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博论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薄熙来最大罪---出风头,抢了戏霸的戏【图】
送交者: 维基解气[布衣] 于 2013-08-23 1:22 已读 3010 次 4 赞  

维基解气的个人频道



四鞠躬20秒 舆论:温家宝到最后还在捞名

    
      四鞠躬、20秒,温家宝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了十年总理生涯。十年间,有褒扬有感动,有贬斥有不满,鲜花与口水齐飞。其大力唿吁的政改和经济改革几近隔靴搔痒,留在灾区一线的奔波身影也被附上了“表演”的意味。在离任之际,有人怒斥其为“影帝”,口惠而实不至,也有人不吝赞美称其为“人民的好总理”。孰是孰非,孰对孰错,诚难一言蔽之。
    
      北京时间3月5日,温家宝以总理身份做了任期内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也为自己的仕途画上了句号,但并不圆满。报告结束后,各界反响不一。主流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鸿沟巨显,尤其是对“新国五条”的愤怒,以及对温家宝报告中提到的“有效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表述,甚至于其最后的“四鞠躬”,在会场上收获了雷鸣掌声,却成了民间挥拳相向的源头之所在。
    

  陆媒自行封喉
    
      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温家宝所做政府工作报告,并特别摘取了“四鞠躬”片段进行回放。人民日报以“平实真实务实”定好基调,不过主体是“政府工作报告”,而非温家宝其人。新华社则闭口不谈温家宝之如何,只是以新华网评的形式发文《别拿“误伤”叫板“国五条”趋向》来部分地消解群情激愤。环球时报同步官网因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突然离世,所以只能给温家宝开辟出一小块的地盘,且没有直截了当的评判,只有纯粹的事实陈述。
    
    
四鞠躬20秒 舆论:温家宝到最后还在捞名

    
      也难怪。牵扯到对总理功过是非的评价,很少有媒体能做到直截了当。对地方媒体来说,除了循着官媒的节奏和调门外,也不乏意有所指的隐喻者。京华时报在头版核心位置放上了温家宝迈步会场的照片,同时将“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为自由迁徙创造公平制度环境”等温氏语录予以突出强调。河南商报则干脆将整个头版出让给了温家宝和政府工作报告,以“负轭老马 鞠躬松套”盖棺,并附上了报告要点和温家宝十年语录。
    
      告别时刻,怎能少了各大门户网站的助阵。凤凰网制作专题“盘点温家宝十年最‘爱’”,爱奔赴前线、爱笑爱哭、爱推动政改、爱调控房价……至于成绩如何,恐怕很难用亲共港媒大公网一句“成绩斐然”来定音。腾讯网则将专题名定为“温家宝: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同时给温家宝送上了温情脉脉的自制视频“我和总理”,其中“温家宝理,我们很想念您”的声音贯穿始终。
    
      吊诡的是,温家宝谢幕之日恰逢周恩来诞辰纪念日,虽然官方并未见有任何纪念活动,但工人日报刊发的《学习周总理,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一文,一方面因出自于在两会期间一袭绿衣高调亮相的慈善家陈光标而备受关注,另一方面文中对周恩来的盛赞之词被解析为间接表达了对温家宝的不满。而且,此文也获得了新华网的转载,各种说法自然很容易旁逸斜出。
    
      骂声一片温家宝难被宽恕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温家宝在报告中自省道:“我虽然尽力了,但有些工作做得不够好,希望得到宽恕”。此话从一个普通老人口中说出,不免让人感怀伤情,但出自一国总理之口,宽恕不宽恕,还得从是否认清基本功过是非出发。
    
      如果功与过都是一滩浑水,又谈何宽恕?
    
      与大陆媒体的曲里拐弯相比,来自香港和西方的声音显然不愿意继续搅混水,而是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政改的失败、亲民式作秀和家族财产隐秘等一系列热点事情上 。研究中国政治的香港专家林和立慨而叹之,“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将作为一个尽己所能、保护政治改革和自由化种子(至少是言论方面)的人留在世人的记忆中”,不过,“他没有权利在这些方面做很多实际的事,甚至未能树立一个诚实官员的榜样;他未能阻止他的孩子和亲信利用其政治人脉在市场上大捞一把。”
    
