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一段历史就是一段故事,在每一段故事的背后都会留下时代的印记,也会是一代人成长的记忆。
当我们越长的时候,反而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喜欢追忆曾经的回忆,总觉得过往的那段岁月,总要比现在疲惫的生活要幸福的多。
四十年前的中国在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终于敞开了大门,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全世界的目光。在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当中,中国人迎来了百余年来最快的发展阶段。
对于成长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那是一段物质匮乏,但又满是幸福的回忆。也正是在这段时期,诞生了一个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一个名词,那就是“万元户”。
如今“万元户”这三个字已经很少被人提及,往往出现在一些影视作品当中,或是人们的回忆当中。
6park.com时隔四十年,当下的年轻人或许已经很难明白其中的深意。不过,如果回到那个年代,谁能撑得起这三个字,恐怕是在当地风光无限,绝对是昂首阔步、挺胸抬头的人。
现在流行一句话,“月入一万不算多,年入百万不称富”。岁月点滴,流转的瞬间已经是今时不同往日。繁华的都市里,灯火摇曳的街头。走过形形色色的人,看见多姿多彩的故事。
中国人能够脱贫,能够过上衣食不愁,开始追求心灵层次的享受的同时,我们也要始终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那个敢于开放的老人,敢于在南海画了一个圈的邓公。
“万元户”究竟意味着什么?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这两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猪肉价格疯狂上涨,一度到了几十块钱一斤。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斤猪肉也不过是一块钱,还是上等的五花肉。就以最近猪肉平均20块钱的价格计算,这物价足足涨了20倍。
一万块钱差不多就是今天的20万,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即便是在今天,年收入20万也还算可观,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不错。
现在散装大米的价格普遍是2到3块钱之间,那时候也就是一毛多钱,也差不多是翻了二、三十倍。要以当年的工资来计算,那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长辈常常跟我说一句话,八十年初期,一个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也就在30块钱左右。
以我老家,现在工人工资在3000块钱左右来算,足足翻了100倍。当年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年收入百万以上的高薪人员了。
即便是在当下,年收入能到百万以上的,那也是少之又少,虽不说凤毛麟角,那也绝对是万里挑一。
如果哪天闲下来了,可以听听父母讲讲过去的那段岁月,在物资缺乏的年代,人们更愿意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没有那么多的投机取巧,也没有那些坑蒙拐骗。
婚姻更比当下要真诚的多,自由恋爱的两个人很少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
那时候,城市里的生活要远比农村的好的多。城里人结婚有“三大件”,那边是冰箱、电视、洗衣机。而农村的“三大件”要比这简单的多,不过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农村的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
曾有一段时间,我和母亲聊天的过程中无意聊到了母亲和父亲结婚时的经历。那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农村,父亲是骑着一辆凤凰牌的二八大杠从外婆家,把母亲接到家里的。
母亲搂着父亲的腰,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父亲骑行了小20公里的路,高高兴兴地把母亲接回了家,每每谈到这里,母亲的脸上还是会洋溢出甜蜜的笑容。
这辆自行车伴随了我童年的记忆,只可惜在90年代中期,趁父亲不注意被人偷走了。这可是父亲当年足足花了3个月的工资买来的。
回忆起来,还是心疼得不行,一个劲的叹息。如今家里还保留着他们结婚时的那块上海牌手表和已经忘记品牌的缝纫机。
手表在很多年以前就坏掉了,一直没有拿去维修。不过,母亲一直保留到现在,算是对于那段时期的记忆。说起来,这块手表还是用我舅舅当年上大学时的生活费换来的。
当时,舅舅考上了大学,几个姨夫为舅舅凑了50块钱,给他当做异地求学的生活费,舅舅就是没要,给了母亲。母亲在和父亲结婚的时候,就用这50块钱买了这块手表。
家里的缝纫机还在,好像也不能用了。不过,我小时候不少的衣服上面,都有它勾勒出来的针线,冬天里的棉衣棉裤,夏天里的短裤、短袖,都有母亲用它缝上的密密麻麻的针线。
或许很多农村的80后,都有这么一段每每回忆起来,满足又有点伤感的往事。
到了90年代初期,万元户在农村的地位依然没有受到影响,还是乡亲们眼中羡慕的对象。
当自行车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万元户们已经更上新的台阶,摩托车才是他们的座驾,轰隆隆的油门声伴随着的是后车轮飞速的旋转,在它后面是扬起的一片尘土。
像我们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每当这个时候总会呆呆地站在一旁,看着驾驶人飞一般的远去,渐渐的消失在乡间的小路上,这时候我们才黯然伤神的躲到一边,继续玩起刚刚和好的泥吧,顶着炎炎夏日,玩的不亦热乎。
渐渐的中国人富了起来,每家每户的家庭条件也都得到了真正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了万元户,而十万元户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
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万元户”这次渐渐的退出了它高光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开上桑塔纳的那帮人。
对于桑塔纳这款车,绝对是80后最印象深刻的大物件之一。摩托车黯然失色,随处可见的是桑塔纳的影子。那时候,几乎没人觉得汽车的喇叭声是噪音,反而更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喇叭一响,发动机的轰鸣声之后,是飞快地从乡间少得可怜的公路上奔驰而过,留下来的肯定是小伙伴们痴痴地望着它的背影。
时光境迁,也许不少人像我一样喜欢回忆那段往事。
不过回到现实当中,我们不得不感慨,这个时代发展的之快,也不得不感谢那些曾经不辞辛劳带着国人发展的领路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