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博论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华文明的过去与未来走向》(草稿)
送交者: 令狐葱[☆品衔R3☆] 于 2021-04-27 16:14 已读 1433 次 1 赞  

令狐葱的个人频道

《中华文明的过去与未来走向》(草稿)

令狐葱

我从1989年开始就一直在思考我们晚清70年以来的历史走向,前后历时30年。这不是我的主业,而是一种个人乐趣,只是逐渐发展成一项终生的工作。在这30年里,我除了学习到东亚地区古人类学的知识以外,还认识到了我们民族有着长达万年的形成历史,并写了《中华民族万年史》的草稿。这个过程与古气候密切相关,但是更有趣。

我们的文明发轫于北大考古学教授苏秉琦所形容的新石器时代的满天星斗时期,这时中国地区的主要文明比如良渚、石峁、红山等全部位于今天的生态边沿地区。主要原因是古代人类对森林的“征服能力”或“破坏能力”较低。至少在东亚地区(中国地区)所有在自己时代领先的早期文明全部位于森林边缘地区。后因气候的变化,这些文明全部毁灭于环境的变化。当然这普遍不是一瞬间到来的一场灾难,多数情况是一个漫长的持续过程。随着森林地带的萎缩,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几乎所有文明沿着适合生存的森林边缘地区开始内迁、相会与融合于广阔的中原地区。结果就是我们民族的诞生与夏商周时代的开始。

比如,石峁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是同时存在的两个相邻的不同的文明,他们应该不是一伙人!石峁遗址的规模较大,控制的地域较广,而按照等级规制的角度讲,陶寺遗址的级别又比较高。下面发生的事情不用考古研究我们都能想象得到……考古学家接下来的工作发现陶寺遗址是因为发生了内乱而毁灭。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人骨基因分析,当时生活在石峁遗址的人们是今天中国人的祖先。像不像特洛伊木马的故事?这事最少说明咱们家祖宗心眼少不了。

当然类似的各地域人们相互融合的证据在二里头遗址也有发现。比如,在二里头遗址出现了同时代的墓葬区被人铲平盖房子这种事。人们对墓葬毫无情感与尊重。最好的解释是他们是生活在一起,同时来源不同的人群。当然,占领导地位的肯定是咱们家祖宗,要不今天就没有咱们。。。

以上是从考古学的角度来分析。此外我们民族的历史还可以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当然这就涉及到更远的事件。从黄种人的形成到黄种人在东亚地区驱逐棕色人种,汉藏同源到汉藏分家,再到北方内陆(黄河流域)的黄种人挤压沿海与南方的黄种人,进而形成南岛语系直到形成今天东亚地区民族构成。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在晚清以前的所有时代都是北人南迁,挤压南人的一个过程。原因是北方有广大的平原地区,在农业时代很容易形成人口众多的大型社会,凝聚起巨大的国家力量,而中国南方往往地域狭小,且相互间又有山河割裂,很难形成大型社会。只有众多小型社会,而聚集不起足够的人口与经济力量与北方抗衡(有分子生物学证据,从略)。同时,更北的草原地区常常给农业区造成军事压力而造成大量农业人口南迁。这一过程到晚清为止,持续时间最少上万年,甚至数万年。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历史规律。这一规律是接下来的文化分析的基础。

我们的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形成与积淀,最后在黄河流域集大成于秦汉到唐宋的这一千年里。这是一个独立演进,并发展出完整上层建筑的文明(论述从略)

 

与此同时,长江流域开始发展壮大,从唐宋时期开始在经济上超越黄河流域。到了晚清时期,珠江流域的经济力量开始发展壮大。这些地区的人口与文化都出自中原地区,只是走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这就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三个“文化台阶”

也就是从中原文化向南走低一步形成“长江文化”或者“江南文化”;再向南走低一步形成“珠江文化”或者“岭南文化”

那么什么叫“文化台阶”?打个比方,一个人从中原地区出发向南迁移,越往南走,他需要的衣物就越少,最后到了两广越南地区,可能穿衣已经没有御寒的需求,久而久之,可能已经没有“寒衣”的概念,全年可能只需穿戴一种衣着而没有春夏秋冬四季衣着的完整概念。比如在北美地区,人们都来自世界各地,在冬天只要看一个人穿衣的式样,质量与合体程度就能轻易判断出这个人是来自热带地区还是来自寒带地区。

这个文化台阶的顶端是中原文化,因为我们的文明形成并繁盛于中原地区。我们现今知道的所谓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以及佛教道教经藏等等全部产生于这里。我们在这里称之为“上层建筑”。这里的人这样想、这样说、这样信、也这样做(要看百分比@_@)。而江南文化的形成既有汉朝统一南方这样的征伐过程,也有“衣冠南渡”,南唐、南宋这样离乱,逃难的过程,整体上还能维持一个短暂的稳定局面,从未独立实现长期稳定的社会运转。对于前面所提到的“上层建筑”,人们会不会这样做,不太好说,但是会这样说、这样想、这样信。很多文化信息开始发生丢失。

