孤苦伶仃或贫穷潦倒的乞丐;元朝则在各路设立“众济院”“养济院”,收养不能自存之人,除给粮食外,还拨给柴薪;明朝则在每县设养济院,支米煮饭,日给两餐,器皿、柴薪、蔬菜等均由政府设法措办。

清朝时期,为了减少流丐散处,各地多设立了栖流所集中安置。这些栖流所,就是利用城市偏僻处的空房或现成的空庙改造而来。

曾浩东告诉记者,清代的棲流所也称作“花营”,看似收留,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它把乞丐、孤寡老人、遗弃的儿童、无法自食其力的人都聚集在一起,为其提供一些临时帮助。其救助对象和救助手段均非常有限,难以照顾更多的救助者。

而今天的救助管理站同样是为流浪乞讨人员而设立,相对于古代要专业很多。可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救助、寻亲、护送返乡等服务;为进城务工不着,被抢、被盗、被骗而生活无着的特殊困难群众的临时性救助;还可以为流浪少年儿童提供保护性救助、教育矫治、寻亲、护送返乡等服务。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博论天下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