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博论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盛世血路27:井陉扼天险,智勇闯死关《遥视历史问题天机》2部
送交者: 史剑[品衔R2☆] 于 2016-10-02 2:02 已读 262 次  

史剑的个人频道

   《遥视历史问题天机》第二部下

     《五星连珠,盛世血路》

  第二章  前205年西聚五星,韩信扫群雄

  ——剥去诟谤观韩信  精彩悲壮大道行

 第二十二节  井陉扼天险,智勇闯死关




朋友问道:“韩信奇袭阏与,3万新兵灭代国15万大军,自己也损失了不少人吧?”

我说,“是。韩信那一路北上追击,一直打到晋阳,也减员不少。代国15万大军一路败逃,很多人都四散奔逃、开小差了。15万大军被打光,代国就没有战斗力了,都是投降。韩信一方面安抚代国,废封国设立汉国郡县,一面又召集了些新兵,和旧兵加起来又是3万来人,加紧练兵,准备出井陉,穿过太行山打赵国。著名的井陉之战,就在此时上演。”






图:韩信塑像(平遥县衙酂侯庙内)




(一)文人造假太难,史书再出破绽



朋友说:“史书上说,当时代国王陈余在赵国做丞相,书生气太足,他不听李左车的主意,不在井陉险道设埋伏。要是他听了李左车之言,在井陉险道上设伏兵,韩信就得全军覆没了吧?他非得打常规战……”


我摇头说,“这是史书编的,司马迁的想象。陈余在井陉设伏了,1万人埋伏在最险要的地方,滚木雷石在两侧摆了一里地长呢!”

朋友大惊,道:“这怎么可能?一点也没迹象啊?”

我问他:“你没看出史书这段的破绽吗?”

朋友摇摇头,我说:“《史记》、《汉书》的韩信传里,工笔重彩突出李左车的两次奇谋!为什么?一是作者都是书生,不懂战争,就爱空想谋略,突出说客的说辞,跟《战国策》的思路一样,为了突出说客的说辞,不惜编造伪史;二是用说客的‘谋略’来掩盖韩信的光辉——讨好刘邦。”

朋友问:“这次破绽在哪儿?”

我说:“史书不是讲李左车劝陈余:‘现在井陉险道,方轨的车都过不去,没法并列骑马,走数百里,粮草一定落在后边。请您借给我3万人,作为奇兵,从小道在后边断韩信的粮草、辎重,您在前面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让他向前没法打,向后无退路,断粮不到十日,韩信和张耳的人头就可得了。’当时陈余啥反应?”

朋友说:“史书说:‘陈余是个儒生,认为: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他告诉李左车:我听说兵法:十倍于敌人,就围而不打;两倍于敌人,应该交战,现在韩信兵号称数万,其实没那么多,千里奔袭,更没战斗力了。如果我避战,韩信再有大兵赶来,我咋办?诸侯也会说我太怯懦,轻易就来伐我了。’他不听劝。”

我说:“破绽就在这!韩信千里奔袭,意在速战速胜,他还能用车运输粮草辎重啊?都是士兵自己背着干粮前进,到一站之后,再从新准备干粮;辎重,比如大旗,都分放在士兵手里,这样行军才快,才能奔袭。韩信参加过项羽灭秦的所有战役,他作为小兵是亲自背粮奔袭的。项羽破釜沉舟,8000子弟兵三日追出三百里,九败秦军的时候,诸侯们都旁观不出战,留下了‘作壁上观’这个成语。项羽给大家做出了样板,谁都知道奔袭战该怎么打:不要粮草辎重,士兵背粮玩命,打胜仗再得粮草。怎么会出来李左车的奇谋:到后边截断韩信的辎重?这么简单的错误,陈余还看不出来?能出这么简单的错误,李左车还是‘谋士’?这是不懂战事的作者的想象!”

朋友频频点头道:“两千多年,你是第一次看出破绽。看来后世的战略家,也都没理解韩信用兵的精髓。”

“不能这么和学者比本事啊,”我说,“我是用修行出的慧眼通功能追视历史影像,站在这个高度一目了然,从这个视角研究历史,和钻在史料里研究、求索,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能炫耀相比的。”






图:石家庄井陉县韩信公园韩信雕像

(二)陈余伏兵扼天险,韩信奇谋破死关


朋友不住点头,我继续讲道:“史书每次造假,都会留下破绽。天理也不允许人间周密造假,没有破绽的。其实人精心读史,是能看出一些破绽的,但是迷信‘正史’,反复看,就被洗脑了,内行也很难看出破绽了。”

朋友又打开电脑,我指着地图说:“韩信带兵,走到了井陉最险要的山路上,韩信一看两侧的悬崖峭壁,不知掉有没有埋伏。停了一会儿,觉得好像没事,硬着头皮往前走。走了一段路,到这儿,当时道路真太窄了,韩信本能地感到一股杀气,马上知道上边有埋伏!”