我们的文化在这里开始发生分化,但这两个部分共同构成我们文明的核心,有差别,但不分彼此。明朝的王夫之(湖南衡阳人)在对比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曾经骄傲地说“(我们)有城郭之可守,墟市之可利,田土之可耕,赋税之可纳,昏姻仕进之可荣。”这是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的共同特点。

而第三个台阶则是珠江流域的粤语文化。这个文化的地域不大,人口也不算很多,经济上也还不是重心,但是在晚清以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是十分巨大。

这个文化区的形成,难民的成分极大。这个不需要太多考证,只要看看遍布世界的唐人街,粤语里的唐装,唐人、唐山杂货等词语就可大致判断出这个文化的形成,始于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否则怎么不叫“宋人街”呢?对于前面我们谈到的“上层建筑”,这里的人也就是这样说说,他们一般不会这样想,就是信也是半信半疑,他们可以肯定地说他们肯定不会这样去做。

对于各个文化之间的异同需要长篇大论,此处从略。只要记住结论,粤语文化与中原文化相比,发生了极大的转化,损失了更多文化信息。

中原人的普遍特点是有家国情怀,比如你要是当着山东人说中国不好,可能会吃耳光;你当着上海人说中国不好,他可能只是不理你;你当着广东人说这些,他可能觉得与自己无关。但不管怎样说,要认识到这三种文化的差异,和可能产生的矛盾。

比如,晚清曾国藩平灭太平天国运动时发布了《讨粤匪檄》,其中阐明战争目的的一句是“以卫吾教”,这里的教指的是儒教。整个太平天国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大规模文化冲突。。。

在这以后,无论是康梁变法、革命党兴起、辛亥革命还是孙中山发起的左一场革命又一场北伐,乃至最后的国共内战无不表现出中国内乱与内部文化冲突相互交织的特点。(从略)

写到这里就应该看到我们的文明到现在还远没有完成文化的统一!台湾的李登辉曾经提出把中国肢解为7块,大致立论于此,因为再算上蒙、疆、藏、满,中国正好是7块。。。。。。

所以任何时候,一旦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中国会大概率发生分裂,再次陷于内乱。文化研究的意义也就在于此:清楚地认识我们自身现状,就会知道我们的未来,就会知道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与组织形式更适合中国国情。简单说,政治学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论断: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我们的现实是没有完成文化的统一,要想长治久安,就只有加强中央集权来弥补这一短处!

孙中山的一生向我们证明在中国的现状下议会政治极其容易在中国造成内乱,即使孙志山只想要一个“汉家江山”而不是“总期人民安堵,海内乂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所以如果有人在谈论中国政治的时候站出来自称民主派,我绝对会引述晚清甲午战争后礼部右侍郎、宗室大臣志锐等38名廷臣,联名上疏光绪帝的话来回敬之:“请杀李鸿章以谢天下!” 因为这里不涉及各种制度的好坏,而是谈论任何制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立足于现实,也就是条件。政治是现实的艺术。不谈条件,就是政治流氓!

第二,中华民族存在一个治乱兴衰的恶性循环。研究晚清民国这一百年中国衰弱并陷于内乱的历史对于认识我们自身至关重要,而文化研究是解开这一段谜一样的历史的钥匙,还是研究中国问题找到跳出这一循环的最重要方法(从略)

第三,中国从经济实力的角度讲已经逼近世界第一。未来中国要不要领导世界?如何领导世界?如何面对外交的困境都涉及到对外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对内如何防止再次发生内乱。这是从内部来讲(略)

第四,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引发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冲突。而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1996年出版的《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这本书预言文明的冲突将是下一场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原因。这是从外部来讲(略)

第五,“打铁还需自身硬”。文化研究是建立和完善我们自身上层建筑,弥补缺损的文化信息的必经之路。考古学和文化学的重要性就表现在: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再知道我们如何来到这里,就知道我们将向哪里去!

总之,建立和完善中国的上层建筑是中国实现长治久安,最终走出外交困局,并成为世界领导的必经之路!

以上是我以前对我们文明自身的认识。但是,非常不幸的是这两年,我发现在这三个文化台阶下面还存在着第四个文化台阶——客家文化。粤语文化和客家文化可能是东南亚地区起主导地位的文化。只是可能,我个人无力再做进一步发掘(略)

总之,如果认识不到在我们民族内部存在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热衷于“破坏”而不是“建立”的文化分支,任何制度设计都会最终流于空谈,重演民国时期的内乱(略)

最后,在我个人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客家“高层人物”,如果仅仅是对我个人的折磨则无足挂齿,但如果是对我们我们内部缺陷的窥探,则要小心应对,仔细研究!(原因从略)想想康有为和孙志山对近代中国的破坏,我应不应该寻求外界帮助,消除这个祸根呢?该向谁寻求帮助呢?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 令狐葱 加上 50 银元!

喜欢令狐葱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令狐葱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博论天下首页]
令狐葱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