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博论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五星连珠,盛世血路15:韩信扫群雄10《遥视历史问题天机》2部
送交者: 史剑[品衔R2☆] 于 2016-07-11 12:11 已读 224 次  

史剑的个人频道

《遥视历史问题天机》第二部下

《五星连珠,盛世血路》

第二章  前205年西聚五星,韩信扫群雄

——剥去诟谤观韩信  精彩悲壮大道行



    第十一节  韩信疾兵四国灭,刘邦空封“三不杀”




     (一)史书再造假,刘邦又建功

朋友问:“史书说的刘邦出兵渡临晋,然后攻下殷国俘虏了殷王司马卬,这个战功是真的吗?”

我说:“《史记》、《汉书》这部分全是假的。韩信分卷三秦,拿下关中之后,稍作休整,入冬时节,率兵横扫西魏、河南、韩、殷四国,史书对此一笔带过,功劳都没记在韩信身上,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刘邦此时受韩信指挥,但是刘邦并没敢打仗。史书如果记载一点了,会让刘邦太丢面子。其实都是韩信指挥、派兵打下来的,四个国王都是战败投降的,没一个是主动归降的。他们都不服刘邦,所以都不主动归降。

“史书说西魏王、河南王是投降的,就彻底抹杀了韩信的战功,还把韩信灭殷王的战功直接给了刘邦。”




    (二)韩信一擒西魏王

“这次打西魏国,史书也没有记载战术。当时韩信亲率大军,陈兵在临晋渡口,隔黄河和西魏王魏豹对峙。而韩信早已分兵,让刘邦领一路人马,先南渡渭水,驻扎在函谷关——那时函谷关是三秦的地盘,已经降汉了。让刘邦兵进函谷关,做出东击河南国的虚招,同时暗中分一路军北渡黄河,回头包围了临晋渡口对岸的西魏军。韩信下令必须生擒西魏王,一战完胜,魏王豹被擒,西魏国投降。”

朋友说:“韩信这次战术,和第二次打败西魏王的‘临晋设疑、夏阳偷渡’很象啊?”

我说:“有点象,但这次是三面设围,前后夹攻。后来的那次难度就大了,因为西魏国提防敌人渡河夹攻,早把渡船都收走了,所以那次韩信只能带人用大木桶绑树干做筏子过河了。”

朋友说:“怨不得史书说刘邦出兵建功,记的很乱[1],原来是做的手脚。”




    (三)韩信逼降河南王

我继续道:“实际刘邦没打。然后韩信指令南面的刘邦从函谷关出兵洛阳,屯兵洛阳城南,做出攻势其实不打,韩信从北路攻克新安,再从北面包围洛阳城。兵临城下,韩信下战书给河南王:‘如果不投降,我掘水淹城,废丘就是先例。’河南王申阳当即投降。




    (四)刘邦张良双惧战,派人攻韩保脸面

“在洛阳韩信又兵分两路:请刘邦大军带着张良向东南兵取韩国,因为韩国是张良老家,山川地理人文张良都很熟悉;韩信带小部分军队向东北兵取殷国,然后南下,与刘邦在荥阳会师。可是张良也不敢打。”

朋友问:“为什么张良不敢打?”

我说:“《史记》、《汉书》极力赞颂的张良,什么‘张良圯桥进履’、‘奇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全是假的!那是张良编造的,史书的记述自相矛盾。再看张良打过几次胜仗?留下过哪个经典战例经得起辨析 [2]……?

“张良算心计,那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不会打仗。所以张良也不敢打韩国。他就给刘邦出主意,让刘邦留在洛阳不动,派另一个韩信——后来的韩王信,南下攻取韩国。果然那个韩信逼降了韩王郑昌,该韩信后被刘邦封为韩王。史书把功劳都记在韩王信和刘邦身上,其实战略规划,指挥刘邦打仗的是韩信,但史书就是不给韩信记功。”




    (五)韩信功高不封赏,刘邦空许“三不杀”

“韩信北攻殷国,生擒殷王司马卬(音:仰),首都朝歌不攻自降。然后回军兵取荥阳,等来了刘邦。

“此时韩信风卷残云一般,打下了西魏、河南、韩、殷四国,这四国旧王和三秦的塞王、翟王,都被带到了刘邦那里。他们的精兵都被韩信带着。刘邦带不了那么多兵,也不会带兵,刘邦靠傲慢来显现自己的身价,在军中也没有威信,新投降的兵最容易哗变,刘邦也害怕。这些新兵都敬佩韩信,在韩信手下都很安稳,韩信是以德服众。刘邦不行,他对韩信又是嫉妒又是害怕,但是不表露出来。”

朋友问:“那个韩信都封韩王了,刘邦就不给这个韩信封官么?”

我说:“刘邦不敢封韩信,也不愿意封韩信。他对韩信凭空许愿,他信誓旦旦地公开说过:‘你平定各国、灭了项羽,我不但和你平分天下’这时候又加上一条:‘还封你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天下任何兵器不杀’。就是有天有地之处,都不能杀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朋友问:“这‘三不杀’的传说还是真的?”

我说,“有的传说是真的,史书没敢记载,民间就口口相传了。我看到刘邦说这话的表情极为真诚,一本正经,心里想的是:将来杀的第一个功臣就是你。

“韩信信以为真,很高兴。他师父教他的就是诚信、信义,他没那么多歪心眼。”




(未完,待续)

-----------------------

[1]《史记·高祖本纪》:“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

[2] 详见《遥视历史问天机》第一部《代代美誉埋张良》一章。
喜欢史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史剑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博论天下首页]
史剑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