      温家宝亲属有无利用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位大举敛财,现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可见的事实是,纽约时报的相关长篇报道,在温家宝十年任期临近尾声时,着实如当头一棒,极大地削弱了他的一以贯之的温情形象和可信度。中国专栏作家莫之许则直言,“对政治或经济改革而言,他的成就微乎其微,而他大声发出的民主唿吁毫无份量。”
    
      所以,在诸多批评者看来,温家宝所做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不过是“影帝”的又一次公开表演,报告内容不仅了无新意,而且还缺少了以往的大胆诉求。北京大学大学教授贺卫方则无奈表示,“我认为他真心想要推行政治改革,但他就是无法克服体制内部的反对”。如此说来,究竟错在温家宝,还是错在反对者,复又成了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不解之谜。
    
      对内地民众来说,政治和经济改革效果如何太过宏大,资产秘闻也不过是政治斗争的衍生品,关乎切身利益的吃穿住行才最能调动情绪。“新国五条”的甫一出台,南京交易中心两度封门、执勤民警排起人墙、过户市民人数再创新高、别墅报价“拦腰斩”直降610万、单身证明离婚数急剧膨胀,更有愤怒姐扬言要炸毁房产局。几家欢乐几家愁,调控政策引起的舆论震荡着实威力无边。所以,才有了3月4日那句最火的微博——“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想让国家管管房事,但国家却只想税我。”
    

  谁的功劳?谁的成绩?
    
      温家宝在接近两个小时的政治报告中,仅用了391个字来谈矛盾和问题,其中包括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凡此种种,温家宝给出的解释是——“有些是长期积累的,有些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些是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的”。
    
      多维新闻注意到,在今年整个政府报告中,涉及“三农”内容繁多。展现出的是一个事实:这几年“三农”工作的还不错。但有舆论指,诚然没有政府的工作,“三农”问题不可能有所推进,但细细看来并非温家宝之功。必须要看到,胡锦涛多年强调,农业始终是国家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中央连续九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关注“三农”问题。而最为关键的是,“三农”本就是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而今年这份政治报告中还有一大亮点,即提到了大部制改革。温家宝首先指出“初步建立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框架”,先把大部制之功揽入怀中。但实际上,十八大报告中即已提到“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而的确新一轮的大部制改革方案有望于两会后出台。但很显然,大部门制改革必然需要交由下一任政府去完成。有舆论指,温家宝在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登台亮相的时候,还不忘着墨大部制,是因为知道这是一个香馍馍,先把政绩收入囊中。
    
      此外,温家宝在总结主要工作成绩的时候,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放在了最前边,其中还提到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不过,有反对者认为,温家宝提到的这些用来表功的“证据”,其实是其前任朱镕基的“遗产”。温家宝在这一问题上的功劳微乎其微。
    
      不过,也有一种声音试图为“四鞠躬”以显尽瘁之意的温家宝找补点成绩和功劳。最强有力的砝码便是,中国经济在十年间不仅突飞勐进,而且有望在2025年实现全面赶超,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样的逻辑,看似合情合理,其实是过高地夸大了温家宝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试图以经济决定论概而论之。毕竟,中国经济突飞勐进实乃大势所趋,很难凭借一人之力扭转,自然地,功劳也不能消解其十年里的过失和不作为

温家宝、薄熙来恩怨内幕:一个亲历者的回忆
 

作者:弼马温 (美国) 

提示:本人曾在90年代初的大连与薄熙来有一面之缘。90年代末期,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经商,与温家宝夫人张工有过数面之缘。与徐明有过餐叙,与郑建源温公子云松也有过数次会面。都是正常的工作往来。本人现在已经旅居海外。看到最近薄熙来同志被整肃,海内外舆论一边倒地大批判,本不想参与其中。但今天看到北京高校女教师王铮的公开信,感觉自己应该有点勇气把事实披露一些。 

一、第一个关键人物徐明 

徐明是联系温家宝和薄熙来的一个关键人物。90年代末期,温家宝还是副总理,薄熙来在辽宁,徐明生意主要在东北,但要把生意做大,疏通中央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徐明参与在上海成立一家保险公司,生命人寿保险公司。当时成立保险公司需要中央批准的牌照,属于稀缺资源,不是一般人可以拿到的。但徐明拿到了。在拿这个牌照的过程中,徐明曾遇到一些挫折。其中,需要上海金融工委的批准。徐明直接打了个电话给当时上海的市委书记陈良宇,不久这个事情就搞定了。中央那边,只有国务院能够批,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徐明通过了谁的关系。 