我感到朋友的心被揪了起来,他急切地问:“真能有杀气啊?”

我说:“如果这屋子窗帘后边藏着三个人,你看不见他们也听不见动静,但是你静下来,你能感觉到恐怖不?”

“明白了,心灵感应,”朋友说。

我说:“对啊,但是如果你心浮气躁,就感觉不到危险,是不是?”

“对,”朋友说。

我说:“所以浮躁、易怒的将军容易中埋伏,打败战。做大将得有素质。”

朋友问:“是不是两边山峰很高?绝壁直如刀削?”

我说:“你这也是文人的想象。如果山很高,就不容易看到下边,怎么射箭?而且峭壁很高,伏兵往上爬,就很耗费体力,从上面往下冲,就很耽误时间,敌人容易跑掉,所以,高峰峭壁,并不是设伏兵的好地方。”

朋友不住点头,我继续道:“当然,太低了也不行。两山夹一沟,不高不低,崖壁陡峭,下边攻不上去,上边又能看到下边,射箭很容易射到,这才是设伏地最好地段,当时陈余派出的1万伏兵,就是埋伏在这儿,这个地段,当然现在开山填沟修路,地形也变了,不过,那里还能看到遗迹……从远处看这段路,上面能看到下边,下边也能隐约看到上边,小山坡上面,能隐约能看到堆起来的一些石头,一看就不是天然的,别看上边很安静,杀气腾腾很恐怖!”

朋友问:“两小山夹一沟,这么险要的地方,埋伏你说有一里路长,这么有利的地势,那怎么就没有歼灭韩信的三万军兵呢?”

我笑道:“这是千古之谜啊,尘封在历史中了。因为历史给抹掉了,所以,后世谁也想不出,还能这么智闯死关,不费一兵一卒反包围。后世也再没有这么精彩的战例,你能想出来吗?”

朋友摇摇头,我继续说:“这可是脑筋大转弯,智力大难题。你要能想出来,也是军事奇才了……今天继续想,明天继续讲。”




(三)巧计迷惑闯死阵,反身包围破敌军



第二天朋友一来,还是不住摇头,没想出解数来。

我只好给出答案了:“这也确实难想啊,5000年的战争历史,唯有这一次完美闯过天险死关的。我慧眼通穿越时空,看到当时韩信也急出了一身汗,但是他很快又冷静下来,没有退路了,这3万人,不可能退回阏与去,那样,永远也闯不出井陉口。

“那韩信是怎么闯过去的?还不费一兵一卒?这太不可思议了。”朋友大惑不解。

 我说:“如果太可思议,韩信还叫什么‘兵仙’啊?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史书为了掩盖韩信的功绩,不给记,后人也就学不来。

“其实韩信一路上都在想:万一遇到埋伏怎么办?但是一直没想出好办法。等到了埋伏的面前,他冷静下来,急中生智——其实,不是什么生智,那是有高级生命在点化他,他一下就来了灵感,就把答案想出来了。

“他叫人马都躲在埋伏圈外,不让上边看见。让3万兵将,每100人一小组,一小组一小组地,快速跑过埋伏圈,还不能挨着,一组彻底跑出埋伏圈之后,下一组再跑。有马也不骑,拉着马跑。

“上面的赵军将领一看,这100来人不值得打啊,这一打的话,就把埋伏暴露了,后面大军就不进包围圈了。他们就白埋伏了。陈余将军不发令,赵军都等着。一迟疑,韩信一组又一组,过去好几千人,这下赵军心慌了,打不打啊?守将一想:陈余丞相交待的任务,是等韩信大军进入包围圈里,再打,可是这一拨一拨地,也没见大军来呀?没法打呀?



图:战神韩信雕像




“手下人还说呢:将军咱别迟疑了,再迟疑人家都过去了。要不咱见韩信来了,就打他,别再等了。将军也同意了,但是哪个是韩信啊?每过去100人,前边都有拉着驮着东西跑的,穿的都是普通士兵的衣服,也不象将军啊?其实韩信早过去了,在对面查看地形,把高地、山路的路口都占领了。

“山上的赵军再等了一阵子,发现不对劲了,肯定是埋伏被发现了。两侧山下的道路都被汉军封死了,这回他们反而被包围了,被困在山上,没粮没水,得被困死在这儿了。赶紧从别的山路往回逃,这一万人一撤,那动静可大了。

“韩信也不追,因为不熟悉地形,仰攻损失太大,把敌人吓走就完了,马上催军赶路。”

“太精彩了!”朋友赞不绝口。

遇到必死无疑的天险埋伏,不但平安穿过,让敌军不知所措,还反过来包围敌人,吓走敌兵,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杰作。
喜欢史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史剑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博论天下首页]
史剑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