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博论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何事 驚 醒 中 国 夢
送交者: 大夫[布政使★★☆] 于 2014-05-27 8:09 已读 553 次  

大夫的个人频道

馮可立: 何事驚醒「中國夢」?
中國的人權問題,不只是中國與香港之間的主要矛盾,也是她與西方世界接軌的基本障礙,被認為缺乏政治文明。
中國雖然不斷堅持要走「有中國特色的人權道路」,但往往被批評為父權政治下的恩澤主義,只有順民才可享有權利。
2012年年底,習近平提出「中國夢」,聲稱追求公平正義、民主法制、公民成長、文化繁榮等與人權有關的社會價值;
去年2月,他堅持要努 力 :
  讓人民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要解決約束司法公正和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
還強調執法者必須忠實於法律,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保障社會和諧。
不過,這個美夢又一次在一些踐踏人權的事件中給吵醒了。
自從中東「茉莉花革命」爆發後,中國對人權及自由收得愈來愈緊,維穩行動升級。
中國人權守護者指出,2012年,中國拘捕四千多名人權活動者,其中 :
  至少一百五十多人飽受酷刑折磨,
  數十名人權活動者失蹤或秘密拘押,
  異見人士被判重刑,
使中國人權狀況跌至最低點。
今年1月,維權律師許志永在北京地鐵出口拉橫額,
  被判監禁四年,罪名是「尋釁滋事」,
中國又增加一起冤案。
前些時,一些知名文人  徐友漁、浦志強、郝建等在家中聊天,談及二十五年前的八九學潮,
  又是同樣被控此罪,成為「六書生事件」。
「尋釁滋事」這條罪真好用,是十八大後最常見於對付異見者的罪名,北京知識界稱為「口袋罪」,意指一些不明確的行為,在執法者眼中看似類同某一法例所定的罪狀,例如顛覆政權或密謀叛亂,便可隨時扣押有關人士 :
  扣押期可從口頭警告到三年不等;
  至於有沒有證據,則留待檢控時才考慮。
丁望老先生以法律角度分析案件,認為此罪必須有犯罪主體和受害者,
六書生在私人宅所根本沒有可能製造混亂情況,亦無人受害,基本上難以入罪。
不過,正如韓寒所言,世界有兩種邏輯 :
  其一是中國邏輯,  
  其二是邏輯。
用中國的邏輯來解釋法律,尤其是在高度敏感穩定壓倒一切的政治氣氛下,就算是鸚鵡學舌的鳥語,也可能被判有罪。
讀了《中國人權藍皮書2013》的第一章〈總報告—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步〉後,覺得主編及執行主編們做得極為「辛苦」 :
  三十多頁、萬五字的堆砌,真的嘆為觀止。
人權的基本概念,例如公民及政治權利,是着重限制國家侵犯個人自由,
  但這個總報告對此竟避而不提內涵,
  反而只是報告「人權」這個詞語出現的次數,
  例如「在十五大出現兩次、十六大一次、十七大兩次、十八大一次」。
幸好,報告書說十八大今次的提法與以前不同 :
  以前是咒罵西方利用人權問題干涉內政,
  今次是「人權事業健康發展」。
雖然仍是政治口號,但總算有正面意義。
此外,「公民」這個詞語也是敏感名詞,從十五大到十八大出現的次數是四、三、五、五次,總算沒有「倒退」。
報告書指出,中國把人權事業的發展訂立兩個階段 :
  第一階段是從2009至2011年,可以說是起步點, 而
  第二階段從2012至2015年,逐步深化。
第一期行動主要是針對社會、經濟及文化權,其中包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流浪乞討人員的管理、社團登記條例的修訂、基金會管理等等,亦開始開展對農村及少數民族的一些有關就業及工作法律條例研究。
第二期的工作任務仍是社經文權利的深化,包括勞動合同法、文物保護法、著作權法、殘疾人教育條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公共圖書館法、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行政訴訟法等等。
不過,第二期的工作也有新「亮點」,就是在公民權利方面做小小修補,例如 :
  調整逮捕的細節;
  對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應增強可操作性;
  嚴禁刑訊迫供 和 
  當局不應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
  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防止不必要的羈押;
  保障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的人身權、辯護權和辯論權。
以前的刑事逮捕條件只須認為會「發生社會危險性」便可逮捕,
但現在覺得太籠統,於是細分為「可能實施新的犯罪,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等較具體範圍。
不過,在今天高度政治敏感的維穩氣候下,其實沒有多大分別。
在保護犯人方面,以前的 證據工作 其實是 口供主義,促使當局採取嚴刑迫供的手法,逼迫犯人「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今天起碼有少許規限,
  但只是一些內部行政指令,
  缺乏公眾監督,究竟有多少效力,
  實是無以考核。
從中國這個專制政權的角度來看,限制政府濫權的公民權利,始終是政治禁忌,不應有大幅度的改善。
另一個「稍亮點」是在民主方面,十八大報告提出 :
  要提高前線工農及知識分子的代表比例,
  降低黨政領導代表比例,
  以及在人大設立代表機構聯絡群眾。
不過,這些黨外民主發展都是瑣碎事,主要工作仍是黨內民主,「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始終是專制政權的主導思想,
民主動力永遠都不可能由下而上地從公民社會推動變化,而是衍生於共產黨之內。
 
我們香港人認為多黨競爭及公民社會是民主發展的內燃機,這與領導人的民主理念可說是南轅北轍,要與之談判,我們應該有什麼心理準備?
中文大學社工糸榮譽副教授
喜欢大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大夫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博论天下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