这个事情,徐明欠了陈良宇一个人情。也使得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知道徐明和陈良宇有关系。当时,温家宝和陈良宇还没有闹翻。 

生命人寿的股东有徐明,还有一个人,就是郑建源。此人也是平安保险的股东。有人猜测此人是温云松。本文作者和“郑建源”有过餐叙,其人广东口音,说话腼腆,中等身材,戴眼睛。据作者回忆,不应该是北京长大的温公子。这个郑建源确实是郑裕彤的代理,但郑裕彤和温家的关系,尤其是和温太张工的关系,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其中的渊源。 

二、第二个关键人物马明哲 
 
平安保险马明哲在90年末期,曾经花大笔资金聘请麦肯锡公司为其做事。温家宝的女儿温小萌也在麦肯锡公司做事。据作者了解到的事实是,马明哲手下一个经理,离婚后娶了个新老婆。这个新老婆据称是温小萌的同学。通过这层关系,马明哲搭上了温小萌。马明哲将这个经理调到北京分公司工作。也就是2000年左右,马明哲在北京的平安大厦竣工,于是就有了温太的戴梦得公司获得北京平安大厦一层楼的事情。 

笔者的一个老友亲眼看见,张工(温太)带领着香港富豪郑裕彤,亲自参观了马明哲的平安公司。后来就有了郑裕彤和英国汇丰银行入股平安保险。也就有了国务院特批平安公司成为集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等为一体的金融集团,并得到国务院特批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并能够作为一家外资公司享受内资公司的待遇,等等。至于里面具体有什么内幕交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邱伟的那篇文章,基本都点到了。 

三、第三个关键人物邱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邱伟的报道,把平安保险股权的腾挪转换写的比较清楚。文章最后不点名的暗示温家宝公子温云松化名郑建源持有平安保险70多亿的股份。这里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下邱伟这篇报道出笼的内幕。 

作为一个出道不久的记者,邱伟无从了解平安公司内部股权的内幕。而能够告诉邱伟内幕的,必然是来自平安公司高层。 

这里又要回到徐明那里。徐明参股成立的上海生命人寿,请了一个原平安保险的经理来任董事长。这个人是和马明哲一起创立平安保险的元老之一。而此人离开马明哲后,就把平安公司的一些内幕捅给了南方报业集团下面的《21世纪经济报道》。当时是一个副总编带着一个记者和此人会面的。稿子出来后,本来是压着的。报社只是希望能够从平安公司多争取点广告费。(这点可以XXXgle原南方报业的金牌记者杨海鹏。南方报业通过负面报道换取平安公司广告费的黑幕,就是杨海鹏最先捅到网上的。) 

但温家宝当总理后,先搞了段宏观调控。上海的本地富豪感觉压力很大,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也对温家宝的政策有不同意见。而南方报业的股权里面,有上海富豪郭广昌的投资。于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邱伟的文章就出版了。当时引起轰动。 

邱伟的文章给了温家宝很大、很大、很大的压力。这也就埋下了日后陈良宇下台的祸根。 

四、剪不断、理还乱 

06年左右,陈良宇在政治局会议上公开提出和温家宝不同的意见。再加上温家宝已经基本摸清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邱伟报道的出台内幕。温家宝对陈良宇是非常痛恨。不久,陈良宇就下台了。 

由于温家宝掌握了《21世纪经济报道》那篇致命文章的出台内幕,也知道是谁捅出了温家参与平安公司的事情,而徐明偏偏又把那个捅内幕的原平安经理聘为自己参股的上海生命人寿公司的董事长。于是,本来还有传言要把女儿嫁给徐明,现在徐明已经靠边站了。徐明自己也知道捅了篓子,赶紧弥补。一是自己逐渐远离公众视线,选择低调;二是,炒了那个原平安经理的鱿鱼。希望可以挽回。 

但都为时已晚。徐明参股的大连商业银行,上海保险公司等等多个项目,本来早可以上市,但国务院和证监会就是不批。徐明自己也很窝火。 

大家都知道徐明是谁的人。温家宝对徐明的火,也就逐渐延烧到了薄熙来身上。
喜欢维基解气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维基解气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博论天